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1|回覆: 0

[道德經講解]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翻譯評述

[複製鏈接]

顧炎武說:『訓詁明則經義明。』『訓詁明』是『經義明』的必要條件,沒有這個必要條件,經義是一定不能明的。第五十章關鍵是『十有三』的訓詁,因為不明,今人的註譯基本上把全章的義理主旨都弄錯了。

本章的主旨是論養生、攝生。前一部分批評『養生之厚者』,後一部分講如何才是『善養生、攝生。』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註譯

1.出生入死-----從出生到死亡。(有學者譯為『不要貪生怕死。』『出門謀生與參軍打仗身入死地』)

2.生之徒,十有三-------『十有三』是十加三。『有』是『又』的意思。『徒』,徒步,步行,進程之意。【周易•賁卦】:『賁其址,舍車而徒。』【論語•先進】:『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人之一生的進程是『十』,順其自然養生就是圓滿,是『十』。如在『十』外又增加三分,就是『十有三』。(有人釋『徒』為』門徒』,同類人)。

3.死之徒十有三-------步入死亡,順其自然是『十』,如在『十』外又加三分,就是『十有三』。

4.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自生到死,埋入地下,叫『動之於死地』。死了,入土為安,即是完滿,是『十』,但有人又要於『十』外特加三分。(『厚葬久喪』,『事死如事生』。)

5.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為什麼都要『加三』,因為太看重個人生命的寶貴了。

6.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聽說善養生的人,在路上行走不會遇到兕、虎。『攝』,保養,保護,特別指對身體的養護。『兕』,犀牛。馬王堆甲本作『陵行不辟矢虎』。『陸』作『陵』,指丘陵,山地。

7.入軍不被甲兵-----行軍打仗,避實就虛,不與兵刀硬碰硬。

8.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兕無法用角傷他,老虎無法用利爪傷他。

9.兵無所容其刃-------兵士無法用刀刃刺他。

10.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這是什麼原故?因為他根本不去『死地』。『死地』,如老虎的利爪,你碰上了;犀牛的尖角,你碰上了;打仗的兵刀,你碰上了。這些都是可令人死亡的。

述評

1.任繼愈先生譯本章主旨為:『這是處在弱勢地位的農民的人生哲學。這一思想老子的後繼莊子有更系統的闡發。這個世界對弱勢群體到處埋伏着危險,生命隨時受到威脅。老子教人遠離危險,懂得善於自我保護。這即使遇到兇險的環境,也能安然度過。』譯為:『不能生存必然死亡。生存的機遇,占十分之三,死亡的機遇,占十分之三,(活得好好的)動不動陷入死亡機遇占十分之三。』

其他譯註也類似,如謂:『屬於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於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的過分地奉養生命,妄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長壽的人只占人口的十分之三,短命的人也是十分之三,可在這兩類人之外,設法爭取長壽而實際上往往反而是加速走向死亡的人,也占了其中的十分之三。這是為什麼呢?就因為他們要爭取長壽。』都把『十有三』解為『十分之三』。也有學者謂本章主旨是說:『這個世界到處埋伏着危險,生命隨時受到威脅。老子主張要處處小心,不要進入危險範圍,只有無所作為,才最安全,最足以保全性命。』完全離開了老子對『養生之厚者』的批評。

2.古人以『十』為完滿。【黃帝內經.素問】以天干『癸』------第十個數為『天癸』,認為:女子二七(14歲)『天癸至……七七(49歲)……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男子二八(16歲),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七八(56歲),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腎臟衰,形體皆極。』(【上古天真論篇第一】)這種『十』,是天則,不能人為強行改變。漢儒董仲舒說:『天有十端:天、地、陰、陽、金、木、水、火、土,合人而十者,天之數畢也。』古希臘畢達哥納斯也以『十』為完滿之數。

『十有三』是十加三,不是十分之三。【左傳】隱公十有一年就是隱公十一年。哀公十有六年,孔丘死,就是哀公十六年。【莊子•天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未聞道。』『五十有一』就是五十一歲。十分之一叫『什一』。哀公欲用田賦,問孔子,孔子說:『盍徹乎?』『徹』稅是什分取一,叫『什一』。『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就是十分之五,對半分租。十分之三叫『什三』,不叫『十有三』。【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惡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史記•魏世家】:『魏成子以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特意厚生的人,對生對死對埋葬,常常於『十』外又加三分。

