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香港傳來一個轟動性的消息,靠寫武俠小說出名的金庸本名查良鏞死了。消息一出,網上悼念哀痛之聲不絕。確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陸剛剛經歷過文革,文學界藝術界一片荒蕪的時候,包括金庸在內的一大批港台小說家的作品湧入大家視野,確實很吸引人的眼球。而且,金庸的作品,多以俠義包裝,主人公頂天立地,一副為國為民甘灑熱血的樣子。很合民眾的胃口。但真的如此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1.【天龍八部】:原來異族也那麼可愛,什麼『華夷之辨』太狹隘了。 【天龍八部】的時間背景是北宋後期,金庸首先塑造了一個丐幫幫主喬峰,帶領丐幫弟子抵抗遼兵,身先士卒,武藝高強,為人正派,義薄雲天,不被美色所誘,可以說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接下來話鋒一轉,他的身世揭開了,原來他居然是一個契丹人。這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讓人一下子措手不及,到底喬峰還是不是我們喜歡的英雄呢?喜歡吧,你就認定異族蠻夷也可以是大英雄;不喜歡全面推翻吧,之前已經把他塑造的如此偉光正高大全了。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既定事實——蠻夷可以,而且已經是我們的大英雄。——這樣就混淆了漢與夷之間的差別,讓人不知不覺間中毒——華夷之辨是錯誤的。 按理說,以當時宋遼的敵對關係,作為契丹人的喬峰,確實不適合再擔任丐幫幫主,中原武林的人懷疑他敵視他,也說得過去。可是小說里卻把中原武林人士塑造成昏聵糊塗、蠻不講理、是非不分、一定要置喬峰於死地的小人。當然,如果沒有前面對喬峰的極力吹捧,大家也會覺得中原武林討厭他很正常。可是現在,英雄形象已經確立了,主角光環也已經戴上了,凡是反對他的人,肯定要被打成反面。於是,喬峰出走遼國,在那裡,他遇見了同樣與契丹人有仇恨的女真部族,結識了後來金國的創立者完顏阿骨打。在女真人這裡,喬峰並沒有受到『民族歧視』,他們知道喬峰是契丹人,但仍和他稱兄道弟。順着之前小說對讀者思維的引導,此時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原來夷狄如此『豁達』,漢人如此『狹隘』,高下立判。 接下來喬峰又結識了前來打獵的遼國酋長耶律洪基,並憑藉其高超的武功,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輕而易舉地幫耶律洪基平定了一場大規模叛亂,被耶律洪基封為南院大王。最後,耶律洪基要他幫助自己完成吞併宋朝的宏圖偉業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歷史上的耶律洪基是個昏君,當時的遼國已經腐朽不堪,根本沒有能力發動戰爭。而當時的宋朝哲宗皇帝卻頗有作為,在位期間實行新政,多次打敗西夏令其臣服,還進軍青海,開疆擴土。但在金庸的小說里,把宋朝描繪得天天朝不保夕喬峰卻為兩國和平着想,堅決阻止耶律洪基南侵。為此不惜丟官進牢房。讀者看到這裡,又一次感動了,好偉大的一個夷狄啊。接下來中原群雄也為此而感動,成群結隊來燕京搭救喬峰。在戰場上,喬峰大義凜然地對中原群雄說什麼『你們漢人武功強盛時,也欺負過我們』之類的話。還舉了漢武帝征伐匈奴、唐朝攻打契丹的例子,其實這些都是中原王朝面對夷狄入侵所採取的正義反擊,在喬峰嘴裡卻成了漢人欺負他們的所謂『罪證』。