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69|回復: 1

[文化反思] 科学与国学真的不相容吗?

[複製鏈接]
贾旭东 發表於 2020-3-20 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编者按:科学在近代的中国社会早已成为一个权威的存在,以至于很多人已经把科学当成了真理的代名词,『科学的』天然代表『正确的』,这是对科学的重大误解。以科学的名义否定中医、否定国学和以国学的悠久贬低科学、拒绝科学的现象同时存在,关于『中医是否科学?国学是否科学?』的争论喧嚣多年,说明科学与国学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尚未有公认的答案。

贾旭东教授既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科研工作者,又是深谙国学精髓的中华文化践行者,科学与国学在他身上同时展现却毫无违和感,使得他就像一座桥梁,横跨于科学与国学之间。那么他如何理解科学与国学的关系呢?

本文根据贾旭东教授2017年10月29日在深圳的公开讲座〖科学与国学〗整理而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涉及科学的起源与历史、科学的分类与标准、科学与伪科学、中医与科学的关系等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对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科学与国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阐述,厘清了社会大众对科学和国学的诸多误解,既有助于国学爱好者学习科学,也有助于科学工作者学习国学。

全文共4万8千字,我们分11期刊发。通读全文,定能为你答疑解惑。

原题: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作者/贾旭东

大家好!今天要讲的这个问题,也就是科学与国学的关系问题,我认为是当今中国社会必须要解决、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说不清楚,科学没法更好地发展,而国学也难以有效地传承。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非常之大,恰巧我又在这两界之内,所以我经常很纠结,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看,我是个大学教授,也参与4项、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该说属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算是科研工作者吧,但是另一面,我又是一个国学的爱好者,或者说践行者,学习国学30多年了。

我发现在国学圈子里面你要讲科学,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讲什么科学啊,我们国学都几千年历史了,科学才几百年,哪里需要我们去学它。』可是在科学界讲国学,也有人会嗤之以鼻:『少跟我讲国学,那都是伪科学。』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到底科学和国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今天讲的是我探索这个问题的一些心得,当然不一定对,但是可能会对大家有一些启发。我们一起来思考,到底科学和国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能把它搞清楚,我认为对当今中国的社会,不管是我们学科学还是弘扬传统文化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1.1阴阳五行之辩

最近社会上关于国学与科学有两场重大的争论。第一场争论是,2016年国家印发了一个〖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作为132个公民科学素质的基准点写了进去。这个东西一传出来,社会上马上分成两派,争得一塌糊涂。赞同的、『国学粉』,举双手叫好,说太好了,早就该写进去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就是科学,让全中国人民都得学。反对的,尤其以科学家为代表的群体,说这是封建迷信,怎么能作为公民的科学素质基准呢?有一批科学家联名给教育部、科技部写信,坚决反对。

2017年2月份,这场争论达到高潮——迎来了一场辩论。辩论现场就在中科院,两位辩友都很资深,正方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孙小淳教授,认为阴阳五行应该写入科普基准。反方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楠教授,认为阴阳五行和科学半点关系都没有,是伪科学、是迷信,坚决不能写进去。谁来主持呢?北京大学的吴国盛教授、也是我们国内研究科技史的专家,担纲主持人。

94ad3d90ae9d0f6a8cfc651a3a5a3eb1.jpg

中科院科学家关于阴阳五行的辩论新闻报道截图

ed9be0977ffc41e274fedd615e424478.jpg

中科院科学家关于阴阳五行的辩论现场视频截图

这个问题当然是非常值得去讨论的,尽管辩论辩不出来什么。我对这类问题一向反对辩论,为什么?辩的结果是,支持的更加支持,反对的更加反对,所以这种问题不是靠辩论可以辩得出来的。但是这场辩论有价值、有意义,为什么?因为三位都是重量级的学者,都是科学共同体里的著名教授,而且听众大部分都是中科院、清华的研究生。到底阴阳五行和科学什么关系?传统文化到底要不要学?学什么不学什么?学到阴阳五行的时候,把它当做什么来学?这些问题让很多人很纠结,所以这个问题的确值得讨论,更值得所有中国人去思考。

