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絡 千里寄妙聯
一九三八年,徐特立同志在湖南向幾個青年店員宣傳革命。徐老那種誨人不倦的的精神、誠懇的態度和識熱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青年人的心弦。於是他們請徐老題詞,由於夜已深了,次日還得起早趕路,徐老答應以後一定寫好寄來。事隔一年後,那幾個青年在一天果然接到徐老寄來的題字,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副對聯:
有關國家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爲
這副對聯,充分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在戎馬倥傯中,對青年一代的殷切關懷和期待。
覺醒者的心聲
無產階級革命家郭亮,少年時代看見工人造房卻住草棚;織女織布反穿破衣。他對這些不平現象大爲憤慨,就寫了『問問社會』的新詩。當時的自治局長認爲他在倡導『邪說』。就把他叫去訓話。郭亮來到那個局長家,見他正抽著鴉片,於是進一步明白了窮人受窮的原因就是受剝削的結果。出了門,就買來紙筆,寫了一副對聯,貼在自治局的門上:
魚所、肉所、麻將所,所內者甜,所外者苦。
豬公、狗公、烏龜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梅蘭芳的『座右銘』
我國京劇『四大名旦』之魁梅蘭芳生前常喜歡這樣一副對聯: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裝誰象誰,誰裝誰,誰就象誰。
這副對聯,不僅工整、精巧、風趣,而且充滿了藝術辯證法,它是梅蘭芳幾十年藝術生涯的精闢總結。『不象不成戲,真象不成藝,悟得情和理,是戲又是藝。』這句戲曲諺語與上述對聯
所講的道理是一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