【韓非子•解老】【老子河上公章句】等,以人之四肢九竅相加解十有三,雖義理不對,但對『十有三』的解讀是對的。自王弼以『十分中有三分』解『十有三』,後人陳陳相因,不加思考,一直沿襲下來,至今不改。於是『謬以毫釐,差之千里』了。

3.萬物皆有生死,這是自然規律。厚生的人都要層層加碼,其結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如秦始皇、漢武帝企圖長生,采不死之藥,迷信方士。假如知道『是藥三分毒』,有病不亂吃藥、濫吃藥、濫打抗生素,也不吃種種補藥,就不會遇毒(死地)。人死了,入土為安,王公貴人卻特意厚葬,於是又被盜墓,受鞭屍、分屍、碎屍之『禍』。就如同走大路,不到山中去,自然遇不上兕虎猛獸。平平安安、完完滿滿,這是最好的養生。

本章是老子的自然生死哲學。

4.據【史記】記載,老子是長壽者,自然養生之道體現得極好。【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無節制地貪吃和縱慾,這種『厚生』實是早死的『死地』。【靈樞經】說:『人百歲,五藏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以其知「道」,故能(守)長壽延年。度百歲,謂至一百二十歲也。』【尚書·洪範】:『一曰壽,百二十歲也。』百二十歲叫天年。短命而死的人早入『死地』,原因皆『養生之厚』。明朝皇帝不少短命而死。明光宗三十八歲,病重,吃了進獻的紅丸、春藥,一粒下肚,又強要多吃一粒,很快死去。被認為是謀殺,興起了『紅丸』大獄,死人無數。

西漢大儒董仲舒論養生,謂:『和樂者,生之外泰也,精神者,生之內充也,外泰不若內充,而況外傷乎!忿恤憂恨者,生之傷也,和說勸善者,生之養也,君子慎小物而無大敗也。行中正,聲向榮,氣意和平,居處虞樂,可謂養生矣。』(【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在自然養生中,更注重養心和精神道德修養,難能可貴。他特引了『古之道士有言曰:「將欲無陵,固守一德。」』就是保持形與神俱,精氣內充,很推崇道家的自然養生說。老子抨擊的『養生之厚者』,指王侯將相等大富貴之人。發掘的戰國曾侯墓,出土了整套編鐘及奢華用具,可以想見當時諸侯王的養生是如何地『十有三』;『動之死地』又如何地『十有三』了。後世秦始皇及漢代至明代、清代,皇帝及分封諸王之陵寢及生前享樂,更是窮奢極侈。歸根結底,這些皆由搜刮民脂民膏得來。老子的抨擊深含對老百姓命運的關心。

5.本章後半段所講『不遇兕虎』等,只是舉例,歸結為『無死地』。『無死地』並非身有金剛不死之法,可刀槍不入,如『義和團』所迷信者。只是說避開那些『死地』。有譯者譯為『因為他身上沒有可以致死的地方。』這是不準確的。

6.周有光是現代學者中特別長壽的人,活了112歲。他就是奉行自然養生哲學的人,不吃補藥,不吃山珍海味,一生過着淡泊寧靜、簡樸自然的生活,是值得引為養生楷模的。現代科技發達,有人年已過百,病成了植物人,卻強行維持,輸氧輸血,服特別貴重的藥,使其不死,可算是『死之徒十有三』的例子。

病也是分富貴貧賤的。富貴人多得『十有三』的病。【黃帝內經•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則醫事不行,此治之四過也!』意思說王公貴人貴則形樂志樂,賤則形苦志苦,苦樂殊貫。封君敗傷,怕降君之位;已封為公卿又欲為侯王,情慕尊貴,而妄為不已。如此自然會得病短命。【老子】本章主要是針對王侯貴人的,但也具普遍意義,適用於現代。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本章實際是接着第五十章講的

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註譯

1.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德』,馮友蘭先生說,指精氣。(【先秦道家名詞通釋】)赤子,小孩子。小孩子實際是一自然物,生命和自然融為一體,因而精氣充盈,精力充沛。

2.毒蟲不螫------遠遠地離開毒蟲,不為其所螯。王弼本作『蜂蠆虺蛇不螫』。(任繼愈先生說:按下文,『猛獸』、『攫鳥』,都是一般名詞,和『蜂蠆虺蛇』這些類名不一致。這是把『毒蟲』這一詞的注文誤入正文的。現根據河上公本改為『毒蟲』。)

