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7|回复: 0

[史学] 吕振羽史学的始创性贡献 (4)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1-12-2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华历史网
七 吕著《中国政治思想史》是用马克思主义系统研究中

   国思想发展的开山之作

  在中国,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的,是郭沫若。他对周易、诗、书以及卜辞、彝铭中思想资料的开创性探索,初步地揭开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纱。而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揭示出整个中国思想发展脉络的,则是1937年出版的吕著《中国政治思想史》。这部著作批判的锋芒主要指向当时的新生命派和托派,尤其是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些人当时也打着"历史唯物主义"招牌搞思想史,但陶希圣等抹煞各派思想的阶级实质,否认中国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具有很大的欺骗危害性。吕振羽参照马克思《剩余价值学术史》的编著方法,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全过程着眼,根据中国思想历史发展的实际资料,来剖析和探索从殷商直至明清的中国政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他指出:"我的编著的体裁,首先把中国史全过程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社会阶段,把每个阶段又划分为其发展过程的各个时期;从各个社会阶段和时期之各种阶级及阶层的构成上去论究政治思想的各流派,更把每个流派中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作为其自己的一个体系去论究"[17]。这比以往仅从形式主义出发去划分思想派别,以及脱离社会孤立地谈论思想,显然深刻得多。

  吕振羽经过研究,把整个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清理成三条主要线索,即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没落阶级或阶层的政治思想,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吕振羽还指出,依于阶级而分野的各种政治思想体系,又各有其作为认识出发点的哲学基础,由于统治阶级脱离劳动实践而剥削他人,故总是倾向唯心主义的观念论;而被统治阶级由于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他们的思想便不能不在作为认识论的唯物论下面统一起来。从我们今天的认识看来,这样的划分不一定完全令人满意。因为社会存在的范围,并非只限于阶级,而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而历史思想的内涵也远为复杂。但在30年代的当时,这种对中国古代思想的洞察与剖析,却是极为大胆而独具创见的。比起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史著作,显然更为接近真理。

  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虽然重点在于揭示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实际上却为整个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最初地清理出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发展系统,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开创时期的第一部系统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八 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很多。最重要的国内问题,主要则有二个:一个是土地问题,这是当时的革命者所熟知的;另一个便是民族问题,诚如吕振羽指出的:"中国民族问题,从来还没有系统研究过。"[18]因此直到40年代"我们对国内各民族,尤其对各少数民族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还相当隔膜"[19]。吕振羽说的"从来还没有系统研究过",当然指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来加以研究。在吕振羽之前,中国民族史早就有过记载。封建社会修的各种正史中,多有关于国内民族史的记录。30年代还出版过多部中国民族史的著作。然正如吕振羽所说:"外国资产阶级学者对中国各民族的研究,大都从侵略主义观点出发;国内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则大都从大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20]。尤其是当时由陶希圣执笔而以蒋介石名义发表的《中国之命运》,更浸透了大民族主义的毒素,为害甚巨。吕振羽决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系统考察中国各民族的历史,于1947年2月撰成《中国民族简史》,同年4月由大众书店出版。

  吕振羽在这部著作中,对自己以往著作中有关中国人种起源和民族问题的一些不妥之处作了修订,并对各种制造民族分裂和不利民族团结的谬说进行严肃批判。关于本书的资料来源,吕振羽在初版自序中指出主要有三类:第一是"自己在工作和行动中的实地接触与调查"所得;第二是"身历国内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志们的口述";第三是"在工作和行动中可能搜集到的一些书籍杂志等"文献。本书在资料搜集上采取了文献资料、口述史料与本人亲历与调查所得三结合的方式,这就比仅仅根据文献资料一种能够更加客观地观察问题。根据多种途径所获得的资料,本书认为,人类的起源可以是多元的,但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则是一元的。并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了中国境内汉、满、蒙、回、藏以及维吾尔、哈萨克等数十个民族的生产力状况、社会经济形态与阶级关系演进等历史发展,对之第一次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本书还在有关回族起源与演化,藏族起源于海滨等许多具体民族问题的论述中,取得卓越而独到的见解。吕著《中国民族简史》为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向,从而也使得吕振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

