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7|回覆: 0

[史學] 重在以史為鑑──談【隋書】的特點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07-2-28 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教網

前面說過,在唐高祖和唐太宗時,共修成八部正史,【隋書】是當時所謂『五代史』(指北齊、北周、南朝梁、陳和隋)的最後一部。  

關於【隋書】的作者,一直搞得很亂,【舊唐書】記載『魏徽等撰』。而劉知幾【史通】則說顏師古、孔穎達等和于志寧、李淳風諸人共同撰成。還有題為長孫無忌撰述的。這是因為參加【隋書】撰述的人很多,幾乎集中了當時大部分有名之士;開始以魏徵為其主編,後來魏徵死了,又由長孫無忌續為主編,完成未完成的部分。  

現行【隋書】共八十五卷,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紀傳部分,由魏徵主編,成書於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另一部分為史志部分,始修於貞觀十五年(641年),成於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是由長孫無忌監修的。 【隋書】的修史水平是較高的。一是因為當時唐朝集中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先後參加編寫的孔穎達、許敬宗、于志寧皆名列貞觀時期著名的『十八學士』之列;顏師古是當時名垂一時的經史大師;負責修撰天文、律歷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李淳風。這樣,【隋書】的修撰,便得到了學術上的保證。二是因為修史當時離亡隋時間較近,有不少隋朝的史料尚可資證。如隋人王劭撰的【隋書】八十卷,便保存着許多隋王朝的詔策。此外,當時也還存有數十卷【開皇起居注】等。更重要的是,唐貞觀時離隋煬帝時不過二十餘年,有許多隋朝遺老仍健在於世,可以通過訪查直補史事。【舊唐書・孫思】便載:『魏徵等受詔修齊、粱、陳、周、隋五代史,恐有遺漏,屢訪之。』說明修【隋書】時,史官們曾訪問過不少人。還有不少修史的作者本人就在隋朝生活過,有着親身的經歷,因而史實也就較為準確。三是作為主編的魏徵,歷史上素稱諫臣,號為『良史』,他主編修史時一般能堅持據事直書,不象後代史書的一些紀傳有那麼多的忌諱。  

【隋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全書貫串了以史為鑑的思想。主編魏徵在給唐太宗上書時曾經說過,『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臣願當今之動靜。以隋為鑑,則存亡治亂可得而知。』惟其想到以史為鑑,所以對隋是如何滅亡的,對隋君臣上下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可謂有淋漓盡至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揭露。比如對隋煬帝大興土木、荒淫無恥、三游江都,都有翔實的敘寫。又因為魏徵等編書者有意寫出人民對隋王朝的反抗情緒,因此在【隋書】中也較多地敘述了隋末農民大起義的史實,這在【煬帝紀】兩卷中記載最為具體。據統計,在紀傳部分的五十五卷中有二十多卷,以及在【食貨志】、【五行志】裏,記載了有關農民起義的情況。  

【隋書】還有個優點,就是比起其它同類史書來,它較少隱諱。比如,儘管虞世南在唐朝已成為唐太宗十分信任的大臣,但紀傳中寫到他哥哥虞世基的罪惡時,絲毫不加掩飾,再如,儘管裴矩、何稠等人已為唐臣,但對他們在隋朝的作為,也不加任何掩飾。至如隋煬帝殺害其父隋文帝,以及和文帝寵姬宣華夫人的那些骯髒事實,【隋書】也是毫不留情,秉直書寫。這些方面都是【隋書】勝於其它史書的地方。當然,【隋書】的作者也不免歷史的局限,因為礙於情面或政治上某些因素,在寫到某些人物時也有回護或偏愛的地方。如卷六十六中的【房彥謙傳】便是一例,房彥謙官微職卑,位不過州司馬、縣令,一生又無重大事跡可記,只因為他是唐太宗時的宰相房玄齡的父親,使破格收入列傳。這在封建社會的史書裏,也算是難以避免的吧。  

【隋書】另一個可取的地方,是保存了南北朝以來大量的典章制度,為後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幾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保留了豐富的資料。南北朝時期,留下來的典章制度方面的史料極少,而【隋書】的史志部分,多達三十卷,包括禮儀、音樂、律歷、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十志。這十志不僅敘述了隋朝的典章制度,而且概括了梁、陳、北齊、北周的政治、經濟情況,有的甚至追溯到漢魏。例如【食貨志】記載了自東晉以來的等級制度和貨幣制度;【地理志】記載了南北朝以來的建置沿革;【律曆志】和【天文志】總結了南北朝以後一百多年來天文學方面的成就;關於祖沖之的圓周率的詳細記錄,也保存在【隋書】中。【隋書】的【經籍志】是繼【漢書・藝文志】後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目錄書,敘述了自漢至隋凡六百年我國書籍之存亡、學術之演變,是對我國古代書籍和學術史的第二次總結,也是對我國學術文化史的一大貢獻。【隋書・經籍志】還有一個重要貢獻,就是為我國以後的四部圖書分類奠定了基礎。【漢書・藝文志】曾把天下圖書分編為六大類,到東晉李充造【四部書目】,始分書籍為四部。【隋書・經籍志】吸取其長,正式將各類書籍標出經、史、子、集四大類,其下再分四十小類。這種圖書分類法,為後世遵用達一千餘年。  

【隋書】也有不克服的缺點。例如它過分強調『天道』和『帝王之道』,這當然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此外,由於隋末喪亂,圖書散佚嚴重,因此在撰寫時,也常常有史料不足的缺陷。有些傳只能註明『圖籍在記,多從散逸,不能詳備』,造成某些傳記空洞無物。這當然是不能苛求於古人的。  
作者:韋唐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十五史隨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