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8|回復: 1

[儒家学说] 陶扬鸿读论语·学而第一·之四

[複製鏈接]
陶扬鸿 發表於 2020-6-22 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学而第一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曰:贤贤易色最难解,朱子解为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余以为未妥。贤贤易色,乃见人操行之贤而忘人之妍媸。或为人好善之心诚,彼虽丑,不以为意;彼虽美,亦不以为重也。人苟重内修,而忽外表,则德之至也。竭力以事父母,孝之至也;委身以事君,忠之至也;言而有信,义之道也。有此四德,实学之至,他人虽谓之不学,吾必谓之学也。或为天性纯良之人,虽然不学,而暗与道合,他人所谓不学者,未熟于礼文也,吾谓之学者,以其合于仁义也。仁义为本,礼文为末,可见子夏之重质也,然若复习以礼文,岂不更成文质彬彬之君子?有质而无文,恐不免于野。朱子谓子夏此言未免生废学之弊,不如圣人圆融,诚然。

解说: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为孔门十哲之一,以文学著称。孔子殁后,于魏国西河讲学,魏文侯尊以为师,段干木、李悝、吴起皆为其弟子,子夏后学流为法家。

此章盖对某人而言,大意是此人能做到贤贤易色,且事父母尽孝,事君尽忠,交友有信,他人虽说他未学,但我是相信他是学了的。关于『贤贤易色』,有三解,一解是贤人之贤而变易脸色,以示对贤者的尊敬;二是看重人的品德,不在乎其人颜色的美丑,见德而忘色也;三解是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第一解普遍,第三解乃朱子集注之解,柏杨讥之,吾初亦不信,后读〖朱子语录〗,才知为何如此解。朱子曰:『只变易脸色亦得,但觉说得太浅,斯须之间,人谁不能,未知他果有诚敬之心否,须从好色之说,便见得贤贤之诚处,「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已分明说了。』又曰:『「致其身,竭其力」太重,变易颜色则太轻。』则亦有道理。

衍曰:凡人皆有好色之心,或于显明之中,或于隐微之际,孰能以好色之心好德乎?夫子曰:吾未之见也。子夏曰贤贤易色,岂不难哉!或解曰贤贤而易其颜色,朱子以为须臾而变颜色,人孰不能,而易其好色之心,则好德有诚耳。人有好色之心,亦有好德之心。好色之心,欲也;好德之心,性也。以其好德之心易其好色之心,性以统欲也,凡人则好色之心胜于好德之心,而欲以牵性矣。夫能贤贤易色,存其本心也,本心即秉夷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然则贤贤易色,是达其良知良能,而自去谗远色,贱货贵德,立其大者,则小者去之也。耳目娱于声色,心官润于德性,使心从耳目,则本心有牿亡之患,而人欲长,天理灭矣;心官主乎耳目,则耳目有节制之善,而人欲去,天理存也。从于前者,人至成年则慕少艾,而于父母之思少矣;有妻子则慕妻子,而于父母之爱薄矣,五十而慕父母者,孟子曰唯见大舜,岂不以人欲易流,而本心难久哉!荀子曰:『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于君。』人之常情也,能不易其初心,而好德胜于好色,其唯圣贤乎!至于事父母能竭其力,尽孝也;事君能致其身,尽忠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尽信也,皆反人之常情也,诚难能也,人虽曰其未学,吾岂信哉!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解曰:君子之威,显于其重,君子不以庄重为人,则亵其威;不以庄重读书,则怠其意。轻则亵,重则威,君子为人岂可不自重哉!轻则懈,重则固,君子为学岂可不重哉!君子主之以忠信,希贤而至希圣,不与不如己者为友。友以辅仁,友不如己,则恐无以辅而反为损也。郭隗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无友不如己者,圣人激励君子上进之辞,非绝不如己者之交也。与己不相上下,或胜己之人为友,则学日进,德日长,获益非浅也,若多与不如己者为友,为其短所累,为其行所污,且以长傲,以人皆不如己,则为害也大矣!岂徒交友哉!上之任下亦然。君子交益友,有过而友指之,则不惮改,以保其德,过而惮改,则积过成习,有损君子之威德也。

解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威就是威仪,此威仪非异端流俗所理解的威仪,是蕴藉修养而来,自然庄盛的仪态,一个重字,可见威的由来。威仪是让人敬畏的,墨家、法家不懂这个威仪,法家刑罚以为威,威非其威矣。东晋重臣陶侃曰:「」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实用。君子当正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邪!』〖礼记.曲礼下〗曰:『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孔颖达疏:『天子穆穆者,威仪多貌也。诸侯皇皇者,自庄盛也。』汉成帝虽有穆穆之容,而荒于女色,不能以威德驭服臣僚,而权移于外戚,则为表面之威仪,仪式之学习,非君子之学,非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也,何谓威仪?看〖左传〗有段记载如此解释威仪:

卫侯在楚,北宫文子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卫侯曰:「令尹似君矣!将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令尹其将不免?」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公曰:「善哉!何谓威仪?」对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像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卫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周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训以威仪也。〖周书〗数文王之德,曰:『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言畏而爱之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则而象之也。纣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纣于是乎惧而归之,可谓爱之。文王伐崇,再驾而降为臣,蛮夷帅服,可谓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可谓则之,文王之行,至今为法,可谓象之。有威仪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像,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君子自重其人,而显示其威仪,笃实学习,而使所学牢固。以忠信为主,熊十力先生说:『忠信可以习礼,笃实可以为学。』毋友不如己者,四书集注解释不与不如己者为友,案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必胜己而后为友?似乎矛盾。大概是圣人激励人向上,不要去与小人流俗为伍,染上不好的习气。要与君子为友,与杰出的才俊为友。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王船山〖俟解〗有段解释好:『「毋友不如己者」,安所得必胜己者而友之!必求胜己,则友孤矣。恒人之病,乐友不如己者以自表暴,而忌胜己者不与之友,故切以为戒。人之气质,互有胜劣,动静敏迟,刚柔俭博,交相为胜。忌其相胜,则取近已之偏者而与友,近己之偏则固不如己矣。以其动振己之静,以其静节己之动,以其刚辅已之柔,以其柔抑己之刚,以其敏策己之迟,以其迟裁己之敏,以其俭约己之博,以其博益己之俭,则虽贤不如己而皆胜己者矣。凡见为如己者,皆不如己者也。从己之偏,己既有一偏之长矣,彼无能益而相奖以益偏,此之谓不如己。』

人己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凡闻一善言善行,莫不取法,又不必胜己而后友,则义理不可拘于章句之说。或者解释是不要友不如自己的言行,要以嘉言懿行为友,多吸收嘉言懿行以补充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学问德行,犯了错,而不怕改正,友懿行,则不可不勇于改污行。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解曰:儒佛之辨者在此也,儒家以生立道,佛家以死立道。以生立道,则慎终追远,而重历史文化之传承;以死立道,则寄托来世,而重宗教精神之超脱。终者,人之所易忽,故须慎;远者,人之所易忘,故须追。慎其终所以善其始,追其远所以保其近,慎终而一如初,追远而不忘本,如此民德自归于忠厚。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解曰:温良恭俭让五者,夫子之德也,圣人具太和之气,无矜忿之容,德行充实于内,光辉于外,虽无所求,而侯公自敬之,异于他人有意刻意求之也。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曰:志者,心之向也;行者,身之所守也。夫子过其父,何遽不改父之道,而曰三年不改者,三年戚于心,诚有不忍也。三年不改,于父之情深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解曰:礼以和为贵,和者从容自然也,礼以和人,非以拘人,拘于礼过严,则成束缚,此五四之所以毁礼教也。先王之道,以和为美,小大皆由,有所不行者。然须知和而合,若夫祭祀行阵之礼,庄严肃穆,不以礼节之,则为戏谑,亦岂可行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衍曰:信近于义,则有不义之信乎?要盟非义,而神不听,孔子不守蒲人之盟;恭近于礼,则有不礼之恭乎?恭而过卑,则召人之辱。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曰:求饱求安,禽兽流俗所为也,君子以道自任,守之笃,进之健,堂堂巍巍,壁立千仞,以自别于禽兽流俗。君子敏于事,犹不敢自是,而必慎言,君子之谦也,谦以寡尤,就有道而正,此圣学与异端之辨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解曰:吾虽贫,而不以媚求人,此狷者之节也;吾虽富,而不以骄临人,此达者之修也。守之以节修,进则能贫而乐,富而好礼,乃贫忘其贫,不羡他人之富;富忘其富,不轻他人之贫,而皆安乐于道中,此须一定之境界修行。切磋者切而复磋,琢磨者琢而复磨,此言精益求精。子贡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为足矣,而不知复有更高之义理也,故夫子告之,子贡会其意,而以切磋琢磨对之,善对哉!故可言诗。告诸往,告示已往之圣贤;知来者,启示未来之豪杰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曰:人多患人之不知己,患非所患,人不知己,在人不在己;己不知人,在己不在人。君子求其在己者,小人求其在人者。夫人之不知己,人之失也;己之不知人,己之不智也。不省己之不智而亟求人之失,是谓失本。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0-6-23 03:3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贤贤易色,指贤人相处,在颜色性情上比较平易近人。就是发而皆中节了。所以这些人事父母很好,事君又不错。。。。。这种人,虽然没有学习过如何做贤士,但他们性情如此,我可以说他们是学习过了(言外之意,比学习过的做得还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