在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分成非常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就是坚决反对,不要说阴阳五行是封建迷信,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根据的中医都是伪科学,应该取缔,应该废除,这是相当一部分科学家的态度,这是相当强的一派力量。

还有一派在科学界属于温和派,似乎很少听到有科学家理直气壮的说,阴阳五行就是科学,或者是科学的。这位孙小淳教授的观点就代表了温和派的观点,说至少阴阳五行是我们中国古人的、朴素的辩证法,朴素的科学观,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好歹流传这么多年,也是一个中国的文化,作为文化,让老百姓了解一下总不为过,孙小淳教授辩论的论点其实就是这个。他并没有说,我认为阴阳五行就是科学,他是温和的说,阴阳五行至少在历史上存在过,而且中医是以它为理论根据,又流传了这么多年,作为一种文化深入人心,那作为中国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既要了解科学的东西,也要了解在我们古代,经过漫长的历史所流传下来的一些文化上的东西。这是科学界的温和派的说法。

那在我们国学界、中医界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有些中医直接说,不跟他们讨论,为什么?不跟别有用心的人讲道理,这些人要否定我们,是别有用心,不用讲,讲也没用。所以我在国学圈的很多朋友就这样,你跟他谈科学,他跟你不讨论了,他说:『别跟我讲什么科学,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前就有了,科学才是近代300年左右的事情,科学得管我们叫爷爷,我用得着跟它讨论吗?爷爷能叫孙子的名字吗?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讨论。』国学界很多人是持这种态度。

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到现在还是没解决,尽管这场辩论很热闹,大家看完这个视频就会发现,辩完之后还是没什么结论。

1.2中药有毒吗?

最近又有一个很热门的事情,新闻其实早都有了,2013年就报道了,最近又把这个事儿炒出来了。说某些中草药有致癌成分,尤其里面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一个强致癌物质,说有论文已经在〖Nature(自然)〗,这个世界顶级的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了。马上有人说很多常用的中药里都含马兜铃酸,然后又有人说,西医认为有毒副作用的成分,很多中药里都有,进而说中药里多多少少都有点这类东西,都是常用的、主要的一些中成药,马上又引出一个更大的问题,中药是不是致癌的?中药是不是科学?

5469b7c9f89ce3e9be7b5cc75103d37d.png

关于马兜铃酸致癌的新闻报道截图

80985e657a9427bae7cc57a9b302e456.png

关于马兜铃酸致癌的新闻报道截图

科学界又分成两派,尤其医学界。一派人认为坚决要废除中医,说这件事又一次证明中医是伪科学。当然也有人反对,说这个东西为什么我们老祖宗用了几千年都没见致癌呢?反方的答案是什么呢?说老祖宗死的早,那个时候平均寿命只有40岁,这个东西要致癌得一二十年的潜伏期,所以他还没有癌症发作就已经死掉了。还有一个观点说,老祖宗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癌症这个说法,实际上很多人就得癌症死了你也不知道这是癌症。总之,否定的一派就拿这个东西来说事儿,就是要证明中医是伪科学。

中医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一派说没有毒副作用,用中医的医理讲,有的药就是有点毒性,但中医是讲君臣佐使,讲配伍的,把它配起来之后形成的药是治病的,还可以以毒攻毒,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观点说,哪个药没有毒副作用呢?西药没有毒副作用吗?是药就有,但在特定的时候用它来治特定人的特定的病,它就管用,不管什么东西,吃多了都可能会对人体有负面作用,你不能因为这个就否定中医,这又是一派。还有一派干脆不讨论,『不跟别有用心的人讲道理』,他们不讲。所以,这又是一个巨大的争论,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1.3科学界与国学界的误解与对立

