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西化,迷信科學,否定或者不承認中醫臨床療效,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很普遍。
中醫療效的客觀事實,只存在於活生生的人,實驗室里看不見,顯微鏡邏輯無法證實,否定了中醫療效,就否定了中醫的正當性。否定中醫療效的情況十分常見,不僅現實之中存在,學術研究中也存在。
學術研究的否定,是以循證醫學、統計學等物理法則為根據,說中醫治好了,是個案,沒有雙盲對照,沒有統計學意義,所以沒有價值。
生命本身是個體真實的生命,不承認個體的真實性,實際上就認為我命不在我,在物理法則,在實驗實證,在統計學,即在科學文化。
中醫的生命理論和辨證論治的臨床模式,早已經過數千年的生命檢驗,證實了生命可靠性,無須雙盲對照來多此一舉。
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中醫認識,『我命在我』為事實基礎,養生和臨床醫療,是個體真實的存在,不是理論數據的存在,否定了『我命在我』,否定個體真實,中醫就失去了繼續存在的理由。
西醫的不治之症,頻死之人,中醫治好了99個,因為個體真實,治療各有不同,治療之前沒有經過雙盲對照的臨床實驗,治療之後也沒有統計學處理的條件,所以都沒有價值。但若死了一個,那就是罪過了,就有意義了,要追責,甚至可能被判刑坐牢。
退休到北京,中醫療效得不到承認或者被否定的情況,更深有體會。有個膀胱癌患者,吃中藥數月,B超看不見陰影了,西醫不是說治療有效,而是懷疑當初診斷錯了。肺癌治療半年,各項癌症指標恢復正常,也不說中醫有效,而是覺得怎麼可能。
有個右頸部淋巴腫大數年,如小鵪鶉蛋,直觀看着十分明顯,吃中藥消散,看不見了,在他的朋友就是不相信中醫能夠消掉淋巴腫塊。中醫療效得不到承認,不僅在醫學界很普遍,就是在病人中也很普遍。
不少醫務人員認為,中醫治不了器質性改變的病,只能調理亞健康,沒有多大的臨床價值。所以,把治未病等同於亞健康治療的學術觀點,風靡整個中醫界,從各個醫療機構蓬勃興起的治未病科,大肆修建的治未病大樓,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為什麼對中醫療效視而不見,為什麼否定中醫臨床療效?沒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循證醫學、生理病理的眼裡,我命的客觀事實不真實、不可靠,統計學處理、雙盲對照的事實才真實、才可靠。
眼見為實。但在循證醫學、統計學的眼裡,只有符合了顯微鏡邏輯的才是事實。
中醫的療效是活生生的人的療效,是自然客觀的生命事實,是『我命在我』的客觀真實,被物理法則控制了思維,被實驗實證擋住了雙眼的人,看不到這樣的事實。
物理法則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但絕不是唯一的認識法則,也不是絕對正確、對所有事物都實用的認識法則;科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但不等於人類文化,也絕不是評判其它文化真理的標準。
恰恰相反,在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生存危機日益加深,各國競爭愈加激烈,健康問題越來越大的今天,我們需要反思:科學『科學』嗎?迷信科學的人有『科學』態度嗎?
羅素說,一切確切的知識屬於科學[1]。實際上,羅素並不認為,科學含義就這麼簡單,除了確切的知識體系,科學還有另外一種含義——抽象的、精神層面的『科學』概念:『在思想領域內,清醒的文明大體上與科學是同義語。』 [2]
『清醒的文明』顯然與『確切的知識』不是一回事。『清醒的文明』與『確切的知識』是相對的,應該不同於確切知識的清醒,應該是生命的清醒,是文化精神的清醒,是文化的生存意義、文化的生活作用及其文化與人的關係的清醒,否則怎麼能稱為文明呢?
只有文化,沒有以人為本的清醒,沒有生命意義的明白,沒有生存關係的認識,不能形成與人為善、和平共處的生存關係,能叫文明嗎?
『確切的知識』也清醒,形成科學,認識物質,確立物理法則,不清醒是不可能的。但物理法則為原則的科學,是對非生命之物的認識,是物質本質化的清醒,和『清醒的文明』不一樣。 『清醒的文明』的『科學』,不是『確切的知識』的科學。科學在物,在物質生產,『科學』在精神,在道德,在和諧的生存關係。
『科學』實際包含了求實、求是,尊重自然,尊重客觀的文化態度,是以人為本的文化之道,是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生命第一、生存為先等精神層面的東西。
此『科學』非彼科學。我用『科學』,即在科學加『』號,將人性清醒的文明精神與確切知識或技術的物質文化區別開來。
『科學』是人性文明的代名詞,超越了確切知識的科學含義,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尊重不同文化,有和而不同的胸懷和視野,而不像科學那樣,除了物理法則,沒有經過顯微鏡邏輯,就不承認、不認可。
臨床事實是『我命在我』的客觀事實,要雙盲對照,要統計學處理才看作事實的文化態度,顯然很不『科學』。
自然事實,生命事實、物理事實等都是事實,都要尊重;實驗認識、生命體驗的認識、生命感悟的認識等都是文化,都要尊重。這才叫『科學』。
科學不是文化的裁判官,不能主宰、規定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用科學否定自然客觀,否定『我命在我』的事實,把實驗理論凌駕於生命之上,科學就不『科學』了。中醫學面臨的最大文化問題,就是人們運用科學評判中醫,用實驗理論否定多維聯繫的生命客觀,臨床療效被顯微鏡邏輯給否定了。
文明的基礎是人,是人性,核心是仁、是善,外用是愛,是幫助。人類文明必須要文化,文化的指引、文化的教化、文化的培育。
沒有文化,就沒有文明,但有了文化不一定有文明。文明以人為本,仁愛互助,若是激發貪婪,鼓勵競爭,爭奪物質利益,文化再發達也不能稱之為文明。
文明不是文化的同義詞。文明是精神的進化,是社會的和諧,是生命的尊重,是自然的愛護,人只有去掉了動物性,沒有貪婪的欲望,沒有爭搶的野性,沒有自利的殘忍,才可能有文明。
『科學』基本前提就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活生生的人。知自然客觀的命,知活生生的人,知人的本能之欲,形成了弘揚善而克服惡的文化精神,『科學』文明才會形成。
在『清醒的文明』,物質客觀是客觀,生命客觀是客觀;實驗實證是事實,生命之應也是事實;顯微鏡下真實,自然寒熱也真實,不會因為文化原則,理論規範而被否定。
文明的醫學,尊重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事實,尊重多維聯繫的生命客觀,不否定『我命在我』的個體真實,療效就是療效,不用統計學去否定,不用雙盲對照去排斥。
生命事實不是物質實證的事實,是我自己切身感受到的事實。自覺症狀、脈象、舌象、面色神氣等等,實驗室之外的客觀,皆是生命真實的事實。
生命事實反應生命客觀,比物質實證的事實更加具有生命可靠性。物質實證不是生命客觀的,是外在於我命、主觀認定的。從實驗主觀到我命客觀,既存在巨大的生命距離,客觀性認同的實際對象還截然不同。
[1] [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上冊,何兆武 李約瑟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7頁 [2] [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上冊,何兆武 李約瑟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1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