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1|回復: 0

[國學灌水] 京城时尚史 从阴丹士林到的确良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1-9-6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京晚报
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上有差异,技术上有不同,社会上的流行风尚也不一样,这些或多或少都能反映在穿上,不光是服装的款式,从面料上也能区分出来。
诸多因素影响着服装面料的生产,而流行于市的面料,极大影响着服装的色彩和造型,进而造就了服装具有的时代风格和特性。因此,不同时期的服装彰显了历史特性。
在京城百姓的经历中,有许多服装面料都难以从记忆中抹去,阴丹士林布、竹布、毛蓝布、哔叽、劳动布、苏联花布、军绿布、蓝、灰咔叽、人造棉、的确良……
阴丹士林布,是用德国进口的染料“阴丹士林”染制的蓝色服装面料,又称蓝士林布。由于这种深蓝鲜亮、素雅、庄重,又不退色、耐洗耐穿,很适合男女老少穿用,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自民国始,流行于市很长时间。当年男士在棉袍外穿上阴丹士林布的大褂,颈上围一垂于腰间、淡雅色毛线织成的长围脖,脚上穿黑色皮鞋,腋下夹着皮包,是标准的绅士风度;女士穿阴丹士林布旗袍,或下穿过膝短裙,上穿阴丹士林布罩褂,显示出女士的稳重和雅气;男生穿的学生服,甚至宅中的炕罩、椅垫等也都用上了阴丹士林布,阴丹士林布成为当年的时代符号。
竹布本指用竹纤维做成的服装面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用来做夏衣的纹理致密,手感挺括,月白(淡蓝)等色的棉布被称为“竹布”。女学生最爱穿用竹布缝制的窄腰宽袖的竹布衫儿,下穿黑色绸裙,长筒白袜,带襻儿的黑布鞋,成为当年流行的女生统一服饰,突显了女生的青春靓丽、阳光潇洒。
毛蓝布是用不同支数的棉纱织出粗毛蓝布的细毛蓝布坯,不做“烧毛”处理,直接用天然染料“靛蓝”染成浅蓝色,在布面留有一层绒毛,故称毛蓝布。因染色牢度较好,手感绵软,质地密实,色泽不艳,不飘,大方而淡雅,颇受女士欢迎,成为制作旗袍、罩衫、裙子、外套等的首选面料。这种面料在抗战初期直至解放前后都流行于市。
牛仔布是制作牛仔裤的面料。抗战胜利后涌入中国市场的大量“剩余物资”中,就有西方生产的牛仔裤,牛仔裤备受女士追宠,成为女性的时尚标志。直至解放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有国产的“牛仔布”问世,起名“劳动布”。劳动布是用纯棉,靛蓝色的经纱与本色纬纱,交织而成的厚实斜纹布。由于劳动布质地紧密,手感硬挺,耐摩擦,坚固耐穿,因此,最适宜做工作服和各种劳动保护服装。穿背带裤等工装,一时成为工人阶级的鲜明标志,工人不仅劳动时穿用,更成为平时穿用的时髦服装,非劳动者,穿劳动布工装也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苏联花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苏联进口的印花布,花型设计新颖,有光泽,布质挺括,印染质量好,不易退色,最大的缺点就是缩水严重。苏联花布为当年京城颜色单一,沉闷的流行服装画上了一笔浓彩,不仅广大女性用苏联花布制作“布拉吉”(连衣裙),许多男性也纷纷穿上苏联花布做的衬衫。1957年的“反右”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随后中苏关系恶化和经济困难时期的到来,结束了苏联花布短暂的流行。
军绿布、蓝、灰咔叽、斜纹布,是“文革”时期的特色服装面料。那时,军装、军帽最流行,一般老百姓也都以穿军装为自豪,更多的人则穿蓝色或灰色咔叽布、斜纹布制作的中山装和学生服。当年印染厂的主要产品就是这几种颜色的服装面料。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解决“棉粮争地”,缓解吃穿的矛盾,化学纤维织物相继开始流行,“人造棉”是用“粘胶纤维”织成的质地薄软的面料,易发皱变形;“涤纶纤维”织成的化纤布,挺括不皱,质薄,结实耐穿,尽管不透气、不吸水,还是备受老百姓欢迎,并起名“的确良”。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各种质地的化纤织物、混纺织物纷纷投放市场,不仅为取消布票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引发了老百姓服装的革命性变化。(董文申)

        来源: 北京晚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