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99|回复: 0

[史学] 书信传递发展史:从邮驿到邮局(2)

[复制链接]
酒满茶半 发表于 2011-10-29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腾讯网
  世界邮递发展   


  古埃及 公元前约1991年至前1786年的第十二王朝,已有关于通信活动的记载。   


  亚述帝国 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以本部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驿道遗迹至今犹存。   


  古代罗马 邮驿机构已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   


  中世纪欧洲 11世纪以后,欧洲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使民间对通信的需要日益增长,从而导致了私营邮递业的发展。   


  近代英法 法国路易十世于1477年建立皇家邮政。英国亨利八世于1516年在从伦敦辐射出去的主要道路上建立定期的邮递网。这些皇家邮政初期不准公众使用,后来私自带运个人信件的日益增多,甚至无法禁止。约在1600年,这种专为皇家使用的邮递组织,逐步准许为私人传递信件。由于国家经营邮政既对国家安全有利,又能增加财政收入,英国于1635年、法国于1672年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这标志着近代邮政的产生。   


  西方侵略输入近代邮政概念   


  近代邮政与古代邮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而我国最早的邮政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过程中强行输入的。   


  1842年4月15日,在鸦片战争尚未结束、香港主权还属于中国的时候,英国侵略军头目璞鼎查就以“香港英国总督”的名义,宣布成立“香港英国邮局”。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通商。从此,英国便以香港为基地,开始在通商口岸随意开办英国邮局。他们把邮局设在领事馆内,把邮局称为“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于伦敦英国邮政总局。   


  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和俄国等也先后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在上海设立了各自的邮局。清朝政府不但听任列强在华滥设邮局,还给这些邮局起了个挺好听的名字,叫“客邮”。   


  这些“客邮”主要经营中国和外国之间的邮件互寄业务,实行外国的邮政章程和资费。邮戳上用本国文字刻写中国地名,贴外国邮票,顶多在邮票上加印“中国”字样。   


      延伸阅读  


  “黑便士”邮票 标志邮政走向成熟  


  邮票起源于英国。据说英国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一天出去散步,看见邮递员给一个姑娘送信。这个姑娘只看了看信封,就以无钱付费为由拒收。他觉得很奇怪,事后才了解到,这位姑娘与她的男友约好在信封上作记号。姑娘看到记号,就知道了男友的情况,所以不用拆信,也不必花钱。这对邮局当然是个损失。1837年,罗兰・希尔在《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一文中,阐述了实行预付邮资的必要。  


  1840年,他设计了以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为图案,面值一便士、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标签,5月6日开始发售并使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从此,邮票逐渐为其他国家所采用。邮票制度改革代表近代公共邮政事业开始走向成熟。  


  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信函交换系统仍然混乱不一,与各国贸易往来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简单方便的国际邮件交换系统。1874年10月9日,《伯尔尼条约》签署,“邮政总联盟”诞生。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便于1878年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为“世界邮政日”。  


  邮政编码 加快邮件传递速度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我国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邮政编码制度。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后因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政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代表邮区,前四位代表县(市)邮政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