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3|回復: 0

[史學] 微子封建考(6)

[複製鏈接]
家邻 發表於 2011-12-14 0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国学文化
第三件事是微子使族人降周,并参与伐纣。据《尚书・牧誓》,参加周武王伐纣的八国中有微国。这个微还见于《尚书・立政》:“夷、微、卢A,三亳阪尹”。《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孔安国语:“、微在巴蜀”,“正义”引《括地志》云:“戎州之南,古微、泸、彭三国之地”。对此,现代学者信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亦有之。顾颉刚、王玉哲等考证,参加武王伐纣的八国都在汉水以北至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等地,在大西南者为后来迁入的。(注:参见顾颉刚:《牧誓八国》,《史林杂识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84―487页。)钱穆则将之与Y水以南的微山联系起来,地在今洛阳以西的新安。(注:参见钱穆:《周初地理考》,《古史地理论丛》,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指出:“羌近于微”,都在今山西。(注:参见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33―35页。)若此,参与伐纣之微与上文考证微子之国地理上相当,应是一个国家,微子国人曾经参与伐纣为事实。微子遣其族人入周还见于陕西扶风庄白村一号青铜窖藏出土的铜器铭文,其中的史墙盘铭云:“青(静)幽高祖,才(在)微灵处。雩武王既殷,微史(使)烈祖乃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寓于周卑处。”徐中舒指出其中之微即微子,(注:参见徐中舒:《西周墙盘铭文笺释》,《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得到许多人的赞同。赵诚说,微氏“高祖早在文王时代就已暗地归周,所以生前‘在微灵处’,死后遵为‘静幽’,以示安安静静地呆着,像五体投地那样地臣服于周。不仅没有以军队助纣反周,还可能有过保卫文王或周国的业绩,建立过功勋,所以称得上是周王朝的得力辅助,上帝赐给文王的大屏。从这种意义上才能理解‘静幽高祖’是周王朝的有功之臣,当然值得称道”。(注:赵诚:《墙盘铭文补释》,《古文字研究》第5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微子使其族人入周为史官,所以不少学者径称其为“微史家族”。史墙参加过周王对师酉的策命;墙的儿子继任作册,钟铭所谓“夙夕左(佐)尹氏”即是明证。如此,则微子使族人降周伐纣,立功名于周廷。



    第四件事就是武王伐纣成功,微子面缚衔璧投降周人。此事见于《左传》僖公六年及《宋微子世家》,上文已提到。纣王兵败自杀而微子立时投降受封,微子若没有为周人做过什么,这是不可理解的。将上面三件事与之联系起来看,说彼此之间密切相关,或者是前此举动必然会有的结果应该没有问题。又据《尚书・微子》,殷太师、少师建议微子出逃,而自己则准备“兴受其败。商其论丧,我罔为臣仆”,就是说他们不愿做别人的臣仆,要接受失败带来的灾难。这句话既说明太师、少师不愿意做别族的臣仆,也暗含有微子可以去投降周王的意思,否则不会以做不做“臣仆”为言。太师、少师虽然不愿为人臣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和纣王一起死难。《论语・微子》载:“太师挚适齐,少师阳入于海”,《淮南子・锫垩怠罚骸耙笾将败也,太史令向艺先归文(武)王,期年而纣乃亡”,《史记・殷本纪》:“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本纪》也云:“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汉书・董仲舒传》:“殷纣杀戮贤知,守职之人皆奔亡,逃入河海。”看来,太师、少师也和微子一样离纣而去。二人和微子关系密切,本要和纣王一道接受惩罚,后来弃纣而去,只怕与微子也不无关系。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