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38|回复: 13

撷摘丛编 《版本学》姚伯岳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撷摘丛编——《版本学》姚伯岳
版本学

姚伯岳 著 原由沧粟君整理发表于华韵宇拾旧论坛

新登字﹙京﹚159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版本学/姚伯岳 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2
ISBN 7-301-02283-2

Ⅰ.版
Ⅱ.姚
Ⅲ.版本学
Ⅳ.G256.2


出版者地址:北京大学校内
邮政编码:100871
排版者:北京大学印刷厂
发行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销者:新华书店
850×1168毫米 32开本 8.875印张 220千字
1993年12月第1版  1993年12月第上次印刷
印数:00001—3000册
定价:7.50元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录

第一章  版本与版本学
第一节  版本释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章  版本学史
第三章  版本分析
第一节  版本的背景情况
第二节  版本的文字内容
第三节  版本外观形式
第四章   版本类型
第一节  版本类型的划分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主要版本类型
第三节  近代的主要版本类型
第四节  其他的重要版本类型
第五章  版本评价
第一章  “善本”的评价标准
第二节  版本评价的一般标准
第三节  历代版本的评价
第六章  版本鉴定
第一节  鉴定古籍版本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刻本的鉴定
第三节  其它版本类型的鉴定
第四节  伪本及其鉴定
第五节  现代图书的版本鉴定
第七章  版本源流
第八章  版本对勘
第九章  版本目录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版本与版本学
第一节  版本释义
“版本”:《说文》:版,判也。《定声》:判木为片,名之曰版﹙今写为“板”﹚。
“本”:书之称本,最早见于西汉未年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二人相对为雠。”
叶德辉《书林清话•书之称本》:“书之称本,必有所因。《说文解字》云“木下曰本”,而今人称书之下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所谓本者,谓杀青治竹所书,改治已定,略无讹字,上素之时,即就竹简缮写,以其为书之原本,故称曰本。其后竹简既废,人但就书卷互相传录,于是本之名遂由竹移之纸,而一切书皆可称本矣。”
《辞海》: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版本”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初。“本”原指写字缣帛,“版”为简牍。刘向典校中秘群籍时,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本”已指出底本,“本”实质是以国家高级藏书—帛本,来校正简策本﹙余嘉锡误以为本指简策本﹚。而雕版印刷推行以后,就把印本书称为“版”,末雕的写本书称为“本”。“版本”两字连用至宋代出现,它作为对雕版印刷图书的专称,广泛地得到使用。后来“版本”所指范围逐渐扩大,也就泛指雕版印刷以前的简策、帛和纸的写本,以及雕版印刷以后的拓本、石印本、影印本、活字本等一切形式的图书。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
版本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碑书、写本、刊本、印本、稿本、抄本、批校本等各种形式的图书。
它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一、各种图书版本的发生、发展史,包括雕版源流和演变、传抄源流等。
二、各种图书版本的异同优劣,加以鉴别,判断时代,指明特点,总结和概括出规律性东西。
三、版刻、印刷、装帧各方面的技术演变发展与成就,比如印刷墨色、字体刀法、藏书印记,版本行款、装帧式样等,为版本鉴定提供技术条件。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版本学史
﹙一﹚萌芽期:先秦—五代
原因:① 学术在官,故春秋前少有一书多版本现象。
② 古今文之争
③ 刘向校定群书﹙版本学产生的标志﹚
﹙二﹚兴盛期:宋—明
原因:① 雕版印刷术的长足发展;
﹙终唐之时,雕版技术仍局限于民间范围,小规模。五代冯道等人奏请雕版刻《九经》,才转为政府事业﹚
② 宋一统天下的太平书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表现:① 刻书家注意搜罗版本,择善而从﹙形成善本的概念﹚。并在跋序及题识等处留下版本的论述。
北宋宋庠《宋丞相私记》
沈揆校刻《颜氏家训》
岳珂校刻《九经三传》,撰《九经三传沿革例》
② 藏书家对版本的关注: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郡守而得名:第一部私人记载版本内容的书目。
南宋尤褒《遂初堂书目》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③ 宋人各种笔记中的版本记载:
叶梦德《石林燕语》:“天下印书,以杭为上,蜀次之,闽最下。”
﹙三﹚继续发展:明代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凡书之直之等差,视其本,视其刻,视其纸,视其装,视其刷,视其缓急,视其有无本,视其钞刻:钞视其讹正,刻视其精粗,纸视其美恶,装视其工拙,印视其初终,缓急视其时,又视其用,远近视其代,又视其方,合此七者,参伍而错综之,天下之书之直之等定矣。
  凡本,刻者十不当钞一,钞者十不当宋一,三者之中自相较,则又以精粗久近,纸之美恶,用之缓急为差。
凡刻,闽中十不当越中七,越中七不当呉中五,呉中五不当燕中三(此以地论即呉越闽书之至燕者非燕中刻也)。燕中三不当内府一。五者之中自相较,则又以其纸、其印、其装、为差。
  凡印,有朱者,有墨者,有靛者,有双印者,有单印者。双印与朱,必贵重用之。凡板漶灭,则以初印之本为优。凡装,有绫者,有锦者,有绢者,有护以函者,有标以号者,呉装最善,他处无及焉。闽多不装。
  有装、印、纸、刻、绝精,而十不当凡本一者,则不适于用,或用而不适于时也。有摧残断裂而直倍于全者;有模糊漶灭而价增于善者;必代之所无与地之远也。夫不适于时者遇,遇则重;不适于用而精焉,亦遇也。噫!”