这两个现象说明,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问题有多重要。这样的争论很多年前就有,尤其关于中医,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在民国时期就闹过一场,近代又闹过一场,现在我看通过这次马兜铃酸的问题又要开始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科学界和国学界,都应该来研究这个问题,到底科学和国学是什么关系。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国学界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深入的了解科学,很多研究国学的人不太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甚至可以讲缺乏一些科学的基本观念,不知道科学在说什么。所以当科学家振振有辞地指责你是伪科学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国学界没法正面回答,或者你的回答给他更多的口实:你看,你这个说法就是个伪科学的说法。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学界的人不太了解科学,不了解科学的逻辑。

可是反过来,科学界就了解国学吗?NO,我发现同样,科学界真正了解到国学实质的人也不多,真正对国学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抓住了国学精髓的人,很少,所以科学界对国学有很多很多的误读。但是他们人多势众啊,你在这个时代讲科学总没错啊,所以当有科学国学之争的时候,科学派的力量至少在舆论上总会占上风。我以科学的证据来指责你,除非中医可以自证清白,否则我就说你是致癌的,你怎么着?对老百姓来讲,一看这个题目,说科学家在最顶级的期刊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证明中药致癌,老百姓就信了,很多老百姓就因为媒体的报道相信了这样的说法,现状就是这样。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一定要正面的去面对和思考。正好我又在这两界之内,在科学界也算知道科学到底在搞什么,在国学界搞了这么30年,也算是知道国学在讲什么,我发现这里面很多问题是需要两界来沟通的。

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我准备讲三部分,第一个问题,先讲什么是科学。对中国绝大部分人来讲,科学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我们从小是学着科学知识长大的,但有几个人能够把科学真正说清楚的?很少。我跟博士生讲课的第一堂课、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问题:什么是科学?你都读到博士了,来做科学研究,要发表科研成果,那你先告诉我啥叫科学?我告诉大家,这些博士生没有人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把这个事儿讲清楚,因为大家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从小人家就告诉你,科学就是正确的,课本上教的、学校里学的就是科学,所以没有人去想、追根究底去问,到底科学是什么。你天然地认为,书本上教的那些科学知识就是对的,老师讲的就是科学,反而把这个最底层的问题忘掉了,但这个问题恰恰是最核心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先讲它,而且重点讲它。第二个问题,我们就来探讨,国学到底是不是科学的问题。第三,我们再讲学国学和学科学是什么关系?我们就按这个顺序来讲。

科学的起源

(1)『科学』一词的变迁

中文的『科学』这个词,是对『science』这个英文单词的翻译,它不是中国本来就有的词。所以,我们要探讨什么是科学的问题,应该把它转化为『什么是science?』这个问题。在英文里,这个词的本意是知识,源于拉丁语scio(知,知识),scio逐步演化为scientia(知识),又演变为science。所以,在西方是从拉丁语词根演化为science,最后来到中国,翻译变成了『科学』这个概念。

ed35d31f35579b0aaa653bfe17f41067.jpg

西方『科学』词汇、科目变迁简表
来源: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用刚才那场辩论的主持人,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的一本书〖什么是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里面的这张表,大家就看得很清楚了。科学这个词在古希腊的时代不叫science,而是另一个词Episteme,它包括的内容是数学和哲学,而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等它发展到中世纪的时代,就有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个拉丁词根发展出来的science前身的这样一个词(Scientia)。而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是神学加数学加哲学,里面有神学在。发展到现代,英文就是science,在德语里面是这么一个词:Wissenschaft,它的意思是科学加哲学,里面加了哲学。

所以,在国外,对science这个词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哲学算不算科学?有些人就说不是,哲学就是哲学,跟科学是两回事。你可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指导科学,但你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也有人说,哲学就是科学,哲学是最严肃的、最高的科学,在国际上就有这些争论。

