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84|回覆: 0

[文化觀點] 民主自由主義思想古代已有?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金色轟炸機 發表於 2019-10-11 15: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來,在漢圈裏看到一種說法,說民主自由思想不是西方來的,而是華夏文化中本來就有的。持這種觀點的人還振振有詞引經據典,從孔子、孟子,還有晚明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的話語裏找出幾句似是而非的話來做依據。這種說法乍一聽,倒是能唬住不少新人,因此有一定的危害性,有必要仔細分析一下。

第一、拿【禮記】中的【禮運大同篇】說事。說孔子稱讚夏朝以前的上古社會是『天下為公』,進而衍生出所謂『華夏的正源就是民主共和,而家天下是後來異化的結果』這種荒謬邏輯。那麼我們來看看夏朝以前的華夏民族有多麼『民主』。

【史記】中的【五帝本紀】對軒轅黃帝成為天子的經過是這樣描述的:『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也就是說,神農氏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互相爭戰。而黃帝通過武力平定各方,獲得諸侯們的臣服。阪泉一戰令炎帝臣服,涿鹿一戰消滅了暴虐的蚩尤。終於取得了天下。黃帝成為天子後,又有一些諸侯不服,全部被黃帝所擊敗。從這段描述看,軒轅黃帝的創業過程,與後世改朝換代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通過武力征伐取得的天下,與民主毫無關係。

軒轅黃帝圖像

軒轅黃帝圖像

軒轅黃帝

那麼黃帝之後呢?我們繼續看,『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軒轅黃帝駕崩後,繼承天子之位的,是他的曾孫顓頊。這裏依然看不到民主選舉的成分,僅僅是曾祖父把皇位傳給曾孫,還是家天下。再往後看『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顓頊駕崩後,繼承天子之位的,是軒轅黃帝的另一位曾孫--帝嚳高辛。這是兄終弟及啊,還是沒出家天下的圈子。再往後看『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帝嚳駕崩後,新君則是其長子堯,堯繼位時,還和他弟弟放勛有過爭執。不過無論兄弟二人誰繼位,帝嚳還是『傳子』了,並沒有民主選舉這一過程。

顓頊頭像

顓頊頭像

顓頊

帝嚳頭像

帝嚳頭像

帝嚳

接下來就是被孔子所稱讚的堯舜禪讓了,孔子稱讚這段歷史不假,但我們仔細看看,堯舜禪讓和『民主』有沒有關係。繼續上【史記】:

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堯帝問手下四個大臣,誰能接班岳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大臣提議舜適合接班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堯帝先把女兒嫁給舜,等於召舜為駙馬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汝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汝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接下來一大段是舜代理天子職權後,把天下治理得如何好,此處略去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堯帝駕崩後,舜沒有馬上登基,而是請堯帝的兒子丹朱繼位,但天下諸侯還是心向舜,於是舜才正式登基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一查家譜才知道,原來舜帝是顓頊的後代,和軒轅黃帝是一家人,也就是堯帝的遠房親戚,只不過最近幾代沒落了而已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一、堯帝要立接班人,這個人選是如何確定的呢?是堯帝和他手下四個大臣商議的結果。一共只有五個人參與,廣大老百姓是被排除在外的,和『民主』『皿權』啥的完全不搭,更沒有什麼全民一人一票這個程序。二、雖然堯帝的兒子丹朱實在不成器,堯帝早已放棄了他,想另外尋找繼承人,但也沒有出家族這個圈子。找的還是軒轅黃帝的後裔舜,這樣一來,五帝皆為一家人。由於舜與堯帝的親緣關係比較遠,堯帝把女兒嫁給了舜帝,親上加親。三、雖然堯帝明確作出決定要舜接替他,但舜在登基之前,依然要把帝位辭讓給丹朱。這說明在當時,丹朱作為先帝的兒子,在名分上有繼承帝位的合法性。舜再怎麼稱職,也不能無視這個合法性直接取而代之。進而說明,父子相傳的家天下理念在當時是比較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並不是直到夏朝建立才有的。

