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4|回覆: 0

[國學灌水] 別樣風情 被招入宮後還敢與皇帝吵架的明代名妓(2)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1-9-27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1449大明驚變】
王驥,即前面提過的負責看守南宮的靖遠伯,他靠戰功起家,在英宗一朝和景帝一朝都備受信任。 


    張(音yue,同悅),英國公張輔的幼弟。因爲征苗時不守律令,曾被于謙彈劾,心中深恨于謙。此時爲前府右都督,總京營兵,是京師中握有兵權的實力派人物。 


    楊善,即前面那位完全靠自己的家當和口才迎回了太上皇的禮部左侍郎。他自認爲立不世之功,卻爲景帝所壓抑,自然要將賭注全部下在英宗身上。 


    徐有貞,即在瓦剌軍隊進逼京師之時,率先提出『南遷』主張而遭到于謙等人嚴正駁斥的徐。之後,徐名聲大壞,屢爲內外朝所譏笑,多年未得晉升。徐多次請求于謙舉薦,希望謀取國子祭酒一職。于謙也曾在景帝面前提及此事,但景帝聽說是徐,便鄙夷地說:『就是那個建議南遷的徐嗎?此人心術不正,任國子監祭酒之職豈不敗壞了諸生的心術!』未能遂願的徐非常懊惱,他以爲是于謙從中作梗,影響了自己的前程,因而對于謙恨之入骨。懊喪之餘,徐轉而奉承內閣大學士陳循。在陳循的建議下,徐將名字改爲徐有貞。 


    景泰三年(1452年),徐有貞任左僉部御史,到張秋地區治理黃河。當時,黃河在沙灣一段決口已有七年,一直治理不好。 


    正統初年,黃河屢次北決,威脅沙灣運道。正統十三年(1448年),黃河在河南新鄉八柳樹決口,東北直衝山東張秋,毀壞堤岸,淤塞運道。朝廷十分驚恐,先後派王永和、洪英、王暹、石璞等人前去治理。但旋治旋決,均不見根本成效。景泰三年(1452年)六月,黃河又衝決沙灣運道北岸,挾運河水東奔入海。景泰四年五月,再次決開沙灣北岸,『掣運河水入鹽河,漕舟盡阻』(【明史・河渠一】)。 


    在處理影響廣大的複雜問題時,徐有貞被證明具有非凡的行政才能。他到任後,即對河情水勢進行實地勘查,『逾濟、汶,沿衛、沁,循大河,道濮、范』(徐有貞【明經世文編・卷三十七・敕修河道工完之碑】),提出了置水閘、開支流、疏通運河三條措施,並積極組織大量民工,親自督率工程建設,從景泰四年底興工,至景泰六年七月竣工,『凡費木鐵竹石累萬數,夫五萬八千有奇,工五百五寸余日』(【明史・河渠一】),終將沙灣決口堵截,消除了水患。後徐有貞又奉命巡視漕河濟寧等十三州縣,督促修復河堤。因治河有功,徐有貞進爲左副都御史。 


    毫不誇張地說,徐有貞在中國治水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政治上,他多被史家列爲奸臣,但他又是一位出色學者,這是毋容置疑的。他在山東治黃成功,並早於西方近400年做水箱放水實驗,是科學史上的一大事件。在徐有貞治水成功後一年,景泰七年(1456年),山東大水,『河堤多壞,惟有貞所築如故』(【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徐有貞傳】)。張秋地區百姓唱道:『昔也,沙彎如地之獄;今也,沙彎如天之堂。』(謝肇J【北河紀】)徐有貞一生榮辱沉浮、功過攙雜,表現出歷史人物複雜的多面性。 


    轉眼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二日,景帝仍然在病中,好幾日不能臨朝。群臣到左順門問安。宦官興安出來道:『公等皆朝廷股肱,不能爲社稷計,徒日日問安,有何益處?』群臣啞口無言,只得退了出去。 


    在朝房中,群臣聚在一起悄悄商議,認爲興安的話大有意味,可能是在暗示大臣們商議立儲。御史蕭維禎等人提議重新立沂王朱見深爲太子,大學士蕭C認爲沂王既退,不便再立,應該另選賢良。群臣意見不一,鑑於鍾同的前車之鑑,沒有人敢輕易上奏提重立沂王爲儲,於是擬定以『早建元良』請。 


    正月十四,群臣將奏疏遞了上去,景帝沒有答應,有諭令下來:『朕偶有寒疾,十七日當早朝,所請不允。』表示皇帝將於正月十七臨朝。按照明朝慣例,正月十五皇帝要在南郊主持典禮,大祀天地。群臣都認爲這是景帝身體好轉的標誌,於是各自退去,等待正月十七再議。 


    然而,景帝卻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本想正月十五親自祭祀天地,正月十六回宮,正月十七臨朝,哪知道剛剛站起來,就頭昏眼花。嘆息了半天,景帝決定選一位可靠的大臣,秘密代替他去南郊祭祀。按理來說,代爲祭祀的大臣應該是德高望重的老臣,應該從內閣或者六部中選取,但景帝怕自己的病情動搖人心,便決定選一位武將,於是,這重任就意外落在了武清侯石亨身上。 


    歷史就因爲這一意外而改寫。 


    景帝將石亨召到病榻前,親自殷殷囑咐。石亨一切都痛快地答應下來,但他親眼看見景帝的病態,內心已經打起了主意。他退出後,立即派人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張和宦官曹吉祥,告訴二人景帝已經不行了,商議要爲自己謀後路。 
        來源:【1449大明驚變】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