(2)古希腊的科学

关于科学的历史,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什么是科学〗),它不是很晦涩,比较科普,你没有任何基础都能够看的懂,比较通俗地,用科普的方式把科学的历史梳理得非常清楚。大家看了之后就会知道,我们对科学的理解有多偏,中国的社会大众对科学其实非常陌生,有很多对科学的误解。

f43d25a53745c5ed83bffe2f61e464b2.jpg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我引几段话给大家看,第一句话说『现代科学是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相融合的产物。我们可以说,没有希腊科学的复兴就没有现代科学,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科学是一个西方文化的产物,而在西方文化里面,科学来源于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所以这儿讲的很清楚,古代的希腊科学和基督教的文明共同催生了现代科学。

再引一段:『希腊人的科学本质上就是自由的学术。这种自由的学术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希腊科学纯粹为「自身」而存在,缺乏功利和实用的目的;其二,希腊科学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发展「自身」。』什么意思?就是在古希腊的时代,他的科学是什么?是一些吃饱了没事儿干的人,或者说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或者说由于自己人身具有自由,所以有自由的思想头脑的人,为了探索宇宙的真理而发展出来的这么一种学问,所以这种学问没有任何的功利和实用的目的。

也就是说,我去研究科学,不是为了可以造出卫星上天,可以造出高铁,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多好,不是。纯粹是因为我是一个自由人,所以我想要探索宇宙的奥秘,想要知道宇宙的真理。我为了探索这种真理而自由地进行思考、研究,最后得出一些理论,这个就是科学,所以它叫做自由的学术,没有任何的功利的目的,没有任何的实用的价值。甚至在那个时代,你如果说是个科学家,像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你说我研究的这个学问是有用的,他认为你是在侮辱他:『你怎么能说我的学问有用呢?我的学问就是没用的,我就不是为有用而存在的,我研究学问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有用。你说我这个学问有用你是在贬低我』。他为什么这样想?因为他认为只有一个自由的人、一个自由的心灵,摆脱了这种世俗的束缚,根本不去考虑什么人间烟火的问题,才会去研究科学这样的、在这个世俗社会没有任何用的、纯粹的学术。这是当时希腊科学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希腊的科学纯粹依靠其内在的逻辑来演绎。什么意思呢?它纯粹建立在逻辑推理之上,最典型的学科就是数学。你说那些数学公式的推导有什么用呢?没用,就是没用,但是它非常有逻辑,它从一个逻辑原点开始推理,得出一系列的推论。就像我们中小学学数学的时候,都会想这个有什么用,除了我买菜的时候可以算得清楚该找我多少钱以外,有什么用呢?你说那个勾股定理有什么用呢?很多人讲没什么用啊,古希腊的数学就强调这个,就是没什么用。但它就去探索这个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是宇宙的真理,从这个中间能够找到宇宙的真相。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自由的学术探索,没有任何实用的、功利的目的,这就是希腊的科学,也是科学的本来面目,是我们现代科学的前身。

(3)古希腊的真伪

当然,对希腊的历史现在有争论,已经有中国的学者,还不止一个人认为希腊的历史是伪造的。最有名的学者是何新,他有两本书:〖希腊伪史考〗〖希腊伪史续考〗,他的观点是说希腊的这段历史全部是假的,全部是后人伪造的,什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都是后人伪造的,那些学术成果都不存在,希腊文明是西方人造出来的一个假象,当时的希腊是一个很野蛮落后的地方,没有以前说的这么辉煌的文化。

547387ca3f92b8bfa774101f7ce63445.jpg

何新希腊伪史相关著作

这个问题怎么办?我们现在只能先搁置,这需要学术界更多的去研究和探讨,我们现在讲的,包括吴国盛这个书上讲的,都是假定原来我们所认为的、历史上的希腊学术是存在的。如果希腊的历史要重写,那么西方科学的历史当然也要重写,我们这里先不下结论,暂时沿用已有的这些说法,但保留质疑和探索的态度,这本身就是科学的精神。