﹙四﹚繁荣期:清代
原因:① 考据学的发展,“求古”“求真”“言必有征”的实学之风;
② 宋版书到清代已是凤毛麟角,吉光片羽,珍贵异常;
③ 受元、明、清三代版本学的发展,影响;
清初:顺治—康熙
钱曾  《读书敏求记》:第一部提要式版本目录;最早的古籍书目;
孙从添  《藏书纪要》《上善堂书目》
清中:乾嘉时期
官修:于敏中、彭元瑞  《天禄琳琅书目》
民间:黄丕烈  《百宋一廛目录》《百宋一廛赋注》《求古居宋本书目》《所见古书录》亲撰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6卷 藩祖荫、缪荃孙编﹚
《荛圃藏书题识》《荛圃刻书题识》﹙缪荃孙编﹚
《荛圃藏书题识续录》﹙近人•王大隆﹚
黄提出版本学的重要命题:“书贵有源流”“书必求其初刻”
章学诚:字实斋,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清未版本学:
邵懿辰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莫友芝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清未四大藏书家:
陆心源  《仪顾堂题跋》:“版本源流、收藏姓名、剖析异同、如诸指掌”
瞿镛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丁丙  《善本书室藏书志》
杨绍和  海源阁《楹书隅志》

杨守敬  《日本访书志》
张之洞  《书目答问》
缪荃孙  《艺风堂藏书记》
现代版本学:
叶德辉《书林清话》:不以版本学命名的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书籍版本专著;
钱其博《版本通议》:第一部以版本为名的版本学专著;
20世纪后半叶版本学:私人藏书衰微,书籍流入国家图书馆。
屈万里、昌彼得  《图书版本学要略》
陈国庆  《古籍版本学浅论》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版本分析
第一节  版本的背景情况
﹙1﹚ 著述背景:指一部图书各种不同版本的相关作者对原书整理、增删、修改、注释、
﹙2﹚ 校勘、标点、批评、翻译等工作情况,而不是指原作者的原始创作情况。
﹙3﹚ 制作背景:包括出版时间、出版地、出版者、制作方式四个因素。
﹙4﹚ 流传背景:指一个版本产生后,人们对它的收藏利用情况。许多版本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人们的阅读、加工、添加了新的内容,如藏章印记、题识、签名、批评、校勘、圈点等;有的还经重新装潢,这些都对老版本具有了新意义。

第二节  版本的文字内容
﹙1﹚ 版本书名分析:同书异名、同名异书
﹙2﹚ 版本正文分析:篇卷数、内容情节描写、文字校勘粗精、译文
﹙3﹚ 版本辅文内容分析:所谓辅文是指古今中外图书正文之外的注文、序跋、卷首、卷末、内容提要、前言、凡例、目次、附录资料、参考文献、索引等文字内容。
﹙4﹚ 版本附加文字内容分析:指的是一个具体本子产生后在流传过程中,其经眼者、阅读者、售卖者、收藏者等在其上加盖的各种印章和书写的签名、题识、校记、批评、校勘等文字。
● 确定同书标准:正文文字基本相同
﹙两个不变:主要作者不变;体裁不变;﹚
第三节  版本外观形式
一、图文符号:外观特征:彩色黑白、繁简、印刷手写、字体字号等;
1、墨钉﹙■﹚:又叫黑钉,表阙文。
2、墨围:文字外加方框,强调,醒目内容作用。如:“注”“疏”“重言”“重意”等。
3、阴文:又叫黑钉白文,呈现黑底白字。
4、标点:古代已有的几种标点。
5、注符:阳文圈码﹙①﹚、阴文圈码、星花﹙*﹚、剑号
二、载体材料:麻纸、皮纸、竹纸
三、装订形式:简策:
纸写本书: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
简策
jiance.jpg
卷轴装
juanzhouzhuang.jpg
旋风装
xuanfengzhuang.jpg
梵夹装1
fanjiazhuang.jpg
梵夹装2
xuanfengzhuang2.jpg
经折装
jingdiezhuang.jpg
印本书: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蝴蝶装
hudiezhuang.jpg
