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1|回复: 0

[医药临床] 栀豉承气汤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章浩军,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30余载,善用经方治疗久利(溃疡性结肠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脘痛(胃溃疡)、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主持并参与省、市科研课题8项,主编《伤寒心悟》《六经辨治脾胃病》等专著,并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

组成:生大黄10克,栀子5克,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

功效:清宣郁热,通腑消满。

主治:便秘,证属阳明“阳结”证。临证多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伴心胸烦闷躁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口干喜冷饮,夜卧不安,舌红苔黄燥等为主要表现。亦可治小儿厌食、夜啼证属里热渐结之证。

用法:以上诸药,加水浸过药面,浸泡1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煮10分钟,再入生大黄煮5分钟,倒出药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两次药液,分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方解:本方由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小承气汤化裁而成。栀子豉汤本为张仲景为表邪未解,误用下法,表邪入里,不从实化而为结胸气冲,亦不从虚化而为痞硬下利,但作胸中烦热所设。张仲景言:“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栀子厚朴汤可疗既烦且满,满甚不能坐,烦甚不能卧之卧起不安之证,此证惟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小承气汤为汗、吐、下后而见烦证,小便数,大便硬,结热未甚,入里未深,以其和之。故三方化裁为栀豉承气汤,可治便秘病,属阳明“阳结”之证,表邪入里,里热渐甚,在上热扰胸膈,在中腹部胀满热痛,在下燥屎初结。方中以生大黄苦寒泻热,荡涤肠胃渐结之热邪,亦可以泻代清,清泻胸腹中之热,为君药;以栀子苦寒,清透郁热,解郁除烦,淡豆豉气味轻薄,宣气除烦,二药同用共除胸腹中郁热;厚朴、枳实以利气除满,行胸腹不利之气机。全方合用,既除肠胃渐结之燥屎,又可清宣胸腹郁热,同时疏利气机,上中下并治,燥结得通,热邪得清,气机得畅,病情向愈。

临证加减:若见胃脘部胀满、嗳气酸腐等饮食积滞之证,可加鸡内金、山楂、麦芽;若见烦躁、发狂、口舌生疮等火热旺盛之证,可加黄连、寒水石、石膏;若见小儿夜啼、睡卧不安,可加琥珀、寒水石;若里热燥结已甚,可去淡豆豉加芒硝;若见口渴、小便短赤、神疲等气阴耗伤之象,可酌加人参、麦冬、五味子。

验案举证:黄某,男,4岁,2017年6月28日初诊。家属代诉近1周来大便偏干,排便不畅,2日1行,伴腹胀满,烦躁喜哭闹,头汗出,纳欠佳,夜间睡卧不安,舌质红,脉弦实。证属燥屎初结,热扰胸腹证,拟用栀豉承气汤加减以清宣郁热、通腑除满。处方:生大黄6克,栀子5克,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焦山楂10克,生石膏10克,寒水石10克,琥珀6克,炙甘草5克。服3剂后大便得下,胀满已除,头汗减少,纳转佳,仍夜间睡卧欠安,另予膏方调理善后。(福建中医药大学喻爱萍整理 章浩军指导)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