另外,金庸在此書的另一段中,還借宋哲宗與蘇轍的對話,瘋狂詆毀漢人歷史上的偉大君王漢武帝。眾所周知,漢武帝時期,漢朝的文治武功達到全盛,四夷臣服,聲威遠播。華夏民族有如中天紅日,光芒四射。正如電視劇【漢武大帝】開頭所說『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可以說,漢族這個名字,正是靠漢武帝的非凡功勳確立的。宋哲宗開疆擴土,敗西夏,收青海,正是沿着漢武帝的鐵血道路走下去的。可金庸卻借宋哲宗之口攻擊漢武帝,進一步打擊漢人的自信。 群雄被遼兵追擊,喬峰在雁門關前擒住耶律洪基,逼他撤兵。好吧,大宋江山被一個契丹人挽救了,要不是這個契丹人,如狼似虎的遼國鐵騎早就踏遍中原萬里河山了。接下來,喬峰自覺愧對祖國,自殺了。結果喬峰死後,還被大宋君臣吃了一回人血饅頭。雁門關守將報告宋哲宗,說自己打退了十幾萬遼兵進攻,擊斃遼國南院大王喬峰。被金庸塑造為『昏君』的宋哲宗居然信以為真,給雁門關守將加官進爵,朝廷里大擺筵席慶祝勝利……金庸是出於什麼目的,如此喪心病狂地吹捧夷狄胡虜,造謠抹黑大宋君臣?如果史實是這樣,他以此為背景也就罷了,可他完全是無中生有地胡亂編排,其言難恕,其心可誅。
金庸筆下,宋朝君臣吃喬峰的人血饅頭 2.【二雕】:英雄變漢奸,漢奸成英雄。漢人只有在蒙古人的培養下,才能成器。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基本上可以說是上下集的關係,以南宋中後期為背景,先有郭靖夫婦襄陽抗敵,後有楊過用石子打死蒙古大汗蒙哥,保衛了大宋的半壁江山,確實讓人熱血了一把。可我們看細節,私貨確實不少。首先,漢人的大英雄郭靖,被安排為自幼在蒙古長大,身邊都是蒙古『諳達』。潛台詞就是漢人的社會是培養不出郭靖這樣的英雄豪傑的,最多只能培養出江南七怪這種誰也打不過的廢物。只有在『草原文明』的薰陶下,才能召喚出郭靖體內的『狼性』,這種邏輯,和臭名昭著的【狼圖騰】如出一轍,只不過金庸把它寫得更加隱晦,沒有【狼圖騰】那麼露骨而已。 從【射鵰】書末一直到【神鵰】整本,宋蒙雙方在襄陽進行了多年的拉鋸戰,至於駐守襄陽的宋軍守將呂文德,則被刻畫成了懦弱無能之輩,蒙古人一打來就想開溜,是被郭靖黃蓉揪着上前線的。歷史上的呂文德,是抗蒙名將,轉戰淮西、荊襄、四川多地達30餘年,數次擊敗蒙軍,並參與了釣魚城之戰歷史上擊斃蒙哥的戰役,因戰功官至寧武軍節度使、衛國公。可金庸為了抬高郭靖,居然把南宋的這位名將醜化得如此不堪。按書中的邏輯,郭靖能死守襄陽多年,與強大的蒙古軍隊抗衡,實際上是蒙古人培養的結果。只有蒙古人培養出的將領,才能抵擋蒙古人。書中在描寫郭靖守衛襄陽和蒙古人作戰時,反覆強調他曾經是『大蒙古國金刀駙馬』、『成吉思汗麾下猛將』。如果沒有郭靖,僅憑南宋自己的將領,早就亡國了,和前面的【天龍八部】一樣,夷狄再一次拯救了大宋江山。如此侮辱漢人抬高夷狄的文筆,卻因為其表面上宣傳抗蒙而蒙蔽了很多讀者。至今有些人提起金庸作品,只說其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三觀不正,殊不知其早年寫的二雕便已經開始夾帶私貨。 二雕中顛倒黑白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歷史上的南宋宰相韓侂胄是主戰派,著名的『開禧北伐』就是他極力推動的。給岳飛追封鄂王,貶秦檜為謬丑也是他所為。最終由於前線戰事不利,其被投降派趁機刺殺,首級送往金國作為議和的獻禮。可以說是為抗金而死的悲情英雄。可【射鵰】剛一開始時,把韓侂胄說成是金人的走狗,『能和秦檜做拜把兄弟』。