堯帝圖像

堯帝圖像

堯帝

舜帝圖像

舜帝圖像

舜帝

再看一下舜帝后面的禹帝。大家都知道,禹帝是由於治水有功,才得到舜帝禪讓的。但禹帝是不是也和前面幾位一樣,是黃帝家族圈裏的?【史記-夏本紀】記載:『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原來禹帝和舜帝一樣,也是顓頊的後代,論輩分還比舜帝大上幾輩呢。

禹帝圖像

禹帝圖像

禹帝

經過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來,上古時期的帝位傳承方式,仍然是家天下。即使是堯舜禹之間的禪讓,也是在家族內部找繼承人。這樣一來,禹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啟直接接班也不奇怪了,本來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嘛。一些腦殘還批判啟『破壞民主』,真是無稽之談。

五帝譜系

五帝譜系

五帝皆為一家

第二,關於【禮運大同篇】的真偽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提起這段話來,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是儒學經典【禮記-禮運篇】中的一節。近年來,總有個別人假借這段文字來鼓吹他的民主自由思想。按原文的說法,這是孔子心中的『上古大道』,而孔子自己畢生所推崇的恢復周禮,則不過是『大道即隱,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原文如下: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着其義,以考其信,着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雖然和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亂世相比,『小康』算是相對好一些的時代,但畢竟是個『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的自私社會,怎麼能和『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博愛社會相比呢?看來,『小康』在『大同』面前,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大同社會』這麼美好,那孔子為啥不大力宣揚大同社會,以此作為改善社會的最終目標,而非要在禮義這種『小康』問題上糾結呢?實際上,除了【禮運大同篇】之外,孔子沒有在其它任何地方再次提及這種『大同社會』。無論是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孔子家語】,還是【史記-孔子世家】,一切關於孔子的典籍,都沒有再提到有關『大同社會』的任何字眼。只看到孔子心中的社會典範是『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不僅如此,【禮運大同篇】中描寫的所謂『大同社會』,在很多方面都是和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精神相衝突。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小康社會『各親其親』,正是儒家所認為的『愛有等差』的思想寫照。而所謂大同社會中的『人不獨親其親』,則與墨子的『兼愛』思想接近,墨子主張對天下所有人進行無差別的愛。這個分歧,也是戰國時期儒家和墨家論戰中的一個重要戰場。詳見【孟子-滕文公上】篇中。儒家所倡導的,是符合人之常情的社會秩序,不會無限去拔高社會道德標杆,製造虛無縹緲的烏托邦。比如春秋時期,魯國規定,如果有人在其它國家花錢贖回了淪為奴婢的魯國人,官府將予以獎勵。孔子的弟子子貢自己花錢贖回了一個魯國人,並且拒絕魯國官府對其的獎勵。孔子批評子貢,說他拒絕獎勵的行為,拔高了道德標杆,今後別人不會再花錢贖人了。墨家則不然,製造出諸如『兼愛』『非攻』『尚賢』等一大套脫離現實的話語,首先給人一種高姿態,用來蠱惑人心,吸引信眾。人怎麼可能像愛自己親人那樣愛所有人呢?最多只是『推己及人』。自己的父母生病了,會感到憂心忡忡,同時要細心照料,服侍於床前。而鄰居老太太生病了,最多登門問候一下,絕不可能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親人去世,要難過很久,新聞上看到某地發生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最多嘆息一下,不可能為此哭出來。這是人類正常的感情狀態。而『天下為公』和『天下為家』的區分,也是儒家與墨家理論分歧的關鍵一點,儒家尊崇周禮,而周禮中的宗法制正是『天下為家』。在本文的開篇,我們也分析過,三皇五帝以來,華夏大地上根本就沒有所謂『民主選舉』天子的事情發生,從黃帝到大禹,都是一家子內部的人,甚至商周的天子世系,也可以上推到黃帝家族,只不過支系遠了一些,可以說一直都是『天下為家』。墨家作為戰國時代的獨立於周禮之外的政治集團,以『尚賢』為藉口來強化成員對其首領『巨子』的個人崇拜,實現巨子對整個墨家集團的嚴密控制。這種極左思想恰好可以被美化成『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做出個大膽的推測,【禮運大同篇】,並非孔子的原話,而是戰國時期墨家和儒家論戰時,為了壓儒家一頭,偽造孔子的一番言論。借孔子的口,說儒家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只是『小康水平』,不如墨家的『大同社會』。這種假託孔子的卑劣手段,在戰國時期有很多。莊子也曾在其著作中,編造抹黑孔子的故事,比如盜跖罵孔子之類的,早已被證明是無稽之談。【禮記】這本書,是西漢後期經學家戴聖搜集整理先前的古籍編纂而成的,其成書年代距春秋戰國已經久遠,又經歷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這場劫難,其中混雜了一些偽作也是有可能的。