   九 在史料学上,吕振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探求历史的第一人

  历史科学的发展,除了社会进步的条件,一是靠历史理论的进步,一是靠新史料的发现和史料来源的扩充。吕振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除了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对整个中国历史过程和若干重要历史分支领域的发展提出的许多开拓性见解外,他在史料学上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比如,他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根据亲历所获资料和有直接民族工作经历的同志的口述史料,纠正了单纯依靠文献史料所得出的一些并非正确的看法等。而他在史料学上的最大贡献则在于,他最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所作的开创性研究。封建社会里,儒学等以神话传说当信史,导致谬说流传。20年代大炽的疑古风,对盲目信古崇古的封建史学的揭露,自有其进步作用,其弊则在缺乏分析洞察的眼光,将古代神话传说弃之一边,以至无人敢于问津。实际上,古代人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很难对历史有真确的认识,他们通过神话传说反映出来的幼稚的以至荒谬的历史认识,从中也透露出远古社会的若干史影,如同吕振羽所说:"在各种古籍中所保留着的神话传说式的记载,不仅能正确的暗示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意义,并且还相当丰富"[21]。对这些资料如果完全抛弃,也就等于放弃了对远古社会历史的科学研究。所以,对神话传说,盲目崇信当然不可取,完全抛开也不是科学态度。针对这一部分史料,吕振羽认为,只要我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一切问题都不难迎刃而解"。"对于史料问题,不惟掺杂在真史中的伪的成分能够分别出去,即伪史中的真的成分,也不难分别出来,供正确的引用"[22]。

  吕振羽以科学家探险的大无畏勇气,力排众议,在《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中提出:"那些散见于各种记载中的神话传说的来源,我们虽不敢完全确定,但它们能代表历史上一个时代的实际意义,是我们敢于确定的"[23]。他对中国古籍神话传说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对尧舜禹等神话传说资料中所透露的历史意义,结合地下发掘的实物资料,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阐解,从而整理出了中国原始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不仅对疑古史观的弊端作了有力的批评,并且打开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中国原始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而丰富的史料来源。正如荣孟源先生所说:"《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是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第一部书。后人研究中国历史,在古代神话传说方面,是沿着吕先生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24]。

  如果我们更加细心地去探索吕振羽先生的史学成就,当能更多地梳理出他的独到而具有开拓性的成就,比如,他对商民族发展途径的探索,对中国古代图腾制度的研究,对回族史和藏族起源的研究,对海外华人史的研究等等,对这些较为具体的史学贡献,这里不一一列述了。

  以上开列的吕振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开创性贡献,很多是前辈学者和有关专家已经作出了专门研究的。如刘茂林、叶桂生的《吕振羽评传》、朱振惠的《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以及吴泽先生等的论作。也有些是我勾稽出来的。这里将吕振羽的上述始创性史学贡献集中在一起,加以论述,便能使我们更加清楚而明确地看出吕振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杰出地位。历史和时间是最公正的评论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创立、形成、发展和壮大作出过贡献的,有一批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还有更加众多的史学工作者。历史同时还证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一位开山大师,吕振羽则是仅次于郭沫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二位开山大师。这决不仅仅是因为吕振羽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出版的时间仅次于郭沫若,而且是由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作出的一系列始创性贡献而奠定了他的这种历史地位的。

  注释:

  [1]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初版自序。

  [2][4][5][6][8][9][12][14][21][22][23]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北平人文书店1934年版,第40、44、36--37、47--48、48、49、54、59、81--82、7、82页。

  [3][7]吕振羽:《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不二书店1936年版,第34--35、205--206页。

  [10][11][15]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黎明书店1937年版,第2、6、491页。

  [13]转引自朱政惠著《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页。

  [16]吕振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自序》中提到:"本来,在一部较系统而正确的中国社会通史没有产生前,无论中国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法制史等的研究,要那些对中国社会史没有素养的学者去担任上述各别部门的研究,诚无异"大海捞针",难以摸索着条绪的。……恰如我是一个专攻中国社会史的人,并无论正确与否,总算找出了一个粗略的系统"。

  [17]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自序》,黎明书局1937年版。

  [18]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三联书店1951年6月版。

  [19][20]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1947年初版序。

  [24]荣孟源:《悼念吕振羽先生》,《史学集刊》1983年第4期。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