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32|回復: 0

[医药临床]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验案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胃痞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心下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胃痞在〖内经〗称为痞、满、痞满、痞塞等,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的『脏寒生满病』,〖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的『备化之纪……其病痞』,以及『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等,都是这方面的论述。〖景岳全书·痞满〗对本病的辨证颇为明晰:『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类证治裁·痞满〗将痞满分为伤寒之痞和杂病之痞,把杂病之痞又分作胃口寒滞停痰、饮食寒凉伤胃、脾胃阳微、中气久虚、精微不化、脾虚失运、胃虚气滞等若干证型,分寒热虚实之不同而辨证论治,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

典型病案举隅

患者王某,男,62岁,因『反复胃脘胀满不适3余年,加重1周』于2017年6月2日就诊。该患嗜好饮酒,近3余年来,时常感到胃脘胀满不适,时伴呃逆、烧心,院外长期口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近1周来自觉上症较前有加重之势,故就诊于中医。刻下症见:胃脘胀满不适,食后尤甚,时有呃逆、烧心,倦怠乏力,口干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微黄,纳眠欠佳。查其舌脉,舌质红、边有瘀斑、苔黄厚腻,脉沉弦。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诊断:(湿热瘀阻型)胃痞(西医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则: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药:姜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党参12g,干姜3g,大枣12g,丹参15g,砂仁6g(后下),三七3g(打粉冲服),白及8g,蒲公英15g,橘红12g,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6g。7服,水煎服。

2017年6月9日二诊:诉胃脘胀满、呃逆、烧心、口干苦等症稍有减轻,查舌质稍红、舌边见散在瘀斑、苔稍黄腻,脉弦,上方加绵萆薢12g,以加强清利湿热之力,14服。

2017年6月24日三诊:患者诉服上方14服后,自觉上症大为减轻,查舌质淡红、苔白微厚,脉弦细,上方去黄连、绵萆薢,黄芩减至8g,又加减调服40余服,并嘱患者注意生活调摄,随访1年病情稳定。

按语:患者嗜好饮酒,致其脾胃受损,纳运失常,湿热内生,阻滞气机,血行不畅,终致湿热瘀阻,脾胃升降失调,而成胃痞之证。〖伤寒论〗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并拟定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故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以姜半夏苦辛温燥,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辛热,助姜半夏温胃消脾以和阴;黄芩、黄连苦寒清降,清泄里热以和阳;党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和中,兼生津液,既可防芩、连之苦寒伤阳,又防夏、姜之辛热伤阴;蒲公英清热散结;丹参、三七、白及行气活血;砂仁、茯苓、白术、橘红健脾和中。全方合用使湿除、热清、瘀消、气行,脾胃升降有序,故痞满诸症自然得除。(易胜 江西省金沙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