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2|回覆: 0

[史學] 孫中山曾侄孫孫必達:辛亥革命屬於全球華人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1-3-29 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南方日報記者:劉可英 姚藝曲
辛亥年第一槍在這裡打響
紀念『三・二九』廣州起義100周年座談會昨日在穗舉行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爲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這是中山先生對『三・二九』廣州起義的評價。
『三・二九』廣州起義打響了辛亥年革命黨人反清鬥爭的第一槍,它喚醒了人民的革命意識,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來。昨日在廣東諮議局舊址舉行的座談會是今年全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首場重大活動。
陳少白外孫女潘慶超
建議塔影樓作爲陳少白紀念館
80歲的潘慶超老人是國民革命先驅陳少白的外孫女。在採訪中,潘慶超回憶起了外公陳少白的往事:『外公的事跡影響著我,我將自己的行動視爲對外公最好的紀念。』
1890年,陳少白到香港西醫書院讀書,與孫中山結拜爲兄弟,此後追隨孫中山策動辛亥革命,被清政府列爲『四大寇』(孫中山、陳少白、尤列、楊鶴嶺)之一。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聘陳少白爲總統府顧問。同年10月,孫中山督師取道廣西北伐,陳少白追隨襄助。同年12月4日,孫中山在廣西桂林設立北伐大本營,10日,任命陳少白爲大本營參議,參贊戎機。23日,孫中山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桂林商討中國革命及聯俄、聯共問題,陳少白作爲孫中山的助手參加會談。
孫中山離開廣州後,陳少白辭去政府各項職務,平日退居塔影樓,以治史、撰文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自遣。
說起塔影樓,潘慶超有個建議:如果廣州市政府能把塔影樓作爲陳少白紀念館或者辛亥革命紀念館,可能會比現在這樣作爲經營場所好很多。
尤列曾孫尤迪桓
尤列是『南洋革命先父』
『尤列先生和孫中山先生是畢生摯友,他們二十歲出頭就認識,與楊鶴齡,陳少白經常在香港的楊耀記相聚,大談反清。』昨天,尤列曾孫尤迪桓和與會人員分享尤列與辛亥革命的一些歷史事跡。
『我們知道72烈士當中就有29位是來自南洋的志士,占人數的40%,可想而知南洋在辛亥革命中是多麼重要。有很多南洋的華僑,他們拿錢出來資助革命,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因此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華僑是革命之母」。』
尤迪桓說,尤列在1900年庚子起義失敗後和中山先生一起逃亡日本,同住橫濱。兩個人總結經驗,認爲『君主立憲』不適合中國,決心要結束帝制,實行人民政府,走向共和。尤列1901年前往新加坡,成立『中和堂』繼續革命的事業。尤列1904年得到了商人陳楚南、張永福等支持,創辦南洋第一份革命報紙【圖南日報】。從此追隨革命的人與日俱增,到了1906年同盟會南洋分會成立的時候,更凝聚成一股巨大的革命力量。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中,我們看到授予尤列先生這樣的稱號:『南洋革命先父』。
溫生才之孫溫國傑
當時的革命者都不怕死
『作爲烈士的後裔,一定要熟悉這段歷史。』廣州起義刺殺孚琦的溫生才之孫溫國傑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已習慣不定期地在黃花崗公園內給來這裡參觀的學生們講解革命歷史,每次講40分鐘。但他和一般講解員不同,溫國傑每次講的時候,會先把多年收藏的烈士相片一一展示,他對每個烈士的籍貫、事跡都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他的講述充滿了細節和感情。
『祖父溫生才是梅州丙村井塘人,清朝末年,在南洋當礦工時,他加入了同盟會。1910年同盟會在廣州組織新軍起義,失敗的消息激發了他回國從事革命活動的熱情。1911年1月,溫生才攜帶手槍回到廣州,伺機行事。』
溫國傑說,當時的革命者都不怕死,革命黨多次起義失敗都是被水師提督李准鎮壓的,因此革命黨部署,要在『三・二九』起義前除掉李准。溫生才本打算刺殺李准,但將鎮粵將軍孚琦擊斃。
郭繼枚侄女郭月紅
伯父犧牲時年僅19歲
中國同盟會廣州遺屬聯誼會秘書長郭月紅,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郭繼枚的侄女。昨日,郭月紅在座談會上講述了烈士生前一些鮮爲人知的往事。
郭繼枚祖籍增城,僑居馬來西亞,,家境富裕,有弟妹八人,郭繼枚是家中長子,自幼生長在馬來西亞,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時,郭繼枚回國讀書,也目睹和滿清政府的黑暗統治,回到馬來西亞適逢孫中山先生講革命救國之道,郭繼枚積極相應,和朋友於冬紅一起參加同盟會組織。
郭繼枚的父親見兒子搞革命,怕有危險,便給他娶妻,望其安心生活,但婚後三天郭繼枚便秘密踏上回國之路,參加孫中山先生策劃的廣州起義。回國前夕他剪了辮子。『他參加了敢死隊,在攻打總督府時衝鋒在前,與黃興等人打進總督府,激戰時經北京路退至大南門,犧牲在那裡,年僅19歲。
■後輩話先烈
孫中山曾侄孫孫必達
辛亥革命屬於全球華人
『實際上,辛亥年有兩大革命,一個是廣州起義,一個是武昌起義。所以我們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應該從紀念這個起義開始』。昨天,孫中山曾侄孫、孫中山之兄孫眉曾孫,全國政協委員孫必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殷切期望:辛亥革命屬於全中華民族、全球的華人。大家都應該紀念辛亥革命。更重要的是,將辛亥革命的精神一代代地傳承下去,讓國人知道辛亥革命對國家的重要。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同年2月14日,孫中山到臨時參議院,宣布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
孫必達說,在辭去臨時大總統的同時,中山先生堅持要袁世凱贊成共和,堅持以奠都南京、新總統到南京就職並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爲辭職條件,是爲了約束袁世凱,爲了保衛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
孫必達說,中山先生的很多遺願如今已成現實,如三峽大壩等,而祖國統一的願望還未能實現。中山先生一生追求國家統一,他曾經說過:『竭志盡誠,以救民國,破除障礙,促成統一。』號召全體中國人團結起來,排除擾亂中國統一的一切勢力,實現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復興。用中山先生的話說,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對話
黃興長孫黃偉民:『我能理解祖父』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紛飛,氣直吞狂虜。事敗垂成原鼠子,恐龍地下長無語。』昨天上午,黃興長孫黃偉民在座談會上念了一首祖父填寫的【蝶戀花】以紀念黃花崗起義犧牲的烈士們。會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直回憶祖父對其家族的影響。
南方日報:您的祖父是怎樣的一個人?