【禮運大同篇】的理念更傾向於墨家

【禮運大同篇】的理念更傾向於墨家

【禮運大同篇】的理念更傾向於墨家

第三,拿孟子的『民貴君輕』『誅一獨夫』思想,來為民主背書。那麼,孟子的這些話,能和民主劃等號嗎?我們再來分析。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這後面還有句話『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這句話解釋為什麼民重於君。因為民心向背決定了江山社稷,這和唐太宗所說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樣,不過是孟子告誡當時的君王,要實行仁政,善待百姓而已。孟子所處的時代,已經是戰國時期,各國互相征戰殺伐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為了戰勝對手往往不擇手段,窮竭民力,百姓苦不堪言。在這個背景下,孟子着重宣揚仁政,這也是儒家一貫所主張的。孔子就曾說過『苛政猛於虎』。只不過到了孟子時代,這個社會問題更加嚴重。因此孟子在各國之間遊說,見過魏惠王、齊威王、齊宣王、滕文公等國君,每到一國,都不遺餘力地勸導君王行仁政,愛護百姓,以民為本。但大家注意,孟子所宣講的對象,都是各國國君和大臣。孟子從來沒有拿着大喇叭到街上衝着老百姓喊『你們才是國家的主人,大家衝進宮廷打倒騎在你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專制君王啊!』孟子在面對君王時,一向是啥都敢說,魏惠王、齊宣王的過失,孟子都毫不留情地當面指出來,但同樣,孟子也沒說過『你們憑啥玩家天下?應該讓老百姓投票選舉他們的國君!』現在的民主派,拿着先賢勸導君王行仁政善待百姓的言論,附會成什麼民主共和是來源於儒家的,實在是對聖賢的侮辱。

孟子勸導國君的話語還有很多,比如『不信仁賢,則國空虛。無禮義,則上下亂。』可見孟子還是維護上下禮義尊卑的,孟子倡導的並不是民主派的所謂『人人平等』。孟子所尊奉的周禮中,社會等級是『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孟子-萬章章句下】

在孟子時代,還發生過一件事,當時的燕國國王不知哪根筋搭錯,把自己的太子廢了,然後把王位讓給了手下的一個叫子之的大臣。這可以說是打破『家天下』的一個壯舉了吧?可是孟子對此的評價卻是否定的,還贊同齊國藉此機會討伐燕國。『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與?」孟子曰:「可。子噲不得與人燕,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噲。有仕於此,而子悅之,不告於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夫士也,亦無王命而私受之於子,則可乎?何以異於是?」【孟子-公孫丑下】可見,孟子是不贊同將社稷拱手送人的。

孟子勸齊宣王伐燕

孟子勸齊宣王伐燕

孟子勸齊宣王伐燕

第四,拿明末幾位思想家的話說事。意思就是晚明思想界已經普遍『非君』了,要是沒有滿清入侵,漢人自己就推倒皇帝實現民主共和了。

這種說法,和上面所講的附會孟子一樣,都是拿一些民本思想,或者批判暴君的話語來歪曲。實際上,民本不等於民主,否定暴君不等於否定王政。這些思想家的話語裏,沒有一句說是要取消帝制,實行民主。王夫之批判『孤秦陋宋』,是因為二者得國不正,因此皇帝猜忌臣下,不敢充分放權,以至於地方上互相掣肘,禦敵能力減弱而已。和民主沒關係。秦前後的周、漢,宋前後的唐、明,不照樣是世襲家天下嗎?咋不一起批判呢?