2.21科学与宗教

希腊科学发展到了古罗马时期,随着基督教的诞生,催生了现代的科学。所以吴国盛又讲这么一段话:『现代科学是在基督教的汪洋大海中生长起来的,现代科学的先驱者们都是基督徒……缺了基督教这个背景,要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是不可能的,正如离开儒家思想,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一样。』现代科学的先驱者们都是基督徒,这些先驱者们包括谁?哥白尼、伽利略都是,所以他在这本书里(〖什么是科学〗)考证出来说,哥白尼根本不是因为研究科学而受打击,是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结果他经过数学的推算和观察,认为地心说不对,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布鲁诺,我们教科书上说布鲁诺是因为捍卫日心说被烧死了,他说不是的,布鲁诺被烧死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基督教的信仰,人家认为他是信仰了邪教,成为异端邪说才把他烧死,不是因为他研究科学,因为那个时候科学和基督教并不冲突。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伽利略也是因为坚持日心说而受到罗马教庭的审判,但最后给伽利略平反的是谁?还是罗马教庭。罗马教庭同样认为,他是我们的教徒,只不过当年审判他判错了。所以,科学的早年和基督教并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

所以吴国盛说,缺了基督教这个背景,要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是不可能的,正如离开儒家思想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一样,这一点我完全同意。你要了解西方文化,不了解基督教是不可能的,这是西方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源头,不了解这个,你怎么知道西方人是怎么想问题的?

6d39580694f48564b1db8b914190349f.png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澳]彼得·哈里森著,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2016

好了,再推荐大家一本书,〖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作者是一位澳洲的学者叫彼得·哈里森,商务印书馆出的。这本书就把吴国盛在〖什么是科学〗这本书里所讲的基督教和科学的关系展开了,讲的更加透彻,两本书放在一起看就可以相互印证。吴国盛的推荐词有这么一段:『何为宗教?何为科学?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吗?科学与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吗?」科学」和」宗教」是否适用于一切地域和民族?在讨论所有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科学」与」宗教」概念的含义演变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关系的前提。作者彼得·哈里森以令人惊叹的渊博学识和清晰思路,极富原创性地分析了科学与宗教这两大领地漫长的形成过程,绘制出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颠覆了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许多简单化理解。本书代表着科学与宗教领域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

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至少在现代科学的萌芽时期,科学和宗教是一棵树上的两个分支,而且一点都不矛盾,是一回事。不像我们现在,现在当然分开了。吴国盛在推荐词中还讲:『本书通过严格的历史考证,表明 「科学」与「宗教」概念是晚近三百年的发明,今日关于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的论说多数是时代误置,振聋发聩、引人深省!

我讲国学课的时候经常讲,各位所受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上你对国学的理解从底层概念都是错的。那么我们今天又可以这样讲,基本上你对科学的理解,底层概念也是错的。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既不了解国学在讲什么,也不了解科学在讲什么,所以才会出现我们社会上针对国学与科学如此大的争论。为什么?因为咱们教科书里就没说明白。连科学是什么都没搞清楚,连国学是什么都没搞清楚的时候,来讨论国学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你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国学,我们再说后面的事儿。

经过彼得·哈里森的考证,告诉我们说,当年的科学和宗教,科学和基督教,是产生于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从古希腊一直传过来的一个传统,就是作为一个人的优秀的、内在的品质,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科学,一个方面是宗教。科学体现的是什么?是一个人的智识方面,我们不能翻译成知识方面,知识方面不准确,『智识』稍微准确一点,就是你的智力的、思维的这方面的一种美德,英文叫『intellectual virtue』。而宗教体现的是一个人道德方面的美德『immoral virtue』。通俗解释就是说,在那个时代大家都认为是有上帝的,这个上帝从哪里来的?从西方宗教来讲,从犹太教来的。大家了解一下西方宗教史你就会发现,基督教来自犹太教,在犹太教信仰之前,犹太人是信仰多神教的,信很多个神,从犹太教的信仰开始确立了一神教的信仰,只信一个神,就是耶和华。当然『上帝』这个词是我们中文翻译〖圣经〗的时候,用了我们中文的上帝这个概念,套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耶和华这个神的身上,当然这个翻译不对啊,包括什么『〖圣经〗』,这些翻译都有问题,这个事儿咱们以后再讨论。

