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0|回覆: 0

[醫藥臨床] 養肝和胃化濁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驗案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以燒心、反酸和胸骨後疼痛等為主要症狀,屬中醫『痞滿』『吐酸』『胃脘痛』等範疇。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採用化濁解毒、養肝和胃法,從而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臨床驗案(一)

患者:張某,女性,62歲,已婚。

初診:2016年7月15日。

主訴:間斷燒心反酸2個月。

現病史:患者兩個月前因飲食不節及情緒不暢後出現燒心反酸,可以忍受,未曾治療,後症狀逐漸加重。遂於當地醫院就診,查電子胃鏡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口服奧美拉唑、嗎丁啉後症狀未見明顯好轉,故來就診。現患者燒心反酸,食後症狀加重,時有胸骨後燒灼感,噯氣頻、口苦、納呆,大便質可,2~3日1行,質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電子胃鏡(2016年7月8日)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淺表性胃炎。腹部B超示:肝膽胰脾雙腎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肝胃不和,濁毒中阻型)吐酸(西醫稱為: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淺表性胃炎)。

治則:養肝和胃,化濁解毒。

方藥:百合15g,烏藥12g,川芎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朮6g,生石膏30g,浙貝15g,瓦楞粉20g,黃連15g,瓜蔞15g,清半夏12g,枳實15g,川朴15g,紫蘇15g,炒萊菔子15g。7劑,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溫服。

醫囑:按時服藥,進軟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甜食,暢情志。避免持重、彎腰等動作,勿穿過緊衣褲。睡眠時抬高床頭15cm,睡前6小時勿進食。

二診:藥後患者燒心減輕,胸骨後燒灼感好轉,納增,仍時反酸,噯氣,口苦,舌紅,苔薄黃膩,脈弦細滑。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化濁解毒。

方藥:瓜蔞15g,薤白12g,丹參15g,生石膏30g,浙貝15g,黃連15g,海螵蛸20g,川朴15g,枳實15g,香附15g,紫蘇15g,陳皮12g,竹茹9g,半夏9g,炒萊菔子20g,焦檳榔15g,茵陳15g,柴胡12g。7劑,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溫服。

三診:患者燒心、反酸、噯氣均明顯減輕,口苦亦減輕,納增,舌紅,苔薄黃微膩,脈弦細。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清熱化濕。

方藥:瓜蔞15g,薤白12g,丹參15g,生石膏30g,黃連15g,川朴15g,枳實15g,香附15g,紫蘇15g,陳皮12g,竹茹9g,半夏9g,炒萊菔子20g,焦檳榔15g,茵陳15g,柴胡12g,生薏米15g。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溫服。以此方為基礎,辨證加減服藥治療3個月,症狀基本消失。

按語: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表現為燒心、反酸、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咽下困難等症狀,屬『吐酸』『噯氣』『胸骨後痛』等範疇。【靈樞·四時氣】記載:『善嘔,嘔有苦,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由此而知,本病病位在食管、胃,並與肝、膽、脾密切相關。反流性食管炎發病機制複雜,但其基本病機為胃失和降,濁毒內蘊。本病多由於飲食失節,情志不暢,致肝失調達,脾失運化,胃失和降,濕熱中阻灼傷食道黏膜所致,本案中患者因飲食失節、情志失調致肝失調達,脾失健運,濕熱蘊結於內,日久化生濁毒,濁毒阻滯氣機,故有燒心,胸骨後燒灼感;胃氣上逆,則發反酸、噯氣;濁毒循道上蒸,故口苦,納呆,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均為濁毒內蘊之象。方中百合、烏藥,行氣和胃、清熱除煩;黃連清熱燥濕、化濁解毒;生石膏、瓦楞粉、海螵蛸等清胃制酸;川朴、枳實下氣除滿;半夏燥濕除痞;炒萊菔子理氣除脹,降氣化濁;茵陳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善滲利濕熱、使毒除濁化。

臨床驗案(二)

李某,女性,35歲。2017年8月13日初診。訴間斷胃脘部燒灼感半年余,加重伴反酸2周。患者半年前飲食不節後,出現胃脘部燒灼感。曾間斷口服奧美拉唑治療,症狀時輕時重。2周前復因生氣後,出現反酸,電子胃鏡示:反流性食管炎。現胃脘燒灼感,空腹症狀加重,食後反酸,自覺胃脘堵悶、口乾、夜寐欠安、、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等。

診斷:(濁毒內蘊,肝胃不和型)吐酸(西醫稱為反流性食管炎)。

治則:化濁解毒,清胃治酸。

方藥:生石膏30g,海螵蛸20g,生龍牡20g,浙貝15g,瓦楞粉15g,茵陳15g,兒茶9g,生地15g,丹皮12g,砂仁12g,川朴15g,枳實15g,檳榔12g,炒萊菔子15g。14劑,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溫服。

囑:按時服藥,進軟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甜食,暢情志。避免持重、彎腰等動作,勿穿過緊衣褲。睡眠時抬高床頭15cm,睡前6小時勿進食。

二診:患者服14劑後反酸燒心減輕,仍有胃脘堵悶,夜寐欠安,舌暗苔薄黃膩,脈弦滑。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清熱化濕。

方藥:生石膏30g,海螵蛸20g,生龍牡20g,浙貝15g,瓦楞粉15g,茵陳15g,兒茶9g,生地15g,丹皮12g,砂仁12g,川朴15g,枳實15g,檳榔12g,炒萊菔子15g,合歡皮15g,炒棗仁15g,黃芩15g。14劑,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溫服。

三診:患者繼服14劑後,燒心反酸基本消失,偶有胃脘堵悶,舌暗苔薄黃膩。繼服14劑後臨床症狀基本消失。

按語:患者由於飲食失節,情志不暢,致使脾胃升降失司,濕濁內阻,久而化生濁毒。濁毒內蘊,故見燒心反酸,阻礙氣機,故胃脘堵悶;濁毒循道上蒸,故口乾;舌質暗,苔黃膩,脈弦滑皆濁毒內蘊之證。生石膏辛、甘,微寒,歸肺、胃經。採取清胃熱,去濁毒的方法治療。海螵蛸咸,微溫,入肝、腎經。同時除濕、制酸、止血、斂瘡。生龍骨甘澀,平,入心、肝、腎、大腸經,採取平肝潛陽,鎮驚安神,固澀的方法治療。生牡蠣涼鹹濕,涼,入肝、腎經。可用於胃酸過多。瓦楞粉咸,平。歸肺、胃、肝經,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茵陳味苦,性微寒,入脾、胃、肝、膽經,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善滲利濕熱。兒茶清熱化痰。生地清熱,生津,潤燥。砂仁健脾和胃;川朴、枳實、檳榔下氣除滿;炒萊菔子理氣除脹,降氣化濁。李佃貴教授依據中醫基本理論和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濁毒內蘊是本病的基本病機,以化濁解毒為基本治法,臨證加減,療效顯著。(孫潤雪 張紈 婁瑩瑩 河北省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