包背装
baobeizhuang.jpg
线装
xianzhuang.jpg
近代图书:平装、精装、活页装﹙纽带装、螺旋线订式、弹簧夹页式﹚
活页装
huoyezhuang.jpg
四、版式 
古代图书的版式:
⒈ 版框:即边栏,又称栏线。指围成版面的四周黑线。四周单线印叫四周单边,双线印叫四周双边﹙文武边栏﹚,双线一般是外粗内细;上下单线,左右双边的称左右双边。此处还有竹节栏,博古栏等花边。
⒉ 界行:又叫边准,即版面内分行的直线,由古代帛书的乌丝栏、朱丝栏发展而来。
⒊ 天头、地脚、边:版面之外的部分,其上者叫天头,其下者叫地脚,其左右空白部分叫边。
⒋ 版心:在版面的中心一行,又称中缝中折行,古书采用包背装后,此处又是书口。
⒌ 鱼尾:在版心中,跟离上边约四分之一版高处印有一个像鱼尾巴似的图形,它是折叠书叶的标记。如果下方对称位置也有一个鱼尾,即又鱼尾。鱼尾方向相对者称“对鱼尾”或“逆鱼尾”,方向相同叫“顺鱼尾”;有黑鱼尾,白鱼尾;线鱼尾,花鱼尾;
鱼尾

⒍ 象鼻:版心中上下鱼尾到版框之间部分叫象鼻,也是折叠书叶的标记。象鼻中印有黑线者称为黑口,黑线粗者为大黑口,细者为小黑口。无线者为白口。其中刻有的文字叫“口题”,又叫“花口”。
⒎ 书耳:在版框左右两边栏外之上角,刻有一个小方格,中记篇名,即是书耳。分左、右书耳。
⒏ 行款:又称行格,指版面中的行数与字数,通常按半个片面计算,称“半叶多少字,行多少字”。如有双行小字,而一行中字数与大安相同,则称“小字双行同”。如不同,则径称“小字双行,行多少字”。
古代书籍版式图
gudaishujibanshitu.jpg
现代图书的版式:
装帧结构:书衣、封面、封里、封底、寺底里、扉页、衬页、版权页、在版编目
现代图书版式图
xiandaishujibanshitu.jpg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版本类型
第一节  版本类型的划分
一、按出版时间分
① 按时代划分有:南北朝写本、唐写本、五代写本、宋本、辽本、金本、蒙古刻本、元本、明本、清本等。
② 按皇帝年号划分有:南宋绍兴本、元大德本、至正本、明洪武本、嘉靖本、清康熙本、乾隆本、道光本等。
③ 按具体年份划分有:万厉××年刻本、嘉庆××刻本等。
④ 按时代远近笼统划分有:古本、旧本、近本、今本、时本等。
二、按出版地划分:
① 按国别划分有:日本本、朝鲜本﹙高丽本﹚、越南本等。
② 按省区划分有:江南本、浙本、蜀本、闽本、粤本等。
③ 按府州县钊分有:建本、麻沙本、杭本、临安本、衢州本、婺州本、饶州本、吴兴刻本﹙湖本﹚、歙刻本、眉山刻本、金陵刻本、苏州刻本、京本、平水本等。
三、按出版者划分: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
﹙1﹚官刻本:
① 中央政府机构出版的刻本有:国子监本﹙监本﹚、明南监本、北监本、内府本、秘书监本、崇文院本、钦天监本、兴文署本、司礼监本、经厂本、太医院本、武英殿本﹙殿本﹚等。
② 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出版的刻本:
⒈ 地方官府刻本:宋代公使库本、茶盐司刻本、转运司刻本、计劝司刻本、提刑司刻本、⒉ 郡斋刻本、各路、省、道、州、府、县官衙刻本等。
⒊ 地方官学刻本:即地方政府所属学校的刻本,也称作儒学本、郡庠本、泮宫本等。
⒋ 书院刻本:宋婺州泽丽书院刻本、元杭州西湖书院刻本、明大梁书院刻本、清南菁书院刻本、诂经精舍刻本。
⒌ 藩府刻本:专指明代藩王府刻本,如秦藩、周藩、赵藩、宁藩刻本。
⒍ 地方官府书局刻本:简称局本。专指清末和民国初年各省所设书局刻本,如金陵书局刻本、浙江书局刻本、湖南思贤书局刻本、广东广雅书局刻本、湖北崇文书局刻本、山西濬文书局刻本、川存古书局刻本等。
﹙2﹚私刻本:又称家刻本,多以姓名或室名堂名相称。
① 以出版者姓名相称有:宋黄善夫本、周必大本、岳珂本、元代丁思敬本、明代王延喆本、闵本、凌本、清代阮元本、胡克家本等。
② 以出版者姓氏和室名堂号相称的版本有:南宋廖莹中室世彩堂本、曹氏进德斋刻本、明代袁褧嘉趣堂本、毛氏汲古阁本、清肛顾嗣立秀野划草堂本、鲍廷博知不足斋本等。
﹙3﹚坊刻本:多有以书坊、书棚、书铺、书店、书堂、书林、书肆、书局等名号相称:南宋临安陈宅书籍铺刻本、元代建安余氏勤有书堂刻本、明代杨氏清江书堂刻本、清代扫叶山房本、南京李光明庄刻本等。