還有人用王夫之說過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來證明王夫之贊同民主。這更是斷章取義,這句話來自於王夫之的【讀通鑑論】結尾敘論第二篇,全篇論證的是歷代王朝的正統性問題,沒有一句質疑君主制的合理性。這句話所在的段落全文是:

天下之生,一治一亂。當其治,無不正者以相干,而何有於正?當其亂,既不正矣,而又孰為正?有離,有絕,固無統也,而又何正不正邪?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盜逆之所可屍,而抑非一姓之私也。惟為其臣子者,必私其君父,則宗社已亡,而必不忍戴異姓異族以為君。若夫立乎百世以後,持百世以上大公之論,則五帝、三王之大德,大命已改,不能強系之以存。故杞不足以延夏,宋不足以延商。夫豈忘禹、湯之大澤哉?非五子不能為夏而歌雒汭,非箕子不能為商而吟麥季也。故昭烈亦自君其國於蜀,可為漢之餘裔;而擬諸光武,為九州兆姓之大君,不亦誣乎?充其義類,將欲使漢至今存而後快,則又何以處三王之明德,降苗裔於編氓邪?

這話不過是闡述歷史事實而已,漢人不同於日本,自古以來沒有所謂『神聖家族』可以萬世一系做天子。改朝換代很常見,漢朝姓劉,唐朝姓李,宋朝姓趙,明朝姓朱,各姓之家輪番做皇帝,天下本來就不是一姓之私。和民主有啥關係呢?

至於黃宗羲,此人在明末華夏淪亡之際,打着為民的旗號,寫文章對明朝皇帝指桑罵槐,落井下石。眾所周知,滿清入關後,各地義軍紛紛擁立明朝宗室以抗清,終滿清一世,『反清復明』口號沒有斷過。1907年,同盟會發動黃崗起義,發佈的文告還是以『大明都督府孫』為名義。滿清滅亡後,孫中山先生帶領文武百官赴明孝陵告慰明太祖的在天之靈。可見,滿清竊據華夏之後,明朝已經成為漢人復國的一面旗幟。像黃宗羲那樣,在漢人處於亡天下的危難時刻醜化明朝皇帝,這種行為對誰更有好處呢?當年漢人被蒙元殖民之際,若非明太祖起兵逐胡,安有漢人被拯救?黃宗羲在明亡之際不思光復,反而寫這種文章從內部渙散漢人的思想,和滿清編【明史】醜化明朝皇帝遙相呼應。先是質疑漢人的『一家一姓』,而後又對滿清酋長高呼『聖天子』,簡直毫無廉恥。

一面對漢人帝王痛罵,一面跪舔滿韃酋長

一面對漢人帝王痛罵,一面跪舔滿韃酋長

一面對漢人帝王痛罵,一面跪舔滿韃酋長

第五,『蘭芳共和國』的神話

唐宋以來,隨着商貿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漢人來到東南亞地區做生意。明末滿清入關,神州陸沉,更使得這股移民潮加速。1772年,廣東人羅芳伯乘船出海,來到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國的西加裏曼丹地區,在當地從事金礦開採。1776年,當地幾家礦業企業合併為『蘭芳公司』,羅芳伯成為這個公司的負責人。到這個時候,這個『蘭芳公司』,只不過是一家比較大的金礦開採企業,羅芳伯的身份,和現在那些山西煤窯老闆也差不多。『蘭芳公司』為了壟斷當地經濟利益,不斷與周邊的其它漢人團體發生械鬥,其中還包括著名的反清復國團體『天地會』。擊敗天地會後,羅芳伯於1777年將『蘭芳公司』更名為『蘭芳大總制』。其最高領導稱為『大唐總長』。

