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主義,其實是極有利於中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的思想武器,原因很簡單,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是漢族人華夏族,主體民族及其文化的繁榮昌盛是其所在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關於這個立論,有很多學者都已經論證過,此處不復繁贅,最顯著的案例就是蘇聯及東歐聯盟的解體。 很多人將皇漢主義稱為大漢族主義,然後進行『民族批判』。皇漢主義包含大漢族主義,但不等於大漢族主義。何謂大漢族主義?很多人曲解為『民族不平等』的偏激思想,自然是不準確的。大漢族主義,首先立足於大漢族,在中國,漢族確實是最大的民族,是主體民族,稱漢族為大漢族,是有事實依據的,這是其一;其二,大漢族主義思潮的產生,與『民族不平等』現象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網傳的大漢族主義催生民族不平等現象,而是民族不平等現象催生了大漢族主義。 催生大漢族主義的民族不平等現象有很多,比如針對漢族進行制約生育,而對少數民族進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又比如針對少數民族高考考生實施的加分政策,其加分幅度甚至比烈士子女的加分幅度還高。這種人為強制性的民族不平等政策,會促使漢族心理失衡,就好像一個高大的大力士在擂台上明顯占上風,卻被規定不能用腳不能用手,最終被迫吼出『我是大力士』的口號。 回到主題。 皇漢主義並不能等於大漢族主義,大漢族主義側重於血統意義上的民族,而皇漢主義側重於漢文化。 皇漢,皇是什麼意思呢?【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又【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https://wiki.chinulture.com/title/%E7%9A%87。由此可以將皇漢主義直接稱之為大漢主義,那麼為何說皇漢主義側重於文化內涵呢?這裡面是有着歷史演繹的。 皇漢其初是指漢朝。 【後漢書·卷四十上·列傳第三十上】「蓋聞皇漢之初經營也,嘗有意乎都河洛矣。輟而弗康,寔用西遷,作我上都。主人聞其故而睹其制乎?」皇,大也。 【三國志·卷二十九·魏書·方技傳·管輅傳】義博悲涕沾衣,曰:「皇漢之末,實有斯事。君不名主,諱也。我不得言,禮也。兄弟躄來三十餘載,腳如棘子,不可復治,但願不及子孫耳。」輅言火形不絕,水形無餘,不及後也。 唐代李賀【感諷】:皇漢十二帝,惟帝稱睿哲。
近代皇漢主義起源於十九世紀的反清起義,在辛亥革命時期達到顛峰。 孫文:『吾皇漢民族之精神且發揚於無極,文之望也!』。 【辛亥首義歌】:復我皇漢,完我自由,家國兩尊榮。 【辛亥革命軍奉天討滿檄文】:惟我皇漢遺裔,弈葉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此時的皇漢,仍然以漢民族為主要內涵,出現轉變,是在一些革命黨人,如章太炎根據和服重現漢服之後,皇漢的內涵轉而由漢服等文化元素表現出來,據悉,近代的燕京大學即創造了漢服學士服。
燕京大學漢服學士服
燕京大學即創造了漢服學士服 現代興起於互聯網的皇漢主義,最早出現於2003年,其時王樂天身穿漢服行走於街上,該消息經紙質媒體曝光後,竄走網絡,引發了持續至今的漢服復興運動。由漢服運動進一步催生的傳統文化國學復興運動,將皇漢主義的內涵賦予了更多的文化意義。 而實質上,皇漢主義的文化內涵,在春秋時期就以『華夷之辨』闡明了。 漢服運動之後,皇漢分裂出側重於血統的大漢族主義,而側重於文化的皇漢主義,則繼承了『華夷之辨譚嗣同華夷之辨思想的演進』的人文與野蠻分別的原則,進一步鞏固了皇漢主義的正當性與優越性。 皇漢主義在華夷之辨原則的指導下,倡導人文教化,呼籲恢復儒家倫理,收斂人性中野蠻本性,因此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肯定及支持。目前皇漢主義群體中,已經不再限定於漢族,在滿族、蒙古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中,也出現了持皇漢主義的人,他們是華夏文化最堅定的守護者。 華夷之辨的早在【春秋】就已經確立,其理論基礎是尊王攘夷。 中國最早講述華夷之辨思想的著作是【國語】、【左傳】、【春秋】、【公羊傳】與【論語】,這都是流傳於春秋時期的,它們這種華夷之辨思想的來源正是當時管子發起的尊王攘夷運動。 儒家公羊學 尊王攘夷,尊的是王道,不是君王,君王可能是昏聵的,而王道是政治的基礎,就像現代政治制度的基礎憲法一樣,只是當時的王道,是禮教化成,不是法制規定。 禮教化成,是從人的精神層面進行教化,不管統治者還是人民,對人文倫理,公平正義,都是無法拒絕的,而法制規定只是一紙空文,統治階層想執行就執行,想歪曲成打壓人民的工具,隨時可以實現。像耶元2019年7月開始的港獨運動,香港的外籍法官,利用香港司法獨立的特性,就將香港政府間接挾持變異為支持港獨的機構,置基本法港的憲法於不顧。而大陸的憲法,對於宗教的限制教規,禁止在公共場所傳教,也被一些自治區完全無視,一些地方甚至將宗教宣傳植入中小學教育中。 華夷之辨,及王道的治統,在近三千年的歷史裡,一直被上至王室,下至黎民百姓嚴格遵循,正是人文倫理教化的本質使然。 可以說,文化屬性的皇漢,其根基是十分深遠的,它一直主導着中國的歷史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