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也是迄今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初名《太史公书》,东汉桓帝时定名《史记》。此前“史记”为一切史书的通称,此后便成为对司马迁《史记》的专指。 《史记》撰成后,“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世圣人君子”。魏晋时期以传抄形式广为流传,但文字各本之间多不相同。南朝宋裴S著《史记集解》,对《史记》的不同版本有所记载。至唐代,《史记》得到了积极的推崇,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作《史记正义》,加之裴S的集解,构成《史记》三家注。
宋代,《史记》告别写本时代,产生刻本,此宋乾道七年(1171)蔡梦弼东塾刻本,为裴S集解、司马贞索隐的两家注本。
裴S,生卒年不详,字龙驹,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裴松之之子,著《集解》八十卷,与《史记》卷数不相合,曾单行,后散附于《史记》正文之下,为《史记集解》本。《史记》有《集解》本后,白文无注本《史记》渐不传。裴S《集解》广征博采,引先儒旧说,纠正错讹,订定文字。唐代的《索隐》、《正义》对《史记》原文的校订均据《集解》本文字。
司马贞,生卒年不详,字子正,自号小司马,唐开元间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以《史记》旧注音义年代久远散失,于是采徐广《史记音义》、裴S《史记集解》等诸家注文,参以韦昭、杜预等人论著,间述己见,撰成《史记索隐》。《索隐》首注裴S序全文,以下标注司马迁书,音义并重。末二卷为《补史记述赞》一百三十卷、《补史记条例》一篇,《补三皇本纪》并注一篇。《索隐》探幽发微,订正史实,说解详密。现存《索隐》单刻仅有明崇祯汲古阁本。南宋始将《索隐》与《史记集解》同散附正文之下,称为二家注本,开正文、注本合刻之先例,为以后加入《史记正义》之“三家注”合刻本奠定了基础。
学界普遍认为二家注本现存最早的是乾道七年建安蔡梦弼东塾刻本。蔡梦弼,字傅卿,号三峰樵隐,南宋建阳著名刻书家。
此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其目录及卷二十三后有“三峰樵隐蔡梦弼傅卿校正”一行;卷一上末有 “建H蔡梦弼傅卿亲校刻梓于东塾时岁干道七月春王正上日书”二行;卷一、四后有“建H三峰蔡梦弼傅卿亲校谨刻梓于望道亭”二行;卷三后有“建H三峰樵隐蔡梦弼傅卿亲校刻梓于东塾”二行;卷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及补史记序后有“建安蔡梦弼傅卿谨案京蜀诸本校理梓于东塾”二行。可证为蔡梦弼东塾所刻。此本字体劲秀,傅增湘先生称之“南宋初建本之精者” 。
此书钤有“朱印子儋”、“钱印兴祖”、“季振宜藏书”、“汪士钟藏”、“杨氏以增”、“四经四史之斋”、“宋存书室”、“郇斋”诸印。表明曾经明清以来著名藏家朱承爵、钱兴祖、季振宜、汪士钟、杨以增、陈清华等递藏。《楹书隅录》著录,为海源阁四经四史之第一部。此书上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由香港陈清华处购回,拨交国家图书馆。晓 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