3.猛獸不據-----遠遠地離開猛獸,不為其所據。據,占有,靠在一起。

4.攫鳥不搏-----遠遠地離開攫鳥、凶禽。

5.骨弱筋柔而握固-----骨弱筋柔,一身軟軟的,但骨頭架子牢固,經得起跌倒滾爬。

6.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不知男歡女愛之事,小生殖器卻挺立、勃起來。朘,讀zuī,男孩生殖器。小孩天真,精氣充盈,故不懂男女情事卻能堅硬勃起。(任繼愈先生:馬王堆甲本『朘zuī』作『腹』,『作』作『怒』,王弼本作『全』,今據河上公本及唐碑本改。因為這一句分明講的是『牝牡之合』。)

7.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整日啼哭呼號而不嘶啞,身體極和諧暢順。

『嗄( sha)』,【莊子•庚桑楚】:『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啼極無聲為嗄。

8.知和曰常-------『和』即『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之『和』,保持生命能量、信息、物質之升降出入的平衡,使生命力充沛、活潑潑地,就像小孩子一樣。這叫『和』。『知』,知曉並掌控之意。生命的自然節奏和規律叫『常』。

9.知常曰「明」-----知道這規律,按它養生,叫『明』。

10.益生曰「祥」------『益生』,也就是第五十章講的『十有三』。『益生』是反『常』的,帶來的結果是『祥』-------禍殃。『祥』,吉祥;有時用作妖祥。【莊子·庚桑楚】:『孽狐為之祥』,【左傳】昭公十八年:『將有大祥』,『祥』字都指災禍。

11.心使氣曰「強」------逞強好鬥,這叫『強』------強拗、強梁。

12.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物壯』是生命強壯, 本是好事;但違反生命規律的人,到『壯』就提早老了。這是『不道』----違反生命現律的結果。『早已』,提早結束了生命。

述評

1.俗語說:『紙牌不碰』,即不打紙牌;『煙酒不沾』,即不沾煙酒。賭場不進,強人不惹,亦如此,與『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體例相同。開頭三句即此種語式。任繼愈先生譯為『毒蟲不刺他,猛獸不搏他,惡鳥不抓他。』但蚊子常叮小孩,哪有毒蟲不刺小孩的事?『毒蟲(蜂蠆)、毒蛇(虺蛇)都不會螫咬他,利爪的凶鳥和虎豹豺狼之類的猛獸也不會傷害他。』馮友蘭先生說這是『誇張之辭』。這都是直譯導致的解讀。

2.本章是第五十章的繼續,指出養生的方法是保持身體的『德』與『和』不使喪失。『德』指精氣與『德性』。如何達到『含德之厚』?老子指出應如小孩子一樣生活,也即生活於自然的純真狀態,不受社會和自然界中有害物的危害。『德厚』解為生命力旺盛充沛亦好。

3.本章主旨有學者解為『教人們回到愚昧無知的原始狀態』。這不合老子原意。

4.本章中老子又一次提出『明』的重要,掌握和踐行自然養生規律叫『明』。『知常』的『知』,和『知縣』『知事』之『知』相同,不僅指認識,且有踐行義,『知行合一』,非西方哲學之單純地講『認知』。這種『明』和僅懂得書本知識的『知』不同。第二十四章講『自見者不明』,第三十三章講『自知者明』,第五十二章講『見小曰明』,和本章所說的『明』字同義。老子十分推崇『明』。『聖明』、『賢明』、『聰明』都以這個『明』為前提。用現在的話說,『明』是洞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非死的現成知識。學校教育着重培養學生的就是這種能力,而非灌輸許多現成知識。

5.『心使氣』的人主要是權勢之人。俗話說『財大氣粗,官大一級壓死人』。『頤指氣使』即這種『心使氣』的人。大怒、大喜、大悲、大哀都是『心使氣』的表現。【老子】第四十二章:『強梁者不得好死。』和這裡批評的『強』,矛頭都是指在上的統治者。老子確實是弱勢群體的代言人。

6.孟子講封他卿相,他也『不動心』,說『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孟子•公孫丑章句上】)這是講心與氣的關係。不過孟子強調『志』,以道德與精神為主,如『浩然之氣』,『集義所生』。【老子】着重在自然養生。兩者雖有這種不同,但心氣關係的討論是相同的。這是戰國時的事。故【老子】的成書放在戰國,比較合適。

7.從韓非【解老】、司馬談【論六家要指】及【河上公老子章句】等看,老子是堅持養生和治國的法則是相同的。養生的法則可以用之於治國。這裡講養生,實際也包括着治國。本章最後提高到『道』的高度,即因包含着這兩個方面,具有普遍的客觀有效性。

2020.3.28改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