a193fbef0640f398b069c6bca98157ba.png

早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总之,西方人从犹太教开始就信一个神,信耶和华了。基督教继承了对耶和华的信仰,然后到了伊斯兰教变成信仰真主,总之他都是相信神的(当然,『神』这个概念又是翻译错误,这个也放到以后再说)。然后他们的宇宙观是什么?这个世界怎么来的?神创造的,就是耶和华创造了世界。那么那个时代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像我们现在说的去揭示宇宙的真相吗?不是!那个时候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为了证明上帝创造世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了证明给人们说,就是上帝创造了世界。所以他做的科学研究,推导出来宇宙天体在如此精密地运转,都是为了证明上帝有多么伟大,他不是为了推翻对上帝的信仰,就是用科学的手段,用逻辑、数学、严密的推理,后面用实验观察来证明,上帝是存在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运转得这么完美,就是因为有造物主创造了世界,这些人就发展成为科学家。

所以为什么人类早期的科学家,布鲁诺也好,伽利略也好,都不是要推翻上帝,他们都是信上帝的,他们的研究就是为了证明上帝存在,牛顿一生的神学著作远远多于他的物理学著作,也一样。然后另外一部分人,这些宗教的教士、神父、牧师,他不去做科学研究,他只是说我就是信上帝,我不需要用你那些数学公式证明这个宇宙有这么美好、有这么精密,通过这个来让我相信上帝,我就是相信上帝,不用科学证明,这些人就成为宗教人士,体现了他的道德方面的美德:我不用数学推导就相信上帝了,而有些人是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经过一些理论推导我才能够相信这个世界是上帝造的。所以,最初科学和宗教的源头是一样的,都是源自西方的宗教信仰。

3.1现代科学的产生

(1)笛卡尔与伽利略

后来,科学和宗教分开了,产生了现代科学。其中有一个人物很重要,就是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非常伟大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是他把科学和神学分开了,从基督教的信仰,以科学来证明上帝这样的一个思维体系里拆开了。笛卡尔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思故我在』,其实他还说过:『人类的意愿就是上帝的意愿,所以人类完全可以独立于上帝。』这句话凸显了人的理性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不需要上帝来证明,我现在在思考,这就是我的理性,我就存在,和上帝有什么关系?我不需要去相信有上帝制造了我。还有一位德国的哲学家叫尼采,直接说『上帝死了』。这一派人都是认为,我们做科学研究,去探索宇宙真相,发现这个宇宙跟上帝没关系,不是他造的。这样慢慢把科学从原来和神学混在一起的、为了服务于上帝信仰的这么一种学问,拉出来成为单独的、我们现在的科学,笛卡尔确实很伟大。

7987d52f42e21e0eb92ed44322306a93.png

百度词条『笛卡尔』

第二位重要人物就是伽利略。伽利略也是信上帝的,他作出了很伟大的科学贡献,但都跟基督教有关。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大家都记得吧?就在意大利比萨,大家有没有去过?我2006年在德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去过,去看看著名的比萨斜塔。我们学中学物理的时候知道,伽利略在那儿拿一个大铁球、一个小铁球扔下去,通过这个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比萨斜塔是个什么东西?比萨斜塔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它不是个科研装置,不是造好了让你做科学实验的,它就是一个宗教设施,只不过因为它斜了,做这个实验比较方便,所以伽利略就利用这个教堂的斜塔做了这么一个实验,比萨斜塔也就成名了,写在世界科学史上。伽利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科学贡献,就是提出钟摆定律,他在哪里想到这个问题的呢?就在比萨大教堂里面。他做完基督教的这些宗教仪式之后,看着天花板上的那个灯在摇摆,他就想这个摇摆的规律是什么,才把它研究出来,所以早期的这些科学研究和宗教一点都不冲突、不矛盾。

f82baae1a067518ac7e14fb0e1853e2f.png

百度词条『伽利略』

但是伽利略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使得科学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他做的科学研究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然后进行逻辑推理,这种逻辑推理从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要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它首先是有逻辑的,从你的逻辑起点研究一个问题,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它的逻辑要相通。然后,我要去观察这个世界,再做实验来验证,这种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伽利略奠定的。他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你看他要证明亚里士多德不对,怎么办?我要做个实验,然后观察,最后用逻辑推理证明你错了,这就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笛卡尔和伽利略,因为有他们两位,才慢慢使现代科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了。当然也还有其他科学家的贡献,我们就略过,重点介绍这两位。