以刻本名称相似的斋、堂号相称:宋代建安余氏万卷堂刻本、元代叶氏广勤堂刻本、刘氏翠岩精舍刻本、明代刘氏慎独斋刻本、唐氏文林阁刻本、清代陶氏五柳居刻本、北京文萃堂刻本等。
四、按出版印刷情况划分
㈠ 按制版印刷划分:写本、印本
﹙1﹚写本:① 抄本﹙含影抄本﹚
②稿本:手稿本、誊清稿本、上版稿本﹙写样稿本﹚等。
③狭义的写本:
﹙2﹚印本:
①古印本:
⒈ 刻本:影刻本﹙覆刻本﹚、仿刻本、翻刻本、写刻本、精刻本、递修本、配补本、重修本、三朝本、百衲本等;
⒉ 活字本: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锡活字本、铅活字本;
⒊ 套印本:朱墨本、三色、五色、六色套印本及饾版、拱花之分;
⒋ 钤印本
⒌ 拓本
② 近代印本:铅印本、石印本、胶印本、油印本、影印本、复印本、晒蓝本等。
㈡ 按出版印刷先后分:初刻本、重刻本、再版本、初印本、后印本等。
㈢ 按出版方式:正本、副本、合刻本、合订本、单行本、××丛书本、抽印本、普及本等。
五、按版本形态划分
⒈ 按装订形式划分有:卷子本、折装本、蝶装本、包背装本、线装本、金镶玉本、豪华装本、洋装本﹙精装、平装﹚、毛边本等。
⒉ 按图书用纸划分有:麻纸本、棉纸本、皮纸本、竹纸本、牍背纸﹙公文纸﹚本、开化纸本、连史纸本、毛边纸本等。
⒊ 按版式字体划分有:单栏本、双栏本、上图下文本、白口本、黑口本、大字本、小字本、篆字本、直排本、横排本等。
⒋ 按书本体积大小划分有:大本、小本、巾箱本、袖珍本、8开本、16开本、32开本、大32开本、小32开本、64开本、128开本等。
⒌ 按版本面貌划分有:邋遢本、大花脸本、焦尾本等。
六、按图书内容划分
① 按内容全否划分有:全本、足本、残本、节本、选本、删节本等。
② 按文字内容划分有:注本、评本、批校本、校本、过录本、译本、满汉合壁本、纂图互注本、增订本、修订本、白文本、圈点本、绣像本、插图本、××题跋本、××签名本、洁本等。
七、按版本价值、作用划分
① 按版本价值划分有:善本、珍本、秘本、孤本、真本、伪本、劣本、俗本、通行本、普通本等。
② 按版本作用划分有:祖本、底本、参校本、工作本、样本、书帕本、进呈本、纪念本、礼品本等。
八、按书版和版本流传情况划分
有××藏本、××藏本等。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主要版本类型
一、刻本:用雕版印刷方法刻印而成的本子,故又称雕版印本、刊本、雕本、椠本、镌本等。
● 工序:写样、上版、刊刻
﹙印书一般用黑墨。但一开始刷印时为了便于校对,会用红色或蓝色刷印若干张样张。﹚
● 历史:①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刻印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发现的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而1994年在成者唐人墓葬中出土的《陀罗尼经咒》,刻印年代大概较《金刚经》早。
② 经唐、五代的长期发展,到宋代逐渐形成官府、私家、书坊三大系统。
③ 1984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北最终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类型:
﹙一﹚写刻本:雕版印刷术自以来,一直采用手字字体上版刻印﹙宋代刻书流行欧、枊、颜,元代流行赵体字﹚,虽各有其风格,形同手写。但明代中期,自正德年间到嘉靖年间形成宋体字后﹙又称匠体或硬件字,是民间匠人对宋版书所用字体的刻意摹仿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规范刻版用字﹚,明中后,绝大多数印本书都采用了这种字体。但仍有一些刻书者在刻印某些书时特意采用手写体,特别是清代的私家刻本,多为好手书写上版并由名工镌刻而成。这些清代的写刻本往往写、刻、校勘俱精,肇于唐熙,盛于乾嘉,又常被称为“精刻本”。道光以后,政治腐败,国势衰弱,写刻本也日渐稀少,好的刻本几乎绝迹。至清未,国内几乎无人会刻软件字了。
精刻本:“林佶四书”:吴郡程济生刻 汪琬《尧峰文钞》
施文昭刻  王士祯《古夫于亭稿》
鲍文野刻  王士祯《渔洋精华录》
鲍文野刻  陈廷敬《午亭文编》
版本学界一般将这种明代中叶以后仍采用手写上版刻印的刻本称为写刻本,与一般用宋体字刻印的版本相区别。
