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3|回覆: 0

[史學] 隋唐行宮制度與宮廷革命(2)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2-4-10 13: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二、仁壽宮之變成敗的關鍵因素
  
  隋文帝仁壽四年(604)發生的仁壽宮之變,是隋代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關於這次事變的性質、起因、經過、後果以及影響,鄭顯文、胡戟、王光照、劉建明等先後作了相關研究,不過對於某些問題如隋文帝是否爲楊廣和楊素合謀加害、事變是否導因於楊廣對文帝寵妃的非禮等等,諸家尚有分歧的看法。在諸家研究成果之中,多已注意到了仁壽宮之變與當時政治變動的關係,如王光照認爲,『從開皇初立皇太子楊勇,到開皇中楊廣邀結關中權要,博取有預政之好而且有干政之實的獨孤後的支持,推倒自稱渤海蓓人的高G,最終取楊勇而代之,大致體現了隋朝關隴集團內部不同地域勢力的權力鬥爭,而太子之位則正是這種權力鬥爭的焦點』,『文帝死於楊廣奪位之變,宮廷風浪激變姑或有之,而其真實原因則在於仁壽中不徹底的政治變動』;劉建明也特別強調,『實則探討仁壽宮之變,不單是爲了了解此次事故何以發生,還應注意此次事變與當時政局的關係』。這樣的研究視角值得充分肯定,但也有補充論證之必要。
  筆者以爲,從性質上來說,仁壽宮之變無疑是一起宮廷政變。然而這起政變的起因是一回事,而其成敗與否又是另一回事。這次宮廷政變,以楊廣一派大獲成功而告終,但楊廣、楊素之流何以能夠輕鬆取勝,頗值得深入研究。
  關於隋文帝仁壽四年(604)仁壽宮之變,【隋書】本紀語焉不詳:『(秋七月)甲辰,上疾甚,臥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但【資治通鑑】對具體過程記載則較爲詳細:『上寢疾於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皆入閣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寶殿。太子慮上有不諱,須預防擬,手自爲書,封出問素。素條錄事狀以報太子,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爲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顏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閣爲敕書。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岩,系大理獄;追東官兵士貼上台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頗有異論。』類似的記載也見於【隋書】陳夫人本傳和楊素本傳大致是可信的,皆暗示了因突發一場宮廷政變而致隋文帝並非壽終正寢。政變發生的前夕,隋文帝已決定廢掉太子楊廣,重立庶人楊勇爲太子,並命柳述、元岩起草詔書,不意楊廣、楊素先發制人,矯詔逮捕柳述、元岩並謀軾了隋文帝,取得宮廷政變的成功。
  相關史料記載,隋文帝『尋令素監營仁壽宮,素遂夷山堙谷,督役嚴急,作者多死;楊素推薦的宇文愷、封倫則具體負責其事。有學者據此分析道:『可見楊素是仁壽宮的監修者,而由楊素推薦的宇文愷、封倫則實際上負責具體建造事宜,故楊素對仁壽宮的內部情況,是了如指掌。這場宮廷政變中,楊素明顯處於有利的位置。同時,柳述始終出身文官系統,不及出身軍人的楊素心狠手辣,故楊素能利用柳述、元岩出閣的機會,先下手爲強,這也是楊素得勝的另一個關鍵』;另外,文帝身邊雖有近身侍衛,『不過由於他們明白文帝垂危,忠於文帝反會危害他們的生命,故他們只得接受詔令,讓東宮侍衛入宮,避免得罪即將即位的楊廣。基於楊廣是太子的有利條件,成爲這次政變不用流血的主因』。這樣的分析,應當說基本上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仁壽宮之變雖然發生在避暑行宮之中,但整個政變的過程還涉及對京城的控制問題。史載隋文帝於仁壽四年(604)七月『丁未,崩于大寶殿』,『乙卯,發喪』。劉建明注意到了這個細節,指出『按是月乙未朔,丁未即十三日,乙卯即廿一日,可知文帝死後第八天才公布他的死訊,顯然是楊廣與楊素利用秘不發喪的數天去作各種部署』。其說甚有道理。其實,秘不發喪以便拖延時間來進行相關部署,往往是宮廷政變者的一貫作法。史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李)斯爲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趙)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爲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爲太子。更爲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楊廣、楊素也是如此,政變之後秘不發喪,是爲了讓楊素之弟楊約有時間控制京師大興城的局勢:『易留守者,縊殺庶人勇,然後陳兵集眾,發高祖凶問。』仁壽宮(九成宮)距京師300餘里,帝王出幸,『嚴蹕經旬,非旦暮可至』,沿途需要設停次之所,故而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詔自京師至仁壽宮置行宮12所。仁壽宮與京城有一段不短的距離,政變的消息不易傳到京師,這爲楊約輕鬆控制京城局勢、確保政變最終成功提供了可能。但這後一步行動計劃從部署、實施到匯報結果,都需要一些時間,這正是楊廣在隋文帝死後第八天才敢發喪的原因所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