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6|回復: 0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2征圣诗解1文通圣情志足言文简言达旨博文赅情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15 14:1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2征圣诗解1文通圣情志足言文简言达旨博文赅情题文诗:
作者曰圣,述者曰明,明圣述作.陶铸性情,
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圣人之情,