﹙二﹚影刻本、覆刻本、仿刻本:都是指模仿某一底西面是重新刻印的本子。
仿刻本:对照底本尽可能原样抄写上版﹙实际上等同于翻刻本﹚;
影刻本:通过将半透明的纸覆于原本书叶之上,照原样摹写上版;
覆刻本:将原书拆散,然后作为版样直接粘贴于版上上版;
● 历史:影刻的方法是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不久就出现了。但宋元两代,还是雕版印刷初步繁荣时期,故极少有复制前代图书的做法。影刻本的大量出现主要从明代中叶开始,一是由于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形成的社会风气,反映在刻书上就是尊崇宋本,刻意摹仿;一是明代中叶官府有令严禁窜改旧版文字行格的政治原因。清乾嘉年间,由于考扰学的盛行和校勘学的发达,影刻古本之风又重新兴起。进入民国以后,西方印刷术占据了主导地位,雕版印刷逐渐淘汰,这种情况反而激起一些大藏书家的存古之心,影刻古本、旧本之风又再兴起。其影刻本数量之大,质量之精,价值不可低估。
二、活字本:用活字印刷方法印制的图书。
① 泥活字:最早的活字印刷是采用泥活字。是北宋庆历年间由毕升发明的。
② 木活字:最早制作木活字并用来印书的是元代的王祯。明代,木活排版图书之风大盛,苏杭等地均有活字刊行。到了清朝,木活字全国通行。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乾隆帝嫌“活字”不雅,赐名曰“聚珍”版,故活字又常称作“聚珍”。
③ 铜活字: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开始流行,以无锡的华家﹙会通馆﹚和安家最为有名。
弘治三年﹙1490﹚《宋诸臣奏议》: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
清雍正内府《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铜活字印本。
④ 锡活字
三、套印本
① 套版印刷:同一块雕好的上,将不同的内容部分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进行印刷。
② 套版印刷:将一叶书不同内容分别刻在几块版式大小相同的书版上,每块书版涂一种颜色,逐版加印到同一纸张上。
③ 彩色印刷:
⒈“饾版”: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色刻成一块小木版,然后逐色依次套印或叠印,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彩色画面。因一块块小印版形似五色小瓶“饾钉”,故得名。
⒉“拱花”:用凸凹两版,将纸夹在中间,互相嵌合,白纸压成凸起的图形,用来表现画中的山水、流云、花乌,极富立体感。
代表印家:明万历湖州齐伋印本、湖州凌濛初印本
四、写本
稿本:作品的手写原本,一般又分为手写本、清稿本和上版稿本。
抄本:指根据底本传录而成的副本,又称“传抄本”。
写本:狭义写本指除抄本和稿本之外的以手写形式成书的本子。
五、拓本
第三节  近代的主要版本类型
一、铅印本
二、石印本
三、胶印本
四、影印本
五、油印本
六、复印本
第四节  其他的重要版本类型
一、批校本:图书写成或印成后又加批评、校订文字的本子叫批校本。单有批评叫批本,单有校订者叫校本。有的批校文字系从别的版本上照样抄录而来的,叫过录批校本。
清代“两批”:“顾批”顾千里“黄批”黄丕烈
二、百衲本:用各种不同版本的残本接着而成的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图书。
“衲”是古代僧人用许多方块布头补缀而成的衣服,如袈裟,僧人称“百衲衣”。“百衲”称呼版本,始于钱曾《读书敏求记》:“此本乃集诸宋版共成一书,大小长短各种咸备。李沂公取丝桐之精者,杂缀为一琴,谓之‘百衲’,予亦戏名此为《百衲本史记》,以发同人一笑焉。”
三、书帕本:书帕本乃因多与绢帕、绸缎等物一起作为礼物馈送于人而得名。价值不高。
四、纂图互注重言重意本:是一种科举考试用书,目的是让考生易懂易记,掌握书的文字内容。
纂图:纂者,绘也。即是插图本。
互注:就是在一书某句文下,注出他书所引该名之文。
重言:就是在一书某句文下,将本书中其它篇章里文字相同的词不句一一注出。