簡直是胡說八道。還有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此人在歷史上是三姓家奴,自幼在北宋官學讀書,中原被金人侵占後,他先後參加偽齊政權和金國的科舉考試,只因為仕途不順,才出家創立全真教,歷史上的全真教先後受過金國和蒙元的冊封,是女真和蒙古韃虜推行文化侵略,奴役漢人的幫凶。可在二雕里,王重陽和他的全真教變得民族心爆棚,先抗金後抗蒙。只有趙志敬這樣的敗類才想投降蒙古人,其實歷史上的全真教遍地都是趙志敬。金庸的小說中,把漢奸說成英雄,把英雄打成漢奸的事例比比皆是。書中多次醜化南宋朝廷和漢人文明,除了射鵰開頭說韓侂胄奉金人之命派兵捉拿郭嘯天楊鐵心外。江南七怪死後,完顏洪烈也曾勾結宋軍捉拿群雄。借黃蓉之口,諷刺孟子。借楊過小龍女的師徒之戀,貶低漢人的倫理道德觀。楊過和小龍女見到蒙古王子忽必烈後,忽必烈對他們的戀情表示讚賞,他們立刻覺得『蒙古人比漢人好』,並欣然答應前去襄陽刺殺郭靖。如此行徑發生在男女主角身上,宣揚的又是什麼價值觀?為了不倫之戀,可以背叛民族? 3.【倚天屠龍記】:污衊民族英雄朱元璋,抹黑大明。張無忌反了一輩子蒙元,最後投入了蒙古郡主的懷抱。 【倚天屠龍記】是以蒙元末年漢人的復國鬥爭為背景的,但是在書中,卻把歷史上真正的驅逐蒙元光復漢人江山的英雄朱元璋刻畫成陰險的野心家,胡說朱元璋靠『明教』起家,成勢之後設計趕走張無忌,殺害韓林兒,獨吞反元果實,大殺明教兄弟,還說徐達也是被其所殺。這屬於睜眼說瞎話了。明太祖朱元璋投身反元鬥爭時,其上級是郭子興,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成為這支義軍的首領,他的勢力發展壯大,都是其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取得的。並沒有認什麼明教教主做上級,何來『背叛』之說?要說朱元璋的上級,只有一個名義上的義軍領袖韓林兒,但當時韓林兒自己都是劉福通的傀儡,怎麼能控制各派群雄?後來劉福通被張士誠所擊敗,韓林兒在投奔朱元璋的途中溺水身亡。有陰謀論者說韓林兒是被朱元璋殺害,純屬無憑無據地臆測,而金庸的小說里也採納了這種說法,因為在他的書里,已經把朱元璋定性為陰謀奪權的野心家了,既然能對『張無忌』下手,為啥不能殺韓林兒呢?順理成章,所謂『用蒸鵝害死徐達』這種滿清編造的謠言,也自然而然被金庸所採納,作為抹黑朱元璋的又一項罪證。金庸如此喪心病狂地攻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漢人反抗蒙元的鬥爭不值得,最終『革命果實』落到了小人手裡。而明朝得國不正,日後亡於滿清也算順理成章。大家不要以為我是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後面我分析【碧血劍】【鹿鼎記】,大家看看金庸是怎麼通過黑明為滿清製造合法性的。而金庸給張無忌設計的結局也很耐人尋味。張無忌被朱元璋耍陰謀趕走後,和蒙古郡主趙敏一起歸隱江湖了。原來張無忌反了一輩子蒙元,最後被漢人排擠得傷心離去,還是蒙古人好。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進一步論證了漢人不該反抗蒙元。 以反元復國為背景的小說,卻污衊真正的復國英雄明太祖朱元璋 4.【碧血劍】:詆毀崇禎帝,狂吹皇太極 我們再看【碧血劍】,時間從元末轉到了明末,天下烽煙再起,大明王朝外有滿清步步緊逼,內有天災連連,流民四起。