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93|回覆: 0

[醫藥臨床] 朱文元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治驗選

[複製連結]
朱萌朱傳龍 發表於 2020-6-1 23: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肝病最突出的臨床表現就是疲倦乏力和不思飲食。常見症狀有右脅肝區脹痛或不適、噁心、厭油膩、食後脹滿或有黃疸、口乾、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黃或有低燒、頭昏耳鳴、面色萎黃無華等。如果是肝硬化,除有肝炎的臨床表現之外,還有腹水、腹壁血管突出、周身水腫、尿少、肝掌、蜘蛛痣等,嚴重者還可能大出血。爲了儘可能早地發現肝病,及時做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上述情況,應該先上醫院檢查B肝兩對半、肝功能、肝臟B超等。

驗案舉例

慢性肝炎病例

范某,男,44歲。2006年6月21日就診。訴1年前出現黃疸,在某醫院診爲急性黃疸性肝炎,曾用中西藥保肝治療,黃疸退而未清。後自覺脅痛腹脹、納呆神疲,多方醫治,效果不顯。2005年3月4日,經某醫院診爲『慢性肝炎』。現面色晦暗,食欲不振,右脅下疼痛,按之尤甚,胸悶腹脹,心煩易怒,神疲體瘦,畏寒肢冷,大便不實,小便色黃,舌邊有瘀點,苔白滑,脈弦細。肝右肋下2cm,脾可觸及。肝功能檢查:黃疸指數8u,谷丙轉氨酶164u,麝濁20u,鋅濁12u。縱觀上症,辨證爲脾虛血虧,肝鬱氣滯,夾有瘀積。治法:疏肝理氣,化瘀利濕。處方:黃芪建中湯加味。用藥:黃芪20g,赤芍12g,白芍12g,桂枝9g,柴胡6g,制香附9g,炙甘草10g,飴糖20g,雞血藤12g,焦白朮10g,川楝子9g,茵陳20g,山梔子9g,生薑3片,紅棗7枚。水煎服。

5劑後脅痛、腹脹略有減輕,食慾稍增。守原方再服7劑,諸恙均有所好轉。仍蹤原方稍事變通,連服12劑後,複查肝功能:黃疸指數6u,谷丙轉氨酶40u,麝濁4u,鋅濁5u。舌上瘀點減半。依原方減去山梔子、茵陳、柴胡,加黨參、枸杞、雞內金、薏苡仁,調治月余而廖。多次查肝功能均正常。

按:本例屬脾虛肝鬱血瘀之陰黃。用黃芪建中湯健脾補虛,調治氣血,加柴胡、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氣止痛;赤芍、丹參、茵陳、山梔子化瘀利濕退黃;增白朮、雞血藤助本方調補氣血。善後又用黨參、雞內金、薏苡仁、枸杞,以健脾益氣、養肝滋陰。

慢性B型肝炎案

厲某,男,54歲。1989年10月6日初診。患者身目黃染,面色晦暗無澤,神疲乏力,四肢欠溫,脘腹脹滿不適,納谷不香,大便溏,小便黃,舌淡潤,脈沉細。辨證:寒濕內阻。治則:健補脾陽,利寒濕。方藥:茵陳20g,生黃芪20g,薏苡仁15g,茯苓9g,澤瀉9g,白朮10g,蒼朮10g,木瓜9g,垂盆草12g,附子6g(先煎)。10劑,水煎服,日1劑。

按上方繼服10劑,諸症好轉。守原方去附子,加黨參12g,懷山藥12g,諸症消失,爲鞏固療效,守上方繼服10劑。隨訪無復發。

按:慢性B型肝炎多爲濕熱毒邪蘊結肝膽,旁及脾胃,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氣血不調。現代醫學認爲,病理變化爲肝損傷、微循環障礙所致。該患者爲脾陽素虛,濕從寒化,寒濕內阻,陽氣不宣,宜健脾利濕湯治療B型肝炎。方中白朮補脾健胃,除濕祛寒利水;蒼朮健脾燥濕;薏苡仁健脾滲濕,脾胃得健,即能促進運化水濕,使寒濕之邪得到清除;黃芪補氣利水,通過健脾扶正,使體內精氣旺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又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肝組織修復和肝細胞的再生。方中的茵陳清利濕熱;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木瓜去濕熱;垂盆草利濕退黃,降酶。通過利水滲濕,寒濕之邪可從小便排出體外。故古代醫學有『治黃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說。

肝硬化案例

李某,男,29歲,2005年7月8日初診。右脅疼痛,觸及硬塊。診斷:症瘕積聚(西醫稱爲肝硬化)。治療不見好轉,病情加重致肝昏迷。刻診: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時而抽搐,黃疸、腹水,前胸後背皮膚有片狀出血點,伴血便,體溫39℃,舌苔黑黃,脈浮數澀。辨證:邪入營血。治則:清營涼血消斑,醒神開竅。方用羚羊鉤藤湯、犀角地黃湯送服安宮牛黃丸:羚羊角粉6g,鉤藤12g(沖服),天麻9g,石決明9g(先煎),桑葉9g,石菖蒲9g,茯苓9g,水牛角15g(代替犀角),生地20g,芍藥9g,丹皮9g, 三七6g(沖服 ), 地黃9g(炒), 安宮牛黃丸1丸(北京同仁堂)。6劑。水煎服,日1劑。

