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5|回復: 0

[史學] 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儒家传统对外政策的破产(3)

[複製鏈接]
家邻 發表於 2011-12-12 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
果然,当琦善到广州,发现英人桀骜不驯,语气十分傲慢,向道光奏报以后,道光便即刻颁布渝旨:“该夷因断绝贸易,贪利无厌,其始乞恩查办,朕因该夷惟利是视,不值竭中国之财力与之计较,故示以羁縻,原冀平其骄悍之气,便可戢兵。乃现据琦善奏称,此次英夷自浙回粤,更加傲慢等语。该夷包藏祸心,狡焉思逞,恐后此无厌之求益无底止。琦善面授机宜,现在自仍以开导为先,但恐事有变更,如有不得不攻剿之势,则兵贵神速,不可稍有迁延,坐失时机。特此申谕琦善、伊里布并沿海各将军督抚等,务当随时体察,严密防范,其平日得力之将弁,及应用之枪炮火箭等件,均当预为筹备,务使措置得宜,操练有准。”(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初三日上谕。)
但是,琦善深信“抚”字的威力,并没有按道光谕旨办理。结果,英人强占香港,攻占虎门。道光将琦善革职锁拿解京,查抄家产,命令奕山为靖逆将军,一意攻剿。
奕山到粤后盲目发动夜袭而卒遭大败,被迫订立屈辱的“城下之盟”。但是奕山谎报军情,讳败为胜,于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五日奏称,城外夷人向城内招手,以手指天指心,“该夷目即免冠作礼,屏其左右,将兵仗投地,向城作礼……求大将军转恳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俯允通商,立即退出虎门,缴还各炮台,不敢滋事等语。”(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五日奕山等奏折。)
道光接到此折,认为:“□夷自我兵两次击退之后,计穷势蹙,并力进攻,该夷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况既经惩创,已示兵威。”现在“该夷免冠作礼,呼求转奏乞恩。”这说明剿夷的目的已经达到,因此准令通商,但要求英人“立即将各兵船退出外洋,缴还炮台,仍需禀遵前定条例,只准照常贸易,不准夹带违禁烟土。”(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上谕。)
五月二十六日,奕山奏报抚夷情形:“伤委广州府知府余保纯,差派洋商,传谕英夷,令其禀遵前定章程,安分贸易,大皇帝体恤尔等,曲赐矜全,须感大皇帝恩施格外,毋滋事端,前往明白开导,夷目等额庆欢忭,免冠感伏,声言永不敢在广东滋事等语”。(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奕山奏折。)
当英军撤出广州、虎门,道光完全相信英军乞降,清军真的打了胜仗,于是再次下令沿海各地撤兵。六月十一日谕知钦差大臣裕谦:“现在广东夷船经奕山等节次焚击,业已退出虎门,所调各路官兵业已陆续撤回归伍,所有宝山、镇海等处调防各官兵,著该大臣体察情形,有可酌量裁撤之处,迅速奏闻请旨。”(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上谕。)七月二十八日,道光又下令各省督抚,酌量裁撤调防官兵,参赞大臣杨芳,亦回湖南就任提督。此时两江总督裕谦、闽浙总督颜伯焘、浙江巡抚刘韵珂等人,都说英军有赴浙滋扰之信,并有新到兵船、火船,一俟齐集,即赴浙江,因此主张调防的官兵应当暂缓撤退。但道光深信剿夷成功,战争已告结束,七月初七日谕令:“既属风闻,从何究其来历?至所称确探夷情,如果驯服,并无来浙之意,再撤防兵,所见尤为迂谬。著裕谦等仍遵前旨,酌量裁撤防兵,以节糜费。”(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初七日上谕。)
道光的这个决定是完全错误的,就在这道谕旨颁布前两天,大批英军已从广东出发北上了。原来英国政府认为义律签订的所谓《穿鼻草约》勒索太少,所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撤回义律,另派璞鼎查统率侵略军,对中国大肆用兵,直到清政府全部接受英国的要求为止。
中英两国真正的军事较量,是英军第二次北犯浙东,清军反攻失败。在英军攻下厦门,又相继攻陷定海、镇海和宁波之后,道光开始意识到:“该夷伎俩,原只恃船坚炮利,习惯风涛,今该夷登陆占据炮台,亦如此凶狠,是防守之术,必应水陆交严”;“逆夷习于水战,向来议者,皆以彼登陆后,既不能为患。乃今占据厦门,逆焰仍然凶恶,是陆路亦不可不加严备。”(道光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上谕。)但他仍认为陆战是清军的长处,便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准备收复失地,一举全歼英军。道光还满怀信心地勉励奕经说:“种种布置,详慎周密,朕心欣悦。谅将军等必能∑诮剿,扬我国威,断不令该夷扬帆远遁,朕引颈东南,日盼捷音之至也”。(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上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