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7|回覆: 0

[醫藥臨床] 清氣堅陰治療長期高熱

[複製連結]
趙作偉 發表於 2020-4-13 18: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賈六金是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三、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批山西省名老中醫,首屆全國名中醫。他擅治感染性、發熱性疾病,常能透過現象抓住反映疾病本質的主症做出明確診斷,治療時緊扣病機,善用經方,每收立竿見影之效。

支某,女,13歲,因高熱8個月於2016年4月8日首診。患者於2015年9月在學校病胃痛,經查體溫39°C。自此每天早飯後開始發熱,體溫在38.4~40°C之間,中午12時達高峯,下午4點開始降溫,6點半體溫降至正常。發熱時無惡寒、頭痛、鼻塞,退熱時汗出。患者曾做各種檢查,排除了傷寒、布魯氏菌病、結締組織病、風濕等,未能明確診斷。患者素體弱,食少,畏寒,常覺疲勞,口渴不欲飲。患病前2個月曾因胃痛在醫院做胃鏡診為『胃炎』。月經尚未來潮。下午來診時不發熱,T36.5°C,P 72次/分,BP 100/50mmh克。脈弦細,舌偏紅。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見病理性增大。腹部柔軟未及包塊,胃部輕度壓痛。

診斷:內傷發熱。證屬氣陰兩傷。

筆者治以氣陰雙補、和解少陽之劑,效果不顯。故向賈六金教授求教。他認為患者每於陽氣盛時發熱,陽盛則陰傷,病久氣陰兩傷。治當清氣堅陰,氣陰雙補,囑咐『至少服六劑』。

處方:西洋參6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麥冬10克,生甘草6克。6劑每日1劑水煎服。

7月11日二診:體溫已降至38.4°2天,效不更方,原方5劑。7月18日三診:共服上方11劑,現發熱時間縮短至1小時,11點吃飯,12點開始發熱,12點30分達高峯38.4°C,下午1點即恢復正常。納食可,大便較干,頭已不昏,精神爽利。減去生石膏,余藥減量再予5劑。7月26日其母告知,從7月18日起未再發熱,未再服藥。追訪至2016年9月5日,患者未再發熱,已恢復上學。

這是一例少見的連續高燒10個月的病例。沒有明確的發病原因,經多種檢查不能明確診斷,患者除每日定時高燒外,沒有更多可供辨證的症狀和體徵。

中醫將發熱分為外感和內傷。本案患者屬於內傷發熱。一般認為患者正氣充足才可與邪氣抗爭,故是發熱的先決條件。但本案患者發熱須在吃飯後得到能量補充和藉助自然界旺盛的陽氣才能實現發熱,提示正氣虛弱。患者常感覺疲乏也是氣虛的明證。

賈六金根據患者『每於陽氣盛時發熱』的特點,經過『陽盛則陰傷』的推論,得出病久則『氣陰兩傷』的診斷。依據患者高熱而不惡寒,確定了『熱在氣分』,進而制定了以『清氣』為主的治療原則,選用治療氣分高熱的主方白虎湯和銀翹散。他沒有忽視對『氣陰兩傷』的治療。選用味苦、微甘,性涼的西洋參補氣、養陰,配合味苦性寒具有堅陰功效的黃柏和性寒多汁的知母相須為用,瀉火養陰,退虛熱。由於診斷明確,選方用藥精當,方證對應,藥症合拍,故僅用數劑便使邪熱得去,氣陰得補,取得正氣來復,疾病自愈的效果。(趙作偉 山西省絳縣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