重意:就是在一书某句文下,注出本书其它篇章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句。
五、巾箱本﹙袖珍本﹚:巾箱本即因其体积较小,可放在巾箱中承受身携带而得名。清乾隆年间,武英殿修书处秉乾隆帝意旨,用刻印经史大部头书剩余的零碎木料,刻印了10种袖珍本书《古香斋袖珍十种》,此后袖珍本之名日渐流行,最终取代巾箱本的称呼。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版本评价
第一章  “善本”的评价标准
① “善本”始见于宋代,且使用非常普遍。最初的含义就是指那些校勘精审,文字内容很少舛误的本子。
② 明清两代,由于宋元本书日渐稀少,也由于宋元本书确实质量较好,社会上佞宋崇元之风兴起,宋元本书无论好坏,均视为“善本”。便实际上有偏偏偏重版本之旧的错误。
“汉书-河间献王传”有云:“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朱弁“曲洧旧闻”说:宋人“穆伯长好学古文,始得韩、柳善本,欲二家集行于世,乃自镂版,鬻于相国寺。”
叶梦得“石林燕语”说:“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
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校勘,故往往皆有善本。”
宋人对善本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一句话:
“凡书籍必须精加雠校方为善本,否则便是俗本、劣本。”
明清两代学者对善本的界说大致与宋人相同。
清-张之洞给善本提出了三条标准,比较合理。
张之洞“书目答问-𬨎轩语-语学篇”:
“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误之本也。善本之义有三:
一曰足本〔无阙卷、无删削〕,二曰精本〔精校注〕,
三曰旧本〔旧刻旧抄〕。”
钱塘丁丙对什么是善本也提出了四条标准:
一是旧刻;二是精本;三是旧抄;四是旧校。
丁丙四例,略足本,而特标旧校于精本,特指明刊,实较张氏所标三义,更为精到。
③ 《辞海》:“凡书籍精加校勘,错误较少者,称为善本。旧刻本、精抄本、精校本、手稿、旧拓碑帖等,通常亦称为善本。”
④ 现代•李致忠《善本浅谈》:划分“善本”的“三性”原则: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
1.历史文物性。
“所谓历史文物性,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古书版印、抄写的时代较早而具有历史文物价值。
二是指古书可作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献实物见证而具有某种纪念意义。”
2.学术资料性。
“所谓学术资料性,除了指经过精校细勘,文字上讹误较少和经过前代学人精注精疏的稿本、写本、抄本、印本以外,还应包括古书中那些在学术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或在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资料方面,有比较集中、比较完善、比较少见的稿本、写本、抄本、印本。”
3.艺术代表性。
“所谓艺术代表性,主要指那些能反映我国古代各种印刷技术的发明、发展和成熟水平;或是在装帧上能反映我国古代书籍各种装帧形制的演变;或是用纸特异,印刷精良,能反映我国古代造纸工艺的进步和印刷技术水平的古书。”
⑤ 1978南京《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编辑工作会议,制定了更为明确的“九条”,作为具体工作中掌握的标准: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与散叶〕
2.明代刻、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散叶〕但版印模糊,流传较多者不收。
3.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8.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
