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65|回覆: 0

[史學] 鴉片戰爭的失敗標誌儒家傳統對外政策的破產(2)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12-12 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
當時,清朝政府財政拮据,道光總的來說是希望避免戰爭,但先決條件必須是英人願意『就撫』,而且必須對朝廷『恭順』。如果林則徐的奏報屬實,自然以安撫為上策。所以,道光於七月十二日連發兩道上諭,一道諭旨是令伊里布到浙江密查英人啟釁根由,據實奏聞;另一道諭旨是令琦善,如該夷船駛至海口,果無桀驁情形,不必遽行開槍開炮。倘有投遞稟帖情事,無論夷字、漢字,即將原稟進呈。』(道光二十年七月十二日上諭。)對於英人到天津投遞稟帖,道光原是堅持舊制,『斷不能據情轉奏』,現在則改為『即將原稟進呈』,其用意顯然是想直接了解英人北上的真實企圖及其對朝廷的態度。
七月十四日英船到了大沽口,琦善派委游擊羅應鰲前往詢問,回報是:英人『只謂迭遭廣東攻擊,負屈之由,無以上達天聽,懇求轉奏』。(道光二十年七月十四日琦善奏摺。)於是,琦善接受英國照會,並迅速轉呈道光,照會開頭寫道:『茲因官憲擾害本國住在中國之民人,及該官憲褻瀆大英國家威儀,是以大英國主調派水陸軍師,前往中國海境,求討皇帝昭雪伸冤。』(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四日琦善奏摺附件。)
顯而易見,英國的照會是顛倒是非,為其侵略罪行辯護。但『乞恩通商』,『求討皇帝昭雪』,情詞『恭順』,在道光看來,這是英夷『就撫』的表示。於是,道光於七月二十三日發布上諭說:『大皇帝統馭寰瀛,薄海內外,無不一視同仁。凡外藩之來中國貿易者,稍有冤抑,立即查明懲辦。上年林則徐等查禁煙土,未能仰體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朦,措置失當。茲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聞,必當逐細查明,重治其罪。現已派欽差大臣馳至廣東,秉公查辦,定能代伸冤抑。該統帥懿律等,著即返棹南還,聽候辦理可也。』(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三日上諭。)
在另一道上渝中,道光指示琦善:『所求昭雪冤抑一節,自應逐加訪察,處處得實,方足以折服其心……俾該夷等咸知天朝大公至正,無稍回護,庶不敢藉口申冤,狡焉思逞也。』中英兩國大沽會談之後,英人因士兵生病者多,另外氣候轉涼,不宜在華北進行軍事行動等原因,英國艦隊全數起碇南下,此舉給清政府造成一種錯覺,認為撫夷已經成功。所以,道光說琦善的談判是『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道光二十年九月初九日伊里布奏摺之硃批。)九月初三日,道光下令把林、鄧二人撤職,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去廣東查辦。
九月初四日道光接到山東巡撫托渾布的奏摺。托渾布奏報了英艦於八月二十二、三等日路過登州的情況:登州知府在沿海各口岸巡防,『□見駛近內洋口岸各船,遍插五色旌旗,鼓樂大作,夷眾數百人,一齊出艙,向岸羅拜,旋即開帆南駛。一時文武官弁及軍吏士民,萬目環觀,咸謂英人如此恭順,實出意料之外。同聲欣忭,歡愜非常。』(道光二十年八月二十八日托渾布奏摺。)
同時托渾布還奏報了派人赴英船探詢情形:『該夷人義律,嗎□□等接見時,甚為恭敬,聲言:『伊等此來,志在乞恩,今下情幸蒙大皇帝鑑察,欽差赴廣東查辦,不勝感激,斷不敢在途滋擾,』(道光二十年八月二十八日托渾布奏片。)
托渾布所奏報的上述情況是真是假,暫置勿論。但卻使道光確認撫夷是有把握的。隨即指示盛京將軍耆英、署兩江總督裕謙及廣東巡撫怡良:『該夷情形極為恭順,英夷船隻現俱起碇南旋,恐沿海將軍督撫等不知現在情形……著詳加酌核,將前調防守各官兵,分別應留應撤,妥為辦理。』(道光二十年九月初四日上諭。)同一天,閩浙總督鄧廷楨奏報閩省水勇八百名由陸路赴浙片到京,道光又指示,現已議撫,福建團練水勇應分別撤留,以節糜費。
至此,道光對英政策已經由主剿轉為主撫。此時的『撫』雖是一種退讓,具有軟弱妥協的一面,但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投降』則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因為道光對於英國照會中所提出的種種侵略要求均表示拒絕,如英人提出割讓海島以為該國貿易之地,道光明確指出:『斷不能另闢一境,致壞成規。』關於行商的積欠,道光認為:『亦應自為清理,朝廷何能過問』。
至於煙價問題,他的態度也是堅決的:『著諭以當日呈繳之煙原系違禁之件,早經眼同燒毀,既已呈繳於前,即不得索價於後。』(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三日上諭。)甚至英人提出的讓清廷欽差大臣赴英船面會定議,道光亦以『有損體制』而加以否決。由此可見,此時的所謂『撫』,仍然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要求英人臣服天朝,保持鴉片戰爭以前中英關係的格局。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