(2)现代科学的形成

现代科学什么时候形成的?1660年,伦敦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London)在英国成立,这是一个科学组织。同时期在法国组建了一个巴黎科学院(Paris Academy of Science),类似的研究科学的学术团体在欧洲各地,如意大利、德国也都产生了,他们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从属于神学、为证明上帝而研究的团体了。我们可以说,现代科学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形成的。1660年,大家算算到现在多少年?300多年历史,现代科学的历史是很短的,所以有一些问题现代科学理解不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发展的时间太短了。

吴国盛在把希腊的科学和现代从基督教分离出来的科学做了比较之后,讲了这么一段话:『如果说希腊科学是求真的科学(science for truth),那么现代科学就是求力的科学(science for power)…… 对希腊人而言,自然是内在性的领域,是理性和真理的处所,人只能认识自然、追随自然、模仿自然,而不可能改造自然、制造自然……征服自然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以拷问的方式对待自然,成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基本态度。

所以你会发现,现代科学和希腊的科学传统已经不一样了。希腊人研究科学时,对自然是有一分敬畏的,他知道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从属于自然,所以通过科学研究来认识自然、追随自然、模仿自然,但不能改造自然,更谈不到征服自然。但是,当现代科学从基督教里分离出来之后,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掌握了一些自然的规律,发现我们居然可以改造自然的时候,自然界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我们人类居然可以把它造出来,人类的这种自信心空前的爆棚。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就变成人类要征服自然,『以拷问的方式对待自然』,就是你不会主动告诉我你的规律,我要拷问你,把这个规律找出来,然后我还要改造你,让你听我的话,这是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态度,这和古希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也正是这样的态度,带来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好,这就是科学的起源。

3.2科学来到中国

(1)『科学』从日本来

科学怎么来到中国的?中文里本来就有『科学』这个词,但不是现在的意思,它的原意叫做『科举之学』,这个话是宋朝的陈亮讲的,有这么一句话:『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这个『科学』就是『科举之学』。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他是在吐槽,说你看自从有了科举之学以后,我们的知识分子一天到晚都是咬文嚼字,最后搞得老死而不遇,实际上是在对科举之学提出批判,显然,这跟我们现在的科学不是一个意思。

ccbdef9487ae27e409cd8b4ad29ca11b.png

百度词条『福泽谕吉』

现在科学的概念是从日本传来的。我们必须讲到一个日本人,叫做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维新时代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奠定了日本现代教育的基础。在日本的幕府时期到明治时期,日文里面就有『科学』这个词,但是它和我们中文里面的科学那个词意思又不同,这个『科学』是『分科之学』,也不是『科举之学』。福泽谕吉在明治元年,也就是1868年,编了一本书叫做〖穷理图解〗,把英文的『science』翻译为『科学』。也还有一个说法,是1874年一个日本学者叫做西周时懋,把法文的『science』翻译为『科学』。

所以,中国的『科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引进的,是日本人把英文和法语的『science』翻译为日语汉字的『科学』这两个字,又被我们引进,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为什么我们会引进很多日文里面的词?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我们战败了,使得很多的知识分子都去日本学习。这场败仗对中国现代人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为什么?让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中国人那个时候如果跟美国打一架,跟欧洲列强打一架打输了,我们可能会觉得你本来就比我们强。可日本从来都是跟中国学习的,从汉唐时期开始就不断地向中国学习,一直都是我们的小兄弟,日本也从来都是把中国当老大哥,因为中国各方面都比他们先进。跟日本打这一仗的时候,我们的军力还比他强,是他的两倍,结果最后还打输了,所以日本人的自信心爆棚,而中国人的自信心完全没了,说打谁打不过也不能打不过日本吧?结果居然真的没打过。这个是当时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导致我们很多知识分子开始向日本学习,也把『科学』带入了中国,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d9713ccb20e8890913e43506293c404f.jpg