9.印谱明代的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的收,一般不收。

第二节  版本评价的一般标准
一、文字内容的评价标准
1、内容完整,没有删削或残缺的现象。以不残缺未加删削者为优。
2、内容准确,很少或较少在传抄和刻印中发生的错讹脱衍等文字错误。
3、内容有其特色,或具有其他版本所没有的重要内容。
二、历史文物的评价标准
1、时代久远。
2、制作精美,工艺先进。
3、流传稀少。
4、经名人收藏、加工。

第三节  历代版本的评价
一、五唐五代版本评价
内容多为佛经,历书,韵书及民间常用的阴阳、五行、占收、相书之类的杂书,质量低劣。较优者如咸通九年《金刚经》、五代监本《九经》:采用了经文、注文合刊,经文用大字,注文用小字的格式,为后世的标准格式。
二、宋代版本评价
优点: 1.比较接近古书原貌。
2.大多校勘精审
3.书法优美,各具网络,同时又是艺术品。
4.用墨质量较高,外表美观,经久不坏。
但宋版书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优有劣。宋以来儒者只求义理,于字句多不校勘,南宋时,儒生荒经蔑古,不遵古书法度,影响到书业,就是助长妄改古书做法漫延。
从刊刻者论,则官刻本、家刻本质量较高,文字错误较少,而坊刻本较差;
从刊刻年代论,南宋刻本不及北宋;
从刊地论,浙本,质量最好,蜀本次之,建本最差,麻沙本几乎是与劣本同义词;
从流传情况论,蜀本由于宋元交战,传世最少,最为珍罕,浙本稍多,建本传世最多,价值相对最低;
三、元代版本评价
1.元代继宋而起,故在宋本已亡佚的情况下,元本即成为一书现存最早的版本。
2.元代翻刻古书,选用底本比较谨慎,故同一种书,元代的翻刻本质量往往胜过现存的宋版书。
3.元代各路儒学和书院刻本校勘精审,质量较高。
4.元刻本写刻皆精。刻书仍讲究书法,多请名手写上版,刻工技艺也很高。字体多仿赵孟𫖯体。
缺点:1.刻书营业性质显著,刻书工艺较为粗糙,不及宋本精细。
2.版式局促,文字不分段落,天头地脚狭窄,缺乏美感。
3.用纸用墨质量下降,有墨秽浊,触手便污。
以刻者论,兴文署刻本最有名,书院本质量最好,坊刻本质量最差;
以地区论,平水刻本质量最好,浙本次之,建本最差;
四、明代版本评价
1.洪武—弘治:所刻浑穆,淳朴,字体凝重,版心宽大,几可与宋本相媲美;
2.正德—嘉靖两朝:所刻书多书口精,纸张洁白,字大宜读,人多宝爱之;
3.隆庆—崇祯:刻书滥且质量差;
① 校勘不精:如明未毛晋汲古阁
② 任意删减,改窜原书
③ 用纸由棉纸变为竹纸,竹纸薄脆光滑,偏黄,不及棉纸洁白,耐印经久
以时间论,明初、中优于明未;
以地域论,嘉靖前,江苏吴中为好;万历后,浙江湖州、新安、安徽等地质量较高;福建刻本最多且质量最差;
五、清代版本评价
优点:1.校勘极精,文字内容准确可靠程度上胜于历代版本。
2.写刻本校刻俱精,堪称佳品。
3.多影宋元本,保存了宋元本原貌。
缺点:1.整体上给人一种拘谨压抑之感,缺乏活泼多样的风格和豪放的气魄。
﹙以硬件字宋体居多,字体呆板学生,版式局促,即使是写刻本,也是柔美秀丽有余,刚劲之气不足﹚
2.道光后刻书质量下降。
六、近代版本评价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版本鉴定
第一节  鉴定古籍版本的一般方法
一、考证法
1.牌记:印有说明版本情况的文字。
如:南宋廖氏彩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卷一末有花墨围牌记“世彩廖氏刻梓家塾”,篆体,双行书写。
2.封面:古籍封面实质相当于现代图书的扉页,也叫书名页。
3.序跋:书前序文,书后跋文。
4.避讳
5.刻工
6.题跋:古人见到或收到自己喜爱的书籍时,常常在卷首或卷尾空页上写下一段文字,称为题跋或题识。
7.藏章印记
8.其它文字资料
二、直观法
1.装订形式
2.版式
3.字体
4.刀法
5.纸张
6.墨色
7.藏印
三、对勘法

第二节  刻本的鉴定

第三节  其它版本类型的鉴定

第四节  伪本及其鉴定
一、作伪的种种情况:
1.以残充全
2.以近充远
3.伪造名人批校藏本
4.以丛书零种充单刻本
5.以常见书充罕见书
6.以抄本充稿本
二、作伪的具体手法
1.挖改描补
2.撤去序跋,割掉牌记
3.伪造名人批校题跋,伪钤名人藏章印记
