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1|回覆: 0

[醫藥臨床] 黃芩在經方中的配伍應用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8-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為中藥中著名『三黃』之一。古代黃芩分枯芩與子芩。枯芩(宿芩)為生長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體輕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熱咳嗽痰黃;子芩(條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體實而堅,質重主降,善瀉大腸濕熱,主治濕熱瀉痢腹痛。而今多不再區分。作為傳統的清熱藥,黃芩可用於治療高熱煩渴、身熱咳嗽、瀉痢、黃疸、頭痛、腹痛、淋濁、目赤腫痛、吐血、衄血、子宮出血、胎動不安、癰腫疔瘡等病症。

黃芩首載於【神農本草經】中品,曰:『黃芩,味苦平,主諸熱,黃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黃芩在經方中使用率較高,共有26方有黃芩,主要取其清熱解毒、涼血安胎之功。下面僅就黃芩治療臟腑熱證之功,討論如下。

肺熱證

麻黃升麻湯:麻黃、升麻、當歸、知母、黃芩、萎蕤(一作菖蒲)、芍藥、天門冬(去心)、桂枝(去皮)、茯苓、甘草(炙)、石膏(碎,綿裹)、白朮、乾薑。適用於肺中鬱熱及脾虛下利的上熱下寒證,配伍使用黃芩的目的就是配合石膏、知母等,清瀉肺之鬱熱。因為是鬱熱,故又與麻黃、升麻發越郁陽之藥相伍,正和『火郁則發之』之意。【滇南本草】的『上行瀉肺火』之說,就源於如此。

澤漆湯:半夏、紫參(一作紫菀)、澤漆(以東流水2升,煮取800毫升)、生薑、白前、甘草、黃芩、人參、桂枝。適用於肺中停飲,郁而化熱之咳喘證。配伍黃芩的目的仍是清瀉肺熱(此熱為飲郁之熱)。治病必求其本,故方重在消痰逐水,諸藥相配共奏清熱逐水,通陽化飲之功。

心火亢盛證

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治療邪熱壅滯心下,氣機痞塞證。適用於邪火內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舌苔黃膩,脈數實者。

黃連阿膠湯: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子黃。主治心火過亢,腎陰虧乏而致『心中煩,不得臥』之證。方中黃芩配黃連清心火而堅陰,因為腎中真陰虧乏,故又用阿膠、芍藥、雞子黃添補真陰。這是清心滋陰,交通心腎的開山之方。

胃熱證

附子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附子。主治陽虛於外,熱結於胃。心下痞滿,而復惡寒汗出,脈沉者。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主要用胃熱脾寒上吐下利之證。

半夏瀉心湯: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炙甘草、黃連、大棗。此方也用於胃熱脾寒,上吐下利之證。方中黃芩協助黃連清胃熱,乾薑與人參溫中健脾,此為寒熱分居上下,故稱上熱下寒證。

生薑瀉心湯:生薑、黃芩、人參、乾薑,半夏、黃連、大棗。

甘草瀉心湯:甘草、黃芩、乾薑、半夏、大棗、黃連。此二方在治療胃熱方面與半夏瀉心湯的機理差不多,故不再贅述。

肝鬱熱證

侯氏黑散:菊花、白朮、細辛、茯苓、牡蠣、桔梗、防風、人參、礬石、黃芩、當歸、乾薑、川芎、桂枝。治療肝旺脾虛濕痰素盛,外風引動內風之證。

當歸散:當歸、黃芩、芍藥、川芎、白朮。該方用於濕熱胎動不安證。這邊是黃芩為安胎聖藥的由來。

奔豚湯:甘草、川芎、當歸、半夏、黃芩、生葛、芍藥、生薑、甘李根白皮。該方治療肝熱奔豚證。奔豚證的病機是肝鬱化熱,充氣上沖。黃芩配伍葛根,協助李根白皮清熱平肝。黃芩配伍當歸、白芍養血清肝。

膽熱證

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清)、甘草(炙)、生薑(切)、大棗,治療膽火肆逆,樞機不利證的少陽熱證。方中黃芩與柴胡是相須配伍。【本草匯言】曰:『清肌退熱,柴胡最佳,然無黃芩不能涼肌達表』。可見黃芩是清解少陽之熱不可缺少之品。

黃芩湯:黃芩、甘草(炙)、芍藥、大棗,治療膽熱下利證,該證的病機是少陽膽熱內迫陽明,下趨大腸而致的下利。黃芩,【神農本草經本經】曰:主『腸澼,泄痢』。黃芩配芍藥並能入血分,清除血中之熱,故後世用本方專治濕熱下利膿血的痢疾,為治療痢疾的祖方。

大腸濕熱證

葛根黃芩黃連湯:葛根、甘草、黃芩、黃連。

方中黃芩配黃連,清熱堅陰止利,黃芩並能與葛根配合,加強葛根解肌退熱之功。(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Y)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