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8|回覆: 0

[史學] 中國古代的死亡診斷方法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0-6-10 11: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浩學歷史網
【儀禮】和【荀子】都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儀禮】有『屬纊以俟氣絕』的記載,『屬』即安放,『纊』是新絲棉,意思是拿新絲棉放在臨死的人的鼻孔前面,等待他氣絕;【荀子】中『A纊聽息』,意思也一樣,『A』猶言『屬』,『息』是氣息,也就是呼吸。這便是中國古代有關死亡診斷方法的最早記載。它以呼吸停止作為死亡的標準,而用質地極輕稍有氣息便會擺動的新絲綿來檢驗,以診斷死亡。
    後來民間奉為家禮準則的【家禮大全】,其【喪禮】中,『A纊聽息』是一個重要步驟。可見這個死亡診斷方法,在中國古代一直沿用。
    除此以外,古人還認識到心跳停止在死亡診斷中的意義。
    在原始人居住的洞穴裡面,曾發現這樣的壁畫:一頭大野牛,一顆心臟,標槍正刺在心臟上面。刺穿心臟使野牛死亡,這就意味着他們在打獵的過程中,已經獲得了心臟與死亡有密切關係的知識,也許在那時候就已經有心跳停止就是死亡的模糊概念了。
    至於文字記載,也首見於兩千多年前。那時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在【平人氣象論】一章中,這麼寫道: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日死。』
    這就是說,胃經脈的大絡叫做虛里,它的脈系從胃貫膈,上絡於肺,通過左乳下,跳動可以應衣,這地方是可以測驗宗氣的。倘若跳動甚劇,好象喘氣一般而有斷絕之象,這是病在膻中,若見脈象結而移位,是有積滯。『絕不至』,也就是一點兒也不跳動,那是死了。
    從這段經文可以推知,那時候已經有用手按在虛里穴上,也就是左乳下心尖搏動處,以診斷死亡的方法了。文字見於醫學的經典著作,看來這是醫生才用的方法。
    以停止呼吸和停止心跳作為人類死亡的定義和標準,事實上一直延續到本世紀60年代。
    事實上呼吸停止、心跳停止,也還有再活過來的。在西南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布須曼人多次發現這樣的奇蹟,呼吸、心跳停止的人被埋在淺墓中,隔不久竟爬了出來,再活下去。蘇聯著名的物理學家朗道,1962年因車禍心跳停止,其後又恢復了,再活了6年。
    在中國古代,人們已經了解到這種現象,知道所掌握的死亡診斷方法不盡完善,而想出了合理的補救措施。【禮記】就有這樣的記載:『或問:「死三日而後殮者何也?」曰:「三日而後殮者,俟其生也,三日而生,不生亦不生矣。』那時即規定死後三天才入棺收殮,以防萬一再活過來。古人挺聰明,這麼做就保險了,要不,中國的棺木墳墓歷來堅實,人在其中,是絕不能象布須曼人那樣爬出來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