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7|回覆: 0

[醫藥臨床] 『陽氣怫鬱在表』可治銀屑病

[複製連結]
李麗麗張英棟 發表於 2020-4-8 0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傷寒論】第48條:『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從條文『當解之熏之』可知,『陽氣怫鬱在表』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病態。但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創造一種『陽氣怫鬱在表』的狀態可以治療很多陰證銀屑病。

『陽氣怫鬱在表』在【內經】中便有體現,【素問·玉機真髒論】曰『風寒客於人,毫毛畢(筆)直,皮膚閉而爲熱』。金元四大家之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中解釋此句爲『陽氣怫鬱,玄府密閉,鬱熱蒸騰』。

『陽氣怫鬱在表』與『陽氣內蒸而不驟泄』有什麼關係呢?『陽氣內蒸而不驟泄』是廣汗法體現『中』的核心表述,『內蒸』與『不驟泄』相反相成——『內蒸』是聚,『泄』是散,『蒸而不驟泄』便是一種『微微似欲出汗』的『中』的狀態。『陽氣怫鬱在表』通過『陽氣怫鬱,玄府密閉,鬱熱蒸騰』中的『蒸』與『陽氣內蒸而不驟泄』便可以聯繫起來,『陽氣怫鬱在表』可以表述爲『陽氣內蒸而不泄』。

對於容易汗出(『驟泄』)和身體不熱(『陽氣不蒸』)的患者,『陽氣內蒸而不泄』是廣汗法糾偏的一種思路。筆者所在的廣汗法純中醫病房臨床中通過對大量達到『陽氣內蒸而不泄』的患者觀察,發現每一位達到這種狀態的患者可同時伴隨基礎體溫的升高,皮損也會迅速動起來『轉陽』——表現爲紅、癢、新、小、煩。

先來看一則案例:

左某,男,50歲,廣東東莞市人。銀屑病史30年余,曾經廣州、深圳、重慶等多地治療,每次都短暫減輕後更重,絕望之際知道廣汗法。於2019年5月26日入住廣汗法純中醫病房,入院時患者睡眠差,大便日1~2次稀黏,上身汗多,下肢無汗偏涼,不易發熱,皮損(全身散在大量銀白色鱗屑伴瘙癢,皮損厚硬,間有抓痕),舌質暗紅苔白厚膩,舌上有涎,舌下瘀。根據患者病情,辨爲『陰證銀屑病』。入院後圍繞著『陽氣內蒸而不泄』的初期目標,調整生活處方、予廣汗飲食代謝法,結合廣汗法純中醫病房其他中醫治療、同時給予中藥吳茱萸湯、甘草乾薑湯、芪芍桂酒湯等治療,以上方藥『向量隨時調』治療第3天患者基礎體溫明顯升高,身體處於熱而無汗的狀態,皮損出現劇烈瘙癢,隨著瘙癢加重皮損漸變薄,顏色變紅。『陽氣內蒸而不泄』的初期目標達成後,此後治療過程很順利。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後,患者欣喜出院。出院時身體整體狀況得到極大改善:身體輕鬆,精神清爽;入院時的大便稀,出院時大便正常;入院時舌苔黃厚,出院時舌苔薄白;代謝指標都趨於正常;身體較前溫熱;最讓他驚訝的是皮損消退一半以上。2019年6月隨訪:患者精神、睡眠、二便很好,身體明顯較前熱,皮損消退所剩無幾。

此過程患者爲什麼會出現劇烈瘙癢呢?劇烈瘙癢,正是『陽氣怫鬱在表』所致。【傷寒論】23條曰:『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不)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胡希恕在詮釋23條時說:『熱但是不出汗,水分出不來,憋到裡邊就會癢,直到抓破後,水出來癢就止,此種現象正是古人提到的陽氣怫鬱在表之象。』李心機這樣解釋:『此屬太陽傷寒表邪將解之象,此時,本當以小發汗之法,一疏即解。然而,因爲失於小發汗,致使微邪郁表,故出現面色紅赤之象,身癢症狀,此爲陽氣怫鬱在表』(【傷寒論通釋】)。創造這種『陽氣怫鬱在表』的狀態正可以治療陰證銀屑病。

『陽氣內蒸而不驟泄』是中,如果把『陽氣怫鬱在表』作陽的話,『陽氣內蒸而驟泄』和『陽氣不蒸』便是陰。『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治療就是糾偏,偏陰的就需要創造一個『陽氣怫鬱在表』的陽熱症,就是以陽治陰。治療從糾偏開始,最終復正、持中,使身體達到『陽氣內蒸而不驟泄』的中態。

筆者臨床中遇到的銀屑病患者陰證居多,陰證銀屑病從皮損來看:皮損厚、局限、色不紅、不動。除了一部分初發的、播散的、發病急驟的可以再短時間治癒外,大部分需要長時間治療。但治療過程中出現由陰轉陽的極端偏態——『陽氣怫鬱在表』的狀態,治療進程會大大縮短。利用『陽氣怫鬱在表』變化急劇『過動』的陽態打破陰證銀屑病『過靜』的偏態。這便是廣汗法強調的『小病治大病』『陽病治陰病』,希望同道可以引起重視,共同研究『陽氣拂郁在表』的治療作用。(李麗麗 張英棟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