黃偉民:祖父告訴後輩:對人要誠實,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我們要看人家的長處,這樣才能將更多的人團結在自己的周圍。還有,浮華的事情不要做,而是干實事。雖然我沒有見過祖父。但是,我從父親的身上把家訓繼承了下來。
南方日報:您覺得紀念辛亥革命的意義在哪裡?
黃偉民:我覺得小的意義是追溯歷史,還原歷史。大的意義是要建立統一的完整的國家,始終要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現在我們的國家還是海峽兩岸分裂,我希望兩岸都以包容的心態,開闊的胸懷,百折不回的精神來完成祖國的統一。我想最大的意義是在此,而不僅僅是追溯歷史。
南方日報:祖父對您的個人思想有什麼影響?
黃偉民:最大的影響是怎麼爲國家貢獻。黃興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42歲就去世了,前半生是念書,後半生參加革命,把家產都賣了。但是我們毫不計較這些。他所有的財產都是身外之物,而只有民族和國家才是他的追求。有多年輕人理解不了他的做法,我能理解祖父。
南方日報:您所說的貢獻有具體的事例嗎?
黃偉民:我所說的奉獻就是不要計較所得和付出,只有付出才是貢獻。我能看到歷史的灰塵已經抹到了黃興頭上,我們後裔都不計較,爲了什麼?我們就是希望辛亥革命的精神能推動國家的發展。
辛亥革命的世界意義首次被完整提出
推動了越南、朝鮮、緬甸等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
『辛亥革命推動了包括越南、朝鮮、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在內的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昨天下午,廣州市政協主辦的『廣州政協大講堂』首次開講,第一課就由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曉秋主講『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他首次完整提出辛亥革命的世界意義。
王曉秋教授說,對於辛亥革命的世界意義,過去研究得比較少。他提出如果用世界的眼光和國際的視野來考察100年前的辛亥革命,它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及其重要的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革命,而且也是20世紀初世界歷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他說,以日本來說,中國作爲其當時最主要的殖民擴張對象,辛亥革命的發生對其衝擊最大,它不願看到自己的主要殖民對象通過革命變成一個民主獨立的共和國家。其次,辛亥革命成爲20世紀初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亞洲覺醒的主要標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包括越南、朝鮮、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在內的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而且孫中山和中國的革命黨人也積極支持、援助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最後是辛亥革命在世界上的巨大思想影響,尤其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大亞洲主義思想、世界大同的思想對亞洲及世界各國產生的深遠巨大的影響。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締造者蘇加諾在自己的言論集裡講到,自己深受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影響。
■學者聲音
王曉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之間有歷史延續性
除了武昌起義,一百年前的辛亥年最值得紀念的就是廣州『三・二九』即黃花崗起義,這次起義是孫中山先生和同盟會直接領導的歷次武裝起義中影響最大、最重要而且最爲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一次革命。
二十世紀中國三大歷史劇變,辛亥革命、新中國的成立和改革開放,他們之間有著歷史的延續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與君主專制,開闢了振興中華和民族復興的道路,打開了進步的閘門。新中國的成立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創造了振興中華和民族復興的條件,也就是政治前景。而當今我們的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正是在爲實現無數革命先烈爲此流血犧牲、夢寐以求的中華民族偉大理想而奮鬥。
黃小同(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秘書長)
辛亥革命爲中國共產黨成立創造條件
辛亥革命爲中國共產黨成立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繼續革命奠定了思想和實踐的基礎,提供了歷史的契機。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未忘記辛亥革命,沒有忘記孫中山先生和爲中華民族解放而流血犧牲的那些革命英烈們,不會忘記辛亥革命這一中國人民對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偉大起點。
曾慶榴(廣東省委黨史辦原主任)
支持革命的海外華僑出錢出力
有人說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是海外出錢、國內出力,我認爲辛亥革命不光是海外出錢,而且也出力,有很多華僑親自參加了辛亥革命,也參加了黃花崗起義。72烈士里就有許多人是華僑,他們這些是叫南洋黨人,親自回來參加起義,而且犧牲了的。
張磊(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邱捷(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廣州是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1895年孫中山就策劃了當年的廣州起義,並在廣州設立了秘密機關,爲起義做準備。這次起義儘管沒有變動便失敗了,但是打響了辛亥革命運動的第一槍,成爲辛亥革命運動的開端,從此中國就有了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這次流產的起義也是廣州作爲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重要舞台的開始。
■連結
『三・二九』廣州起義
辛亥『三・二九』廣州起義發生在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它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們爲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國家而組織的多次武裝起義的延續,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它和接下來各地掀起的一系列起義一起,形成了辛亥年的革命風暴,最終以10月10日武昌起義獲得成功爲標誌,使清王朝土崩瓦解,在中國大地上樹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幟。
孫中山高度評價了此次起義的作用『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爲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