8月22日二診:6劑後神智清,前胸後背瘀斑消隱,精神漸佳。唯有體溫仍39℃。故原方不變續服6劑。

8月28日三診:6劑服完體溫正常,面黧黑色黃,脅痛腹大如鼓,下肢水腫,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胖有齒痕,苔中灰黑,舌底有瘀斑,腰酸耳鳴如蟬,脈細滑澀。辨證:脾腎陽虛,肝血瘀滯。方用大黃䗪蟲丸、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湯、五皮飲加減:附子60g(先煎,開鍋2個小時或以患者嘴不麻爲度),炮姜15g,黃芪15g,力參15g,白朮10g,熟地10g,山藥15g,五味子9g,山萸肉10g,雲苓13g,澤瀉12g,土鱉蟲30g,桃仁30g,虻蟲20g(炒),蠐螬15g,炒水蛭15g,杏仁9g,醋白芍12g(炒 ),甘草 10g,陳皮9g,茯苓皮30g,生薑皮6g,桑白皮9g,大腹皮50g,當歸10g,枳殼10g,柴胡12g,焦三仙各10g,蒲黃20g(炒),大棗6枚。20劑,水煎服,日1劑。

9月3日四診:患者自述上方服用至6劑時,右脅疼痛轉成滿腹疼痛,疼痛程度減輕。服用至14劑時,藥後30分鐘腹瀉,黑色大便1天4次,而後1天1次正常,水腫消,腹痛止,偶有針刺樣疼痛一瞬而過。【素問·六正紀元大論篇】記載: 『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此方藥已中的,即將蠐螬、土鱉蟲、水蛭猛烈之藥去除,恐其傷正,加太子參、黨參。上藥服用90餘劑而愈,回訪身健。

按:本案病機爲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氣滯血瘀,水停腹中,藥中用大量附子振萎靡之陽非大劑量而不效,用五皮飲退下焦之水停,用補中益氣乃宗仲景之法,【金匱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加焦三仙消食導滯;加枳殼防止補益太過而生中滿;大黃䗪蟲丸,活血破瘀,消症除瘕。四方共謀合力,何愁疾之不愈。

肝硬化晚期案例

張某,女,40歲,2010年2月18日就診。患肝炎7年,一年前消化道大出血後出現腹水,入某醫院治療,診爲『肝硬化晚期』。因腹水旋減旋漲,齒齦鼻腔持續出血,乃出院前來就治。診見面容黃浮,下肢浮腫,腹脹如鼓,牙齦、鼻腔滲血,頃刻滿口,唇周血痂,肌膚顯現赤絲血縷,舌質淡紅,苔少而潤,六脈虛細而弦。每日服雙氫克尿噻以維持尿量,但仍尿少次頻。診斷:肝硬化晚期。治則:滋陰利水,化瘀止血。處方:豬苓湯加減。用藥:豬苓10g,澤瀉12g,滑石15g,茯苓15g,阿膠12g(烊化),蒲黃炭12g,白茅根15g,赤芍9g,白芍9g,小薊炭12g,骨碎補10g,當歸12g,青皮9g。水煎服。另服斷血流片5片,日2次。

服上方6劑後,尿量漸增,腹水漸減,浮腫不著,出血減少。經複診4次,皆在豬苓湯加活血化瘀止血藥的基礎上,增減消導健運藥,先後共服藥1月余,腹水完全消退,出血完全控制,後用黃芪、茯苓、阿膠三藥常服鞏固,至今追訪一年半,病情穩定,康復良好。

按:肝硬化晚期患者,爲控制其腹水,多需長期或定期自服小量雙氫克尿噻,以維持一定排水量,但常易發生不同程度的低鈉現象。中醫認爲久利必傷陰。有報導豬苓湯對低鈉有緩解作用,並能增加藥量,故實爲對證之方。

消渴並肝硬化案

薛某某,女,55歲,2013年6月17日診。糖尿病史14年,現每日打2次胰島素,血糖仍不穩定。肝硬化病史10年,脾大5年,近3年來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多次肝性昏迷,幸得醫院及時搶救。大腦反應能力、記憶力明顯下降。現服用多種西藥,肝腎功能下降,慕名前來就醫。刻診:面色萎黃,兩目少神,脅痛伴胸悶、氣短、善太息,納呆,頭暈頻發,失眠多夢,下肢浮腫,時有拘攣。小便黃,量少。舌淡胖,苔薄白,脈沉弦細。空腹血糖:8.93mmol/L,血常規:白細胞2.28×109/L,血小板27×109/L,總膽紅素70.1µmol/L。MR診斷報告:肝硬化,脾大;肝臟多發囊腫;脾靜脈與腎靜脈迂曲增寬;脊柱左側曲張血管影。診斷:(肝鬱脾虛型)鼓脹;(氣陰兩虛型)消渴(西醫診斷:肝硬化、糖尿病)。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益腎、益氣滋陰。用藥:當歸12g,白芍15g,赤芍15g,柴胡12g,雲苓30g,白朮12g,蒼朮15g,鬱金15g,枳殼10g,砂仁10g,炒酸棗仁30g,首烏藤30g,合歡皮30g,車前子30g,西洋參10g,大腹皮10g,黃芪30g,白茅根30g,豬苓18g,元胡15g,黃連12g。取10劑,每日1劑,水煎服。

6月28日複診:精神、飲食、睡眠稍有改善,大便質稀,原方去黃連,加木瓜10g,丹參24g,取10劑。

7月10日三診:空腹血糖:6.6mmol/L,血常規:血小板39×109/L,總膽紅素47.8µmol/L。此後朱文元根據患者描述,隨症加減,及時以快遞的方式將中藥寄去。患者自述這兩年情況都比較穩定,肝性腦病沒有發作過,病情有好轉,精神尚佳。

按: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過食酒熱甘肥或飲食不節,長期超過肝臟的解毒能力,促使肝臟從量變到質變,進而硬變。過剩的毒物還可透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當肝功能不良時,便成爲促發肝性昏迷、肝腦症候群的重要因素之一。肝病患者應根據自己病情的輕重緩急,遵循個性化的飲食原則。(朱萌 山東省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朱傳龍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