崇禎帝登基後,啟用袁崇煥抵禦滿清,袁崇煥誇下海口『五年平遼』,結果第二年清軍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再加上其之前越權擅殺皮島總兵毛文龍,使滿清再無後顧之憂,賣米資敵等原因,崇禎帝將其處死。本來袁崇煥誤國,被皇帝所殺也沒什麼問題。可是到滿清乾隆年間,乾隆酋長想起來給袁崇煥這個『敵將』平反。他說『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大家注意紅字,原來乾隆為袁崇煥平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是目的是為了抹黑以崇禎帝為首的大明朝廷。意思就是說,你們漢人好不容易出了個大英雄,竟然被皇帝給千刀萬剮了,這樣的國家不該亡嗎?這樣的昏君不該死嗎?那些打着反清復明旗號,為崇禎皇帝戴孝的反清人士,這下沒有精神寄託了吧?金庸的這部【碧血劍】也完全繼承了乾隆的邏輯,捧袁崇煥,黑崇禎帝。在書中的那些『志士』口中,要誓誅『明帝清酋』,好傢夥,把明朝皇帝和滿清酋長並列了。讓袁崇煥的兒子袁承志為父報仇,不顧強敵壓境,一味地與明朝作對,在漢人中搞內鬥。最終跟隨李自成的大軍殺入北京,逼崇禎皇帝在煤山殉國。隨後因為李自成猜忌部將李岩,將其殺害,袁承志頓時『心灰意冷』,表示不再捲入中原紛爭,跑到海外逍遙快活去了。可當時,吳三桂已經引滿清入關,漢人面臨着又一場大難,袁承志把明朝折騰亡了,面對滿清蹂躪中原,卻撒手不管了。這算哪門子大俠?
瘋狂詆毀崇禎帝,順便重複污衊明太祖的謊言 有人說,不對,書里也描寫了袁承志到瀋陽刺殺過滿清酋長皇太極,可見袁承志還是抗清的。袁承志刺殺皇太極這一段,可以說是全書最卑劣的賊文。金庸在這段情節中,大肆美化皇太極和漢奸范文程。編造了二人的對話,說滿清如果入主中原,絕不虐殺百姓,還要『輕徭薄賦』,要對漢人『平等相待』,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大家知道,滿清在未入關之前,就對占領區內的漢人大肆殺戮,遼東漢人要麼被殺,要麼淪為奴隸。入關後,更是走到哪殺到哪,揚州十日,屠80萬,破江陰,屠17萬,嘉定三屠,殺20萬,攻廣州,屠60萬,進四川,殺得當地十室九空,被迫『湖廣填四川』。其它小規模的屠殺不計其數,可以說滿清的江山是建立在上千萬漢人的屍骨之上的。滿清入關後,四處圈地,劫掠漢人財產,擄走漢人為奴。終清一代,所謂八旗子弟均享有政治和經濟特權,哪裡有什麼善待百姓、輕徭薄賦、平等相待?金庸對滿清的如此暴行都可以如此美化,如果閻崇年挨一巴掌罪有應得,那金庸至少該挨一百個巴掌。 5.【鹿鼎記】:吹捧糠稀,美化滿清殖民侵略。宣揚漢族虛無論。 【鹿鼎記】更不用說了,完全站在滿清韃子立場。借韋小寶之口,吹噓糠稀酋長是『堯舜禹湯』,醜化台灣明鄭勢力,對各路反清義士也是百般諷刺,宣揚異族入侵有理。他把韋小寶設計成揚州人。而當時距滿清揚州大屠殺不過二三十年,韋小寶這個揚州人就完全忘了血海深仇,做糠稀的走狗。幫助其除鰲拜、平三藩、滅明鄭。 金庸對韋小寶的身世描寫,也很有意思。小說結尾,韋小寶帶着七個老婆衣錦還鄉時,一位天地會的兄弟見其小人得志,便讓他回去問問他娘,自己是滿人還是漢人,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宗。我們看看韋小寶向他的母親—妓女韋春芳打聽自己的父親是誰時,韋春芳是咋回答的: 哈哈,原來韋小寶是漢滿蒙回藏五族大雜燴。也就是說,金庸的底線是,只要不是西洋鬼子,其餘夷狄,人盡可爹,都是一樣的,而其母韋春芳本身就是個妓女,人盡可夫,這意味着異族統治中原在金庸看來,跟嫖客和妓女沒有什麼區別,隨便誰來都可以,都是一家人。 