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7|回覆: 0

[史學] 明代史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3)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1-12-27 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李焯然也是比較早治明代史學者,寫過丘F【世史正綱】、焦f史學研究的論文。大陸的葛兆光、羅仲輝、姜勝利、李小樹、吳振清、趙承中、夏素清、殷夢霞,台灣、香港的林慶彰、楊永安、高春緞、吳金娥、姜公韜等也對明代史學有所研究。其中,葛兆光的【明代中後期三股史學思潮】、【明清之際中國史學思潮】兩文,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了明清之際中國史學思潮的演變軌跡,至今讓人稱道。

    第二是研究條件的成熟。20世紀80年代,研究明代史學史,在資料上有兩個困難:一則是使用不便。明人所作史籍,按目前的古籍標準,入善本範圍。一入善本,只能手抄,不能複印。二是收藏分散。明人史著,分散在全國各個圖書館,以一人精力,不易遍覽。幸好,這些困難,在近10多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當歸功於影印技術的廣泛使用。台灣自影印【四庫全書】後,又接連出了【元明史料叢書】、【明代史籍彙刊】、【明清史料叢刊】、【明代傳記叢刊】等叢書。在台灣古籍影印風的波及下,大陸出版界也紛紛做起古籍影印工作。特別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禁毀書叢刊】、【四庫未收書輯刊】、【中國野史集成】等大型古籍叢書的出版,將明代古籍的影印工作推向了高峯。最近十幾年,中國的古籍數碼化步驟在加快。【四庫全書】、【四部叢刊】、【漢籍電子文獻】(台灣中央研究院)及建設中的【中國基本古籍庫】、【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大型叢書的電子化,則使古籍的使用完全上升到了現代化水平。在電子版背景下,省略了複印與打字程序,使古籍資料的搜集與使用實現了『零接口』。幾秒種的複製與粘貼,就可以使古籍資料變成自己想要的文本格式資料。明代史著的由由分散到集中,由『線裝版』到『影印版』再到『電子版』,使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自由縱情閱讀、隨意複製,這極大地便利了明代史學的研究工作,推動了明代史學研究的向前發展。

    第三是研究成果的繁榮。經過近十多年的研究,到了世紀末的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明確宣告,明代史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成熟時期。這種成熟表現為:一是基礎工作的紮實。楊翼驤【中國史學史資料編年】(第3冊,1999)、錢茂偉【明代史學編年考】(2000)的出版,使明代史學研究建立在紮實的基礎之上。二是專題研究面廣,且有一定的深度。明代史學史上重要或稍次的史家與史著,都有了研究論文。有的甚至有很多論文,形成過小小的熱點。三是綜合研究的進行。在專題研究基礎上,寫出了一系列宏觀思考的文章。四是出了不少專題性的論著,如張建業【李贄評傳】(1982,2000年又出過修訂本)、楊永安【祝允明之思想與史學】(1987)、王慎榮【元史探源】(1991)、謝貴安【明實錄研究】(1995)、李小林【萬曆官修本朝正史研究】(1999)、任冠文【李贄史學思想研究】(1999)。五是明代史學思想史的出版。吳懷祺主編了一套多卷本的【中國史學思想史】,其中的明代卷(2002)是向燕南撰寫的。作者選取了宋濂、王t、丘F、陳建、薛應紜⑼跏勒輟⒗鈮薜戎名史家,就其史學思想作了深入的解剖,有一定的新意。六是明代史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國史學史教材中有所體現。李炳泉等主編的【中國史學史綱】(1997)的明代史學部分是筆者撰寫的,大體上勾勒了明代史學的發展全貌,比之此前的史學史教材來說,明代史學部分充實多了。瞿林東的【中國史學史綱】(1999),於明代史學着墨不少,內容寫得比較飽滿。

    3.明代史學研究的展望

    至目前,明代史學史研究,已發展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平台』期。今後的走向,除了繼續開拓新專題、深化老課題外,主要是轉換視角,對明代史學做出新的認識。如歷史演義的發達、職業史家群的出現、史體的綜合創新,就是一些值得研究的新課題。北京師範大學的博士生廉敏,正在就明代的歷史理論,做一篇博士論文。這無疑是一個好題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