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某,男,59岁。2019年03月11日初诊。患者诉半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一直未口服西药降糖,仅饮食、运动控制,自行监测空腹血糖6.9~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左右。近2月来,口干、口渴,咽干、双眼肿胀感、疲乏无力、晨起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夜休差、入睡困难、大便调、小便色黄、舌暗红、苔白厚、脉沉弦等。既往有“脂肪肝”“胆囊息肉”病史。辅助检查:空腹血糖(静脉血):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色谱法):6.5%。西安市中医医院裴瑞霞主任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糖病有经验。
诊断:消渴病(2型糖尿病)。
辨证:阴虚燥热、肝胃不和型。治则:滋阴清热、疏肝和胃。方药:小柴胡汤加减:北沙参15g,醋柴胡10g,姜半夏10g,甘草10g,麦冬15g,玄参20g,牡丹皮15g,白芍15g,厚朴10g,盐知母15g,郁金15g,黄连10g。中药6服,每日1服,水煎400ml,分早晚餐后30分钟温服。
2019年03月18日二诊:服药后测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未监测。口干、口渴较前稍减轻,咽干、双眼肿胀感、疲乏无力、晨起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夜休差、入睡困难、小便色黄、舌暗红、苔白厚、脉弦细等。在上方基础上去掉麦冬、玄参,加薄荷6g(后下),桑叶10g,继服6服。
2019年03月25日三诊:服药后空腹血糖下降至5.5~6.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6.0~10.0mmol/L。口干、口渴较前减轻,咽干好转,双眼肿胀感较前缓解,疲乏无力减轻,胃脘部胀满改善,食欲转佳,夜休好转,二便调。舌暗红,苔白厚,脉弦细。在上方基础上去掉薄荷、知母,加黄芩10g,砂仁6g(后下),6服继服。
2019年04月04日四诊:空腹血糖5.6~6.3mmol/L,餐后血糖6.1~9.1mmol/L。患者述口干、口渴较前缓解,咽干好转,双眼肿胀感较前改善,疲乏无力减轻,食欲转佳,夜休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厚,脉细。上方继服。
患者中老年男性,阴气渐衰,加之消渴病亦煎熬阴液,阴液亏虚,则口干、口渴、咽干;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无法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故疲乏无力、精神欠佳;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不和,则受纳受阻,故纳差食欲减;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功能障碍,则胃脘胀满不适;目为肝之官窍,目之清明与肝密切相关,若肝血不足则目视不明,若肝火亢盛则双眼干涩、肿胀不适,正如《灵枢·天年》中所言“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阴虚则虚火上炎,扰乱神明,而心主神明,故睡眠差。热趋下焦,则见小便色黄。脉症合参,属阴虚燥热、肝胃不和,治以滋阴清热、疏肝和胃。
用药之要,贵在配伍。根据四诊所见,仍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方中醋柴胡疏肝抑木以健脾,推陈致新,清除邪热。该患者口干、口渴、咽干,阴虚津液亏虚症状表现较明显,故于方中加入北沙参、玄参、麦冬、知母,以增强滋阴清热之功;大队滋阴药恐滋腻碍胃,故予姜半夏、厚朴来行气和胃,且厚朴能下气而除胀满;黄连清心胃之火,安神和胃;丹皮、白芍清泻肝火,柔肝缓急;郁金醋制以行气解郁且能清心凉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疏肝和胃之功。二诊时患者仍双眼肿胀感,故于方中加入薄荷、桑叶,引药入肝经,以清肝明目、利水消肿。(何丹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