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5|回覆: 0

[史學] 清華簡【保訓】:武王遵遺訓伐紂取中土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1-4-27 08: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日報
拙作【〖保訓〗主旨與『中』字釋讀】一文發表於2010年12月6日光明日報國學版上,文中指出周文王遺書的『中』,乃指『中土』;而遺訓的主旨是強調自堯舜至商代以來『得中土者得天下』的理念,而勉勵兒子發要『祗備毋懈』,繼其遺志伐紂,以周革殷命,取中土而代之。而歷史事實證明,武王正是遵照文王的遺訓,興兵伐紂的。其時會諸侯於孟津,武王公告天下,商紂暴虐無道,天怒人怨,本來乃文王受天命而行征伐,可惜父親大功未成而身歿。其事見【尚書・周書・泰誓】,原文云: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以殘害於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令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勛未集。』
  所以,武王明言自己乃奉文王遺命進行伐紂的。據【史記・周本紀】云:
  武王『東觀兵,至於盟(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王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畢立賞罰,以定其功。』遂興師。……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是時,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
  從【史記・周本紀】上述記載可知,武王興師伐紂,會八百諸侯於孟津,他以周人『事死如事生』之禮制,奉文王木主(神主牌)於中軍車上,『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這件事足可窺見姬發是完全遵奉文王遺訓伐紂的,從而證明了當年文王之臨終遺書【訓典】(按:即今日清華簡【保訓】)的主旨和最終目的,就是要姬發繼志伐紂,取中土以代之。後來武王及周公所做的一切,包括武王進軍中土取商都朝歌,伐紂成功;而在武王崩後,『三監』勾結紂子武庚在中土叛亂,周公踐阼,東征平叛,然後在中土建侯衛、營洛邑以作東都,我認為這都是按照文王的遺訓『得中土者得天下』的原則進行的。這進一步證明清華簡【保訓】中,文王遺書所述人物史事有關之『中』字,皆指『中土』。揆諸其卒後武王及周公伐紂取中土及建東都於中土等一切舉措,與其遺訓實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其前因後果,彰彰明甚,完全符合歷史事實。
  同時,據上文可知,武王為人確實疑慮甚多,膽略不足。他因為白魚躍入舟中,又偶見流火和赤鳥,乃疑其不吉,遂不顧會盟之八百諸侯已率師齊集孟津,竟然決定罷兵。而從【逸周書】諸篇中,亦可見武王在伐紂之前,憂心忡忡,惡夢連連。如『余夙夜忌商,不知道極。』(見【小開武】)又對周公旦曰:『嗚呼,謀泄哉!今朕寤,有商驚予。……憂其深矣。』(見【寤敬】)於此亦可知武王_實膽小多憂,陽剛之氣不足。而文王生前已慮及於此,故臨終遺訓末尾特別指出『日不足,惟宿不祥。』目的就是告誡和提醒姬發,要注意性格上的這些致命弱點。其實,早在文王三十五年,已指出若陰柔之氣不去(宿不悉),則陽剛之氣不足(日不足)的毛病,應引以為戒。事見【逸周書.小開解】篇。可見文王時時注意培養接班人性格之堅毅,始能擔負未來伐紂取中土之大任。
  公元前1046年被定為武王伐紂成功之年(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及郭偉川【周公史事編年】,載郭偉川著【中國歷史若干重要學術問題考論】,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是年武王在太公、周公、召公、畢公等人之輔佐下,再次興兵伐紂。本來,自太王始,姬周家族皆認為天將降大命於文王,故伐紂是文王生前之既定國策,他亦已有所行動。可惜天不假年,大志未遂。病危之際,其遺囑要姬發伐紂取中土,以完成其未盡之大業。因此,拙文認為清華簡【保訓】的主旨就是伐紂取中土,是合乎歷史事實的。武王自己就完全承認這一歷史事實,他談嬤詈鈐唬骸耙笥兄刈錚不可以不畢伐。』重申此舉『乃遵文王』(見【史記・周本紀】)。而牧野一戰,紂兵倒戈,武王終於完成文王之遺命,推翻殷紂統治,建立姬周王朝。在清華簡【保訓】中,文王臨終遺囑,要姬發:『今汝祗備不懈,其有所由矣。』並慨嘆『不及爾身受大命。』至此,武王在太公及周公諸弟之戮力扶持下,終能『身受大命』,成為天下共主。其時,在登基的儀式上,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見【史記.周本紀】)――這正是對清華簡【保訓】遺囑中,文王期望發『身受大命』,亦即天授『大命』於周此一重要內容的響應。特別要指出的是,清華簡【保訓】中,文王的遺訓着重向姬發提及微『假中』、『歸中』的史事,意在強調微有『得中土者得天下』之志。同時指出:『微志弗忘,傳貽子孫,至於成湯(唐),祗備不懈,用受大命。』――這幾句話極為重要,可說是整篇遺囑畫龍點睛所在。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成湯伐夏桀,乃商革夏命的開國之王。文王要子發師湯革桀命之舊智,伐紂取中土,完成周革殷命之大業,這是周文王遺言的要害所在。而武王遵文王遺訓伐紂成功,始有上述稽首禱告:『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實有其前因後果。故【周易・革卦】云:『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說明成湯、武王之『革命』,有其歷史相沿的軌跡,其內因實繫於清華簡【保訓】中文王之遺言。
  經過上述考證,進一步證明清華簡【保訓】有兩個關鍵詞:一為『中』,一為『命』。而『中』指『中土』,是講述『得中土者得天下』;『命』指『天命』,則言『得天命者得天下』。而文王遺訓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姬發以湯伐桀的商革夏命為榜樣,伐暴紂,取中土,弔民伐罪,武裝奪取政權。故遺訓既以周革殷命為主旨,因此所涉及之『中』,便很難以『中道』釋之。而歷史事實證明,武王及後完全遵照文王的遺訓,伐紂取中土;繼之周公東征平中土之叛亂,然後營洛邑,眾建諸侯,屏藩於周,奠定姬周王朝八百年之基業。以遺書與史實相證,絲毫不爽。竊念學術之真諦在於求是,謹此再陳蕪文,尚祈學界同人,共與論正。
    郭偉川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