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3|回覆: 0

[醫藥臨床] 何紹奇巧用麻黃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已故名醫何紹奇,既是教育家,又是中醫大家,他臨床對麻黃的應用有較深的認識與研究。他在廣泛繼承古代名醫陶弘景、孫純一、何廉臣、張潞、王洪緒、徐靈胎,以及近代名醫張錫純、何時希、姜春華、惲鐵樵、趙錫武、范文虎、蒲輔周、彭憲章等人運用麻黃的特點的基礎上,又深入民間地頭了解麻黃的生長習性和民間應用麻黃的偏方、驗方。在何紹奇手裡麻黃既是『將才』,又是『小卒』,既是『主角』,又是『配角』。

麻黃為麻黃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草麻黃或木賊麻黃和麻黃的草質莖,味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之功。【本草通玄】稱之為『發表第一要藥』。【本草正】稱之為『傷寒陰瘧家第一要藥』。【本草經疏】稱之為『傷寒解肌第一』。高等中醫院校【中藥學】幾易其版,麻黃穩坐第一把交椅。【方劑學】麻黃湯獨占鰲頭,雖沒有桂枝湯『群方之首,眾方之冠』的美譽,但五個第一足以證明其在臨床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驗案

中學女老師,63歲。患者洗澡時發現大腿內外有8個、上肢3個圓形疙瘩,約1.2×1厘米,有2個局部紫瘀,其他皮色不變。在醫院活體切片檢查,診斷為非何杰金氏惡性淋巴瘤。其脈弦滑,眼眶周圍黯黑,擬診為『痰核』,以溫陽活血,化痰通絡為法,取陽和湯。

處方:麻黃(每劑用3克)、姜半夏、炮南星、山甲珠、僵蠶、橘絡、紫背天葵、丹參、桃仁、紅花等。

患者共服30劑,結節由10個減至2個,繼服而愈。麻黃畫龍點睛,非此不為。何紹奇運用徐靈胎的經驗,認為麻黃能深入積痰凝血,並引他藥共達。

何某,男,50歲。1982年發現左側乳頭內陷,乳下有一核桃大的腫塊,能推動,無疼痛感,醫院病理切片診斷為乳腺癌,遂入院手術,術中活檢,結果為良性,改診斷為『男性乳腺增生症』。後右側乳頭下又發現一核桃大小的腫塊,建議手術治療。患者不願手術,用陽和湯加丹參、淫羊藿、法半夏、青皮、陳皮、當歸、鹿角霜。

患者服至15劑,腫塊開始縮小。服藥26劑,腫塊完全消失。本病的治療一般採用舒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而何紹奇以陽和湯加減每每獲效,值得推廣與借鑑。

麻黃研末應用

何紹奇將麻黃配伍並研散是其用藥特色之一。

麻黃和甘草打粉,以2:1比例和勻,每服3~5克,治療時行感冒。

麻黃30克、甘草30克、蜂房6克,共研細末,和勻,每次4克,1日3次用於遺尿。

麻黃30克、五味子30克、甘草30克研粉,和勻,分成30包,治氣管炎,1日3次,每次1包。曾有一哮喘患者,久治不愈,誤將三藥研粉煮糊,一次服下,麻黃量高達30克,竟喘息頓平,雖屬意外,確歪打正着。

何紹奇一再強調,麻黃用量必須從小劑量開始,不可貿然投以大量,更不能猛狼從事。他還指出使用經方中的麻黃可師其意,不可枸於方,隨證調整,靈活便用。他將麻黃作為自己治療風、寒、濕、熱的要藥之一,並將其巧妙地融入溫病治療中,提高了治療效果。以上僅是何紹奇臨床應用麻黃的一個縮影,從側面反映了他對麻黃的了解與喜愛。(作者單位為山西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Y)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