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9|回覆: 0

[醫藥臨床] 持續低熱治驗一則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admin 發表於 2020-5-2 0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李某,女,49歲,自2020年1月初患無名低熱,胃脘灼熱,精神困頓,納差,噁心。於多處醫療機構治療,症狀始終未見好轉。2020年3月14日,初診:患者自述全身不適,持續低燒、體溫一直持續在37.3℃~37.5℃,精神萎靡,頭痛頭暈,兩眼黯黑無神,面色蒼黃,胃脘部發熱且時有刺痛,乏力,納差,噁心、口乾口渴,盜汗,舌體暗淡,兩側有瘀點,舌苔薄黃,脈細數。辨證:胃熱夾瘀,氣陰兩虛。治法:清熱化瘀、益氣養陰。

自擬處方:炒梔子10g,黃連5g,牡丹皮12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焦麥芽10g,檳榔10g,生牡蠣30g,白扁豆12g,生甘草6g,砂仁10g,生地15g,熟地15g,太子參15g,五味子15g,牡丹皮12g,浮小麥60g。3劑,日1劑,水煎服,分2次口服。

2020年3月19日複診:服藥後,諸症大減,患者全身舒適、精神大好,面色好轉、體溫降至正常,頭暈頭痛消失,胃脘部已無發熱、無刺痛,但納差、食後噁心、口乾口渴依舊。辨證為:胃中瘀血漸消,但胃熱尚存,胃熱上逆而致嘔,胃熱傷津而致口乾渴。遂將上方去山楂、麥芽、砂仁,加炒雞內金10g,天花粉15g,藿香10g,姜竹茹10g,麥冬10g。5劑,日1劑,水煎服,分2次口服。

2020年3月26日三診:服藥後,納差、飯後噁心已除,又增盜汗,舌體暗淡、兩側瘀點尚漸消,面色正常,但兩眼仍黯黑無神、舌苔薄黃但已無厚膩。辨證為:胃中瘀熱漸消、氣陰仍較不足。遂將上方增損:炒梔子10g,黃連5g,檳榔10g,焦神曲10g,生牡蠣30g,白扁豆12g,生甘草6g,生地12g,太子參15g,牡丹皮12g,炒雞內金10g,天花粉15g,姜竹茹10g,山茱萸10g,熟地15g,丹參12g。7劑,日1劑,水煎服,分2次口服。服藥完畢後,患者已恢復正常。

按:中醫認為內傷發熱基本病機為陰陽氣血虧虛,臟腑功能失常。患者多處就醫,醫者未查明臟腑陰陽之虛實,故而多治無效。初診時,患者雖然持續低燒,但運用整體觀念,發現其胃脘部發熱且時有刺痛,兩側有瘀點,舌苔薄黃,此為胃有瘀熱,瘀則不通、故而刺痛,瘀留目絡、目失所養,故兩眼黯黑無神;熱傷津液,故口乾口渴;精神萎靡,頭痛頭暈,面色蒼黃,乏力,納差,舌體暗淡,脈細數,此為氣陰兩虛。所以患者持續低熱,實為胃中瘀熱及氣陰兩虛共同導致。故採用清胃熱化瘀血、益氣養陰之治法。用梔子、黃連清胃中熱邪,丹皮清熱化瘀,檳榔、焦三仙、牡蠣、白扁豆、生甘草、砂仁和胃消食健脾,太子參、五味子、生熟地、浮小麥益氣養陰、固陰斂汗,防止出汗太多,更傷津液,而至氣陰更虛。複診時,患者諸症大減、體溫恢復正常,但仍口乾渴,且食後噁心,說明胃熱仍在,且有上逆之趨勢,故加善治胃熱上逆的竹茹、芳香止嘔的藿香以及清胃熱、止渴生津的天花粉,去焦三仙,代之以內金,去生地,代之以清養胃陰的麥冬。三診時,患者食後噁心已除,但又增盜汗,故加山茱萸、丹參,加強滋陰斂汗、清熱化瘀的作用,藥後諸症痊癒。所以臨床遇到低熱的患者,不可一味清熱瀉火,而應謹察陰陽氣血之盛衰,明晰臟腑之寒熱虛實,而後方可抓住疾病之本質,精準用藥,否則前後不循緩急之法,慮其動手便錯。(李志冰 郭曉強)

(註:本文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