從『蘭芳大總制』的成立過程來看,不過是一個企業,在周圍都是異族的情況下,組織一定的武裝力量自保。就像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人面對國家崩潰,夷狄入侵,紛紛結成塢堡以自保,塢堡具有一定的武裝自衛能力,內部從事農業生產,但其不能稱之為國家。它和當時英國、荷蘭所設立的『東印度公司』性質相似,其規模遠小於後者。也從未聽說過『東印度公司』是個國家。而且羅芳伯也從未把自己的『蘭芳大總制』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蘭芳大總制』成立儀式上,羅芳伯身後立着『帥』字旗。表明其身份只是一支武裝力量的統帥,而非國家元首。注意,所謂『蘭芳共和國』的說法,完全是後來的自由派附會上去的,人家根本沒有自稱為一國。『蘭芳大總制』成立後,羅芳伯即試圖投靠滿清,而滿清視其為土匪水賊,不予接納。但其利用與滿清有貿易往來的機會,對外假稱是滿清外派的組織,藉此名號在印尼一隅長期存在。

至於『蘭芳大總制』的最高領導不採用世襲,而採用禪讓和推舉,這個邏輯很簡單。前面我們講到過,『蘭芳大總制』是印尼的很多漢人企業為自保而抱團成立的組織,而非圍繞一人為核心成長壯大起來的。其內部沒有人可以有足夠的權威和功績能做王者,自然不能做大家的君王。這就和古時候鄉村之中推舉德高望重之人主持鄉間公共事務一樣,是民間的自治團體,離『國家』的形態差得很遠。

公司能算國家嗎

公司能算國家嗎

公司能算國家嗎?

第六、三民主義是否來自於黃帝之道。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孫中山先生從上古黃帝之道中,總結出了共和政體,『三民主義』即來源於黃帝之道。是否如此呢?首先,孫中山先生的演講集【三民主義】中,從未提及三民主義與黃帝的關係。其次,上古黃帝時代,並不是共和政體,而是家天下,這在本文開頭已經分析過了。再次,孫中山先生成立的第一個反清革命團體『興中會』,其宗旨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其中『創立合眾政府』,明顯是要仿照美國政體來組建未來的新中國,和幾千年前的黃帝挨不上邊。至於辛亥革命前後,革命黨打出『黃帝子孫』的旗號,不過是因為黃帝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革命黨以黃帝為旗幟,號召天下漢人團結起來,推翻滿清異族的殖民統治。所謂『三民主義』與黃帝的關係,即無孫中山先生親口說明,又無歷史依據,不過又是後人強行附會而已。

三民主義與黃帝的關係

三民主義與黃帝的關係

網上有這本書的電子版,從未提及三民主義與黃帝的關係

第七、民主自由在世界

民主選舉,選出的多是偽詐小人。孔子云『巧言令色,鮮矣仁』,他們知道普通人愛聽啥,專門揀好聽的說。而普通民眾短淺的目光往往與國家前途,民族大義相違背。1948年,蔣介石聲望如日中天時,尚且選出李宗仁這樣的內鬥專家當副總統。更不要提陳水扁、蔡英文這樣的貨色能靠一張嘴把選民忽悠得團團轉。縱觀世界範圍,近代以來歐洲興起的民主浪潮,隨之而來的是暴民政治,法國大革命即是如此。德國、日本在戰敗後被強行『民主化』,也是戰勝國對其進行的閹割,民主化後的德日,民族主義消亡,百姓陷於苟安,再無崛起可能。而二戰之後,世界上大部分民主國家,都不約而同地走向白左化,以打壓主體民族,引進、討好黑綠為政治正確。因為普通人容易被這些左翼的名詞所蠱惑。自由、平等、博愛、包容這些詞彙拋出來,直入底層民眾的心田,經過政客一忽悠,大家早已五迷三道,而其對國家民族的危害,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這才有了近現代以來左狗橫行,世道淪喪的局面。

法國大革命,暴民濫殺無辜

法國大革命,暴民濫殺無辜

法國大革命,暴民濫殺無辜

民主化後的德國

民主化後的德國

民主化後的德國,如今成了這副樣子

民主化後的新西蘭

民主化後的新西蘭

民主化後的新西蘭,白左橫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