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97|回覆: 0

[思維啟發] 為什麼一山不能容二虎?再探四則關係理論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20-6-21 11: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語有云,一山不能容二虎,好女不嫁二夫。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為何一山不能容二虎。

在知乎裏有那麼一個問題:如果古代中國曾多帝共治,會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和一山多虎共存相當,人類畢竟是靈長動物,具備動物所沒有的人性,說不定人類社會是可以同時被多個帝王統治的吧。

有這個可能性嗎?我們來看看一個真實發生的案例:

這個故事曾經被拍成電影的。

曾有幾十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在遭遇某事故之後,倖存於太平洋的某個荒島上。自此,女人與食物就成了公眾的必需品,也成了稀缺品。

必需品是人的基本利益,稀缺品,即意味着利益的衝突,有衝突,就需要權力管理去支配管理。

這一群人,都是西方人,在沒有經過人文教化的情況下,他們使用了契約,即大多數人的共同意見來作為權力的合法依據。

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權力產生機制,因此,這個小群體一直都能和諧相處。

隨着時間的推移,眾人對於女人的欲望與日俱增。某日,不知如何島裏如何多了幾把槍,其中有兩支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在欲望遞增的情況下,人們對權利的要求也是遞增的。大家在既有的權力機制之下,又都沒有能力去打破,既有的和諧局面應當是會持續存在的。但多了兩支槍之後,情況大反轉。

槍支分別被甲和乙持有,在絕對武力優勢面前,原有權力機制直接粉碎,甲乙成了一山中的二虎。

山有二虎,但女人卻只有一個,那麼此二虎是否能夠像先前那樣,形成一個和諧的兩人權力分配機制呢?

顯然是可以的,但是在無法滿足的欲望面前,這種機制十分脆弱!

某夜裏,女人的歸屬權直接導致了權力機制的失效,甲被乙開槍打死!

二虎並為一虎。

乙擁有兩支槍支之後,由於獨裁,不再吸納任何人的意見,導致了權力的產生失去合法性,眾人直接起義,謀劃推翻並打死了乙。

甲和乙的前車之鑑,讓眾人看到,和諧相處的不易,畢竟在欲望面前,生命才是第一位,二虎比一虎更有利於和諧局面的持續。

丙和丁分別擁有了槍支。

人性之惡繼續發揮作用,權力再次高度集中到丙丁手裏,歷史重演,無法滿足性慾的丁被丙擊斃。

丁擁有兩支槍,社群再次陷入獨裁,然而由丁吸取了乙的教訓,變得小心翼翼,在絕對武力優勢面前,眾人為了珍惜生命不再輕易結團起義。

至此,一開始的多數人共同意見產生權力的機制已經消失了幾年的時間。大家雖然都厭惡獨裁,卻人人心裏都有個獨裁的想法。

這個故事的後來,丁被推翻,槍支被毀滅,但權力的欲望已經無法抑制,使用武力維持個人權利高於其他人,成為常態。

以上的敘述中,許多分析推演是筆者個人的看法,與故事本身原無關係,但這個分析扮演,不無道理。

這是沒有人文的情況下,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典型案例。題外話:這個故事還說明一個道理,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下一句,好女不嫁二夫。

那麼,在我國歷史上,有沒出現過,多個帝王同時統治的案例?

很遺憾,答案是沒有。

知乎網友的回答中,提到了周厲王的案例,但那也不是多帝王共治,只是暫時的權力讓渡。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大把,但不算是共治。因為在這些案例裏面,同一時間,只有一個最高權力機關在發揮作用。

帝王代表着整個社會的公義,而公義的背後,是巨大的利益。公義與權利是對應的,而且是正相關。一個縣官所掌持的縣級公義,低於一個州牧的州級公義。

筆者以為,公義、利益、權力、職責四者的關係,是陰陽五行關係。

四則關係理論圖

四則關係理論圖

四則關係理論圖

上圖中,公義、權力、利益、職責四則關係,是五行關係,公義與利益、權力與職責又分別互為陰陽關係。

在現實政治機制裏,公義的具體含義、解釋、執行,都只能由一個機關提供意見,如果多個機關同時提供意見,必然會產生衝突,而且難以協同——當然,這個機關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機構,如果是一個人,比如帝王、主席,如果是一個機構,比如主席與副主席之類。

公義的範圍越大,所背負的利益越巨,由一個機構掌持天下公義的機制就越難運行。在主席與副主席這樣的案例裏,在五帝時期出現過,在三代、秦漢以下,漢唐宋明都 出現過,一般都是帝王暫時隱匿,或不擁有權力,轉由幕後垂簾執政,但一旦帝王重新掌政,就是對之前垂簾執政的群體實施誅滅的懲處。

在人文社會裏,公義必須是正當的,否則公義所背負的利益,就會被不斷侵蝕瓜分。這樣就要求有具體的法人或自然人承擔責任。如果是單個帝王,或單個主席掌持,那麼職能責任就有所歸屬,旁人無法染指(染指則是謀逆僭位)。如果副主席與主席具有同等的權力,掌持同級的公義,其職能責任就會無法確定,權力、職能、責任一旦無法相對應,權力機制就無法運行。

由此可見,即使在人文社會,一國也是不能由多位帝王共治的,一山不能容二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