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1|回復: 0

[中医入门] 中医病因学的重要性

[複製鏈接]
赵伟民 發表於 2019-12-1 23: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病因,如果不知道病因,那么治疗就是瞎治胡治,西医就是这样一门学问,它至今也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病因学,治疗效果就强差人意了。中医的病因学也很模糊,很多人说不清道不明,这严重阻碍了中医水平的提高。要想学好中医,明确中医的病因学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病因学

中医病因学

前面写了一篇文章说经方派存在的问题,其关键就是它没有明确的病因学,要知道,症状根本不是病因,用症状来对应经方,比如『里急下重,白头翁汤』,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问题是,如果症状不明显,就不用白头翁汤了吗?不然,没有一点症状也可以用,关键是病因一样。我并不反对使用经方,相反,我还非常喜欢应用经方,因为它简练,精巧。不过,我应用经方很少看症状,而看病因,只要是病因符合这个经方,我就大胆使用,很多时候没有一点症状我同样使用,这就摆脱了过去机械的方证对应的套路,开拓了经方的使用范围。这就是了解真正病因学的巨大意义。

那么中医的病因学到底是什么?要了解它,先要了解人遵循的大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在中医学中描述出来了,它其实就是阴阳学说所要描述的东西。不过,现代人普遍不理解它,只是片面地强调阴阳平衡,其实,它是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一种揭示,要正确认识它,就必须正确认识气一元论,因为阴阳学说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的,阴描述的就是气之聚,用现代科学 的话来说就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或者说物质系统;阳描述的就是气之散,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就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或者说混沌空间。显然,气之聚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气之散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学说描述的就是物质系统存在与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决定局部,即阳主阴从。

了解了这个规律,中医的病因学就来了,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中医得出了人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人与自然矛盾激化的产物。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中医得出了细胞是整体无限小的一部分,它之所以病变,根本不是细胞的原因,而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造成的,只要恢复了整体的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中医就是一门通过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使人不断顺应自然的学问。

中医为什么特别强调平衡?许多人不清楚,其实,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必有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就是它把整体的意志贯穿到局部的每一个细胞,使它们都按照同一目标而进行运动,保持了整体的秩序。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是什么呢?答案直接说出来吧:它就是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传递能量(信息)。

明白了人体的普遍联系方式,就知道平衡的重要性了。要知道,人体的主要信息都是通过一种媒介的聚散来传递的,信息的区别仅仅在量上,或者说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两样。这种信息准确传递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平衡。失去了平衡,信息的传递就会失真和变形,这样一来,整体的管理就乱了,而疾病就是整体管理失控的一种结果。显然,平衡=整体的有序管理;不平衡=整体的管理失控。一旦整体的管理恢复了,细胞自然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此时百病皆消。

那么人体的不平衡是怎样造成的呢?它其实就根源于身体的一把手——心。〖内经〗说得好: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原因很简单,心负责着血液的分配,如果它偏执,血液供应就不均衡,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就会功能亢进(热),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就会功能低下(寒),当组织细胞功能进或功能低下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产生西医学上的『疾病』。

其实,如果你用心体会中医理论,就知道它把一切疾病都归于『心』病,这个心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脏,而是以心脏为核心的脏腑系统,是它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大脑在这里只是按照『心』的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一个容器。

显然,中医就是一门调『心』的学问,某些组织功能亢进,就抑制血液对它的优先供应,缺乏了营养,它还亢进吗?某些组织功能低下,就增强血液对它的优先供应,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其功能自然增强。这就是中医学治百病之法,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里则下之,表则发之。

我们中医诊断就是要判断身体各脏腑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而且还要判断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了解了这一点,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就行了。由于人体五脏六腑都是相互制衡的,因此,按照体质特点开出来的就是经方。

历史上很多大医从来不学经方,而是通过中医诊断来判断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直接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由于这里偏离平衡的程度不一样,而且无一脏不偏,因此,广义上来说五脏皆要调平衡,但事实上,抓住主要矛盾调相互制约的脏腑,开出来的就是经方,其中君臣佐使都有了。

学中医其实非常简单,而且马上就可以临床,根本不需要学上很多年。因为中医有一种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根据五运六气,用它通过生日可以查出先天的体质偏性,即告诉你五脏的功能情况,它们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程度的多少,这是疾病的内因,还可以根据五运六气查出来疾病的外因即自然变化,是它加剧了身体之偏,使某一组织偏上加偏造成了人的疾病。病因知道了,治法就明确了。这就是中医速成之法。

中医都是临床出来的,等你学好了理论再去临床,就太晚了。要想学好中医,就必须一面学习理论,一面临床,两者参照,加深理解,积累临床经验。当然,要学好四诊需要不少时间,不过,我们可以先从五运六气入手来学,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