而作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韋小寶則是血統不清不白的雜種,誰是爹不清楚,也不重要,在金庸的設定里,韋小寶就是這片土地上的漢人,你韋小寶能說明白你自己是誰嗎?這就是金庸想要的結果——民族虛無,徹底瓦解漢族作為一個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金庸用這種陰毒的手法,讓讀者在沉迷於他小說中天花亂墜的情節時,不知不覺就接受了他的私貨,國家民族不再重要,血統不再重要,華夷之辨不再重要,漢人與入侵者之間的分別不再重要,是非黑白不再重要。這一點,金庸在其另一篇文章【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中國?】中完全暴露了。 按此邏輯,日本入侵時我們直接投降,國土豈不是又大了一塊? 6.金庸漢奸思想的根源 金庸為啥如此不遺餘力地美化異族,詆毀漢人呢,這是有歷史原因的。金庸的祖上查繼佐,就是靠向滿清朝廷告發【明史】案,踩着漢人義士的鮮血上位的。此後查家在滿清混得風生水起,一門出了七個進士和五個翰林。既然他祖上是投敵漢奸,並靠着出賣鄉里才得了富貴,那洗白其它漢奸和投敵組織,便是給自家正名。於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對於降清的眾漢奸,如施琅、范文程、吳六奇、馬寶、趙良棟、洪承疇等,一概加以開脫回護,對其叛國的苦衷也給予了充足的理解,甚至對其投敵當漢奸的行為持認同,甚至讚頌的態度,將這些傢伙塑造成了維護國家穩定的英雄、識時務,讓百姓能夠儘早從戰亂的苦難中掙脫而出的大功臣。2004年,金庸在泉州兩度與滿清走狗施琅的塑像合影,在鎂光燈下,對其景仰崇拜之情幾乎難以遏止,之後便在眾記者面前大談自己的歷史觀:『現在的歷史觀也有不同了,許多意識都應該改變了。滿族與漢族的觀念,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云云。其實參拜施琅只不過是個引子,此賊真正的目的,無非還是要當眾宣揚自己那『獨特』的民族觀罷了。在眾多降清漢奸中,金庸獨獨對吳三桂一味貶低、敵視,其中緣由也並不難猜,無非就是因為吳三桂曾經起兵反清,試圖復興漢統,威脅到滿人集團對中國的統治罷了。
金庸與漢奸施琅的塑像合影 除了大肆撒謊之外,金庸還在自己的小說中竭力美化滿清,貶低明朝,甚至到了罔顧事實,對所有的異族都大加吹捧,對所有的漢人王朝都拼命貶低的地步。這些,我在上面對金庸部分作品的分析中提到過,總結起來就是:每個漢人王朝的殿堂上都充斥着一群昏聵無能、尸位素餐的廢物,只會掠奪百姓,欺壓良善,正經事兒似乎一件也不做。為了醜化漢人王朝,民族英雄呂文德被醜化,守襄陽靠的全是遊俠郭靖,朝廷只會在後面掣肘添亂;驅除韃虜的一代雄主朱元璋被塑造成竊國小人;年僅十七就能用智計剷除閹黨的崇禎帝也被說得蠢如豬羊。在金庸的作品中,漢人官吏幾乎就沒有正面的形象,都是卑鄙無恥的段天德、殘酷屠殺契丹百姓的宋兵、被令狐沖戲弄的小丑軍官等等,可以說是清一色的人渣;而與之構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英明神武的皇太極、鳥生魚湯的康熙、豪邁的完顏阿骨打、講義氣的拖雷、精明強幹的忽必烈…… 金庸這種種怪論,都有着明確的宣傳目的,就是要為滿清取明而代營造合理性,甚至冠以正義性——既然漢滿蒙回藏都是一家人,而異族人這麼好,漢人又這麼爛,那滿清取明而代,自然就是替天行道的義舉。當然,他祖宗投靠滿清而升官發財,也就不是啥可恥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