4.梁纸造蛀
5.改变装帧形式﹙线装改为蝴蝶装或包背装﹚
第五节  现代图书的版本鉴定
1.出版者鉴定
2.出版地鉴定
3.出版时间鉴定
4.版次印次鉴定
5.非正式出版物的版本鉴定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版本源流
一般来说,一书的各个版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系,并分别有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这些有着某种相同或特征的版本即可划归于同一版本系统。这些特征一般表现在各本的书名、卷数、次要作者、文字内容、版式行款等方面。
祖本:一般是指一书各种牒自出的最早印本,但通常人们也将一书中形成某一版本的系统的最早本子称为该版本系统的祖,具有广狭二义。
● 版本源流的几种研究模式:
1.通论一书各本之发生、发展的源流。
2.研究某一版本在该书版本源流中的地位、价值。
3.专门研究一书某版本系统之各种版本。
4.重点研究一书现存版本的发展源流。
5.对仅有记载而尚未发现版本进行专门的研究。
6.考订某两个或几个版本之间的关系。
● 考证方法与步骤
1.查找有关各种目录资料,找出研究对象之书的各种版本说明,并予以适当的记录和认真的分析;
2.根据目录资料所提供的线索,查阅一书的各种现存版本,通过对其序跋、题记、书中文字内容及版式、行款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查考其版本源流;
3.综合各种有关一书版本的记录,总结归纳其版本源流,并利用各种方式,记录其研究成果;
成果常见方式:图表式、提要式、论言语式、专着式、附录式、资料汇编式
已绑定手机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9-10-17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版本对勘
版本对勘就是对一书各种具体版本所进行的实际的比较鉴别工作。
校勘学的的“校勘”VS目录学中的“对勘”
校勘对勘
工作目的发现、纠正图书的文字错误,以恢复书的本来面目。了解版本的真实情况,理清一书各本间关系,评定各本的优劣高下。
工作方法完整的、全面的校勘
四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选择关键、有代表性的若干处进行比较
两法:活校、死校
工作程序应选选定底本,参照他本校勘无须过多准备
工作内容仅限于图书文字内容的校勘除文字内容的校勘外,各本间的其它差异:如分卷不同,附加资料不同,版式行款、装订字体、用纸各种形式特征差异皆进行比较
对勘方法:死校法、活校法
叶德辉《藏书十约》:“死校者,据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几字,钩乙如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虽有误字,必存原文。顾千里广圻,黄尧圃丕烈所刻之书是也。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阙文;又或错举他刻,择善而从,别为丛书,板归一式。卢抱经文弨,孙渊如星衍所刻之书是也。”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怎样进行校书》中将常见情况和注记方式,归纳为10种:
1.凡文字有不同者,可注云:“某,一本作某。”(或具体写明版本名称)
2.凡脱一字者,可注云:“某本某下有某字。”
3.凡脱二字以上者,可注云:“某本某下有某某几字。”
4.凡文字明知已误者,可注云:“某当作某”。
5.凡文字不能定其误者,可注云:“某疑当作某”。
6.凡衍一字者,可注云:“某本无某字”。
7.凡衍二字以上者,可注云:“某本某字下无某某几字”。
8.字倒而可通者,可注云:“某本某某二字互乙”。
9.字倒而不可通者,可注云:“某本作某某”。
10.文句前后倒置者,可注云“某本某句在某句下。”
但其它如版本的版式、行款、装订、字体、用纸等形式方面的牲,也在其比较之列。对勘时,不需作任何版本改动,而只是列出各本各方面异同即可。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