中日甲午战争时西方的漫画

(2)『格致』与『科学』

最早把『科学』一词带入中国的是康有为,在他出版的〖日本书目志〗里面就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science』变成『科学』来到了中国。同时期,严复在翻译西方一些科学著作如〖天演论〗时,也用了『科学』二字。

当时描述西方自然科学的还有一个中文词叫『格致学』,是用来翻译物理学的。当时翻译了很多这样的书,都叫做『格致』或者『格物』,和科学这个词并用了一段时间。1900年以前,我国译述西方物理学(physics)的著作多译为『格物学』或『格致学』。如:〖格致启蒙〗([美]林乐知译,1879年)、〖格物测算〗([美传教士]丁韪良译,1883年)、〖格致小引〗(1886年)、〖格物入门〗(1889年)。『格致学』的说法,用了儒家经典〖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关于格物致知,历史上儒家传统里也有两种解读,一个意思就是研究物质世界的规律,所以当时认为物理学就是研究物质世界的规律,翻译成『格致学』很通,就这么翻译了。当然我个人认为格物致知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先不讨论这个。

洋务运动时期,有20多所洋务学堂都开设了一些自然科学课程,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创办的杂志就有〖格致汇编〗,也是用了『格致』这个词。到辛亥革命时期,蔡元培、王国维等学者开始把『格致学』改称为『理学』。1902年,京师大学堂在『格致科』下设物理学课目,1912年改『格致科』为『理科』,下设物理门。我们学理科的人注意了哦,理科这个词是这么出来的。同年,金陵大学设物理学课目。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陈幌编写的〖物理学〗,这是第一本国人命名为〖物理学〗的『physics』著作,正式把『physics』翻译为『物理学』,不再用『格致学』或者『格物学』的说法,『格致学』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所以,辛亥革命时『科学』和『格致』两个词都有,到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这样一些社团的传播活动,『科学』慢慢取代了『格致』,成为代表自然科学、物理学等这些西方传来的学问的代名词,这就是『科学』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大致过程。

胡适在1923年写了一本书叫〖科学与人生观〗,在序言中讲了下面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地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可见当时科学在中国已经具有了合法性,甚至近乎于意识形态,就是天然正确了。为什么?当时的国民心理所致,我们既然战败了,那么就要向西方学习、向日本学习,而科学这个东西是人家的好东西,都是一些大学者们在提倡的,怎么有人敢表示轻视呢?谁都不敢。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不要说在当时的年代,放在今天的中国,同样适用。今天的中国,有谁敢公然说我反对科学?不敢吧?你学的就是科学,大家从小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科学,不会有人对科学提出质疑,和民国那个时代很像。科学从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中国人的生活,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最后逐渐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脑袋里。你从小开始所受的教育,都让你认为『科学的』就是对的,有谁怀疑这句话吗?当我说做一件事情是『科学的』,它难道会是错的吗?当然是对的,如果说『政府这个决定不科学』,那就是错了,『决策过程不科学』,那也是错了,不科学一定是错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认知,大家都这么理解。所以,当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那中医就一定是错的,或者说中医不科学,那就等于否定中医了,对吗?中国人现在对科学的无比敬仰和信奉,乃至于发展到迷信的程度,实际上是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

知秋 發表於 2020-8-5 16: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发现在国学圈子里面你要讲科学,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讲什么科学啊,我们国学都几千年历史了,科学才几百年,哪里需要我们去学它。』可是在科学界讲国学,也有人会嗤之以鼻:『少跟我讲国学,那都是伪科学。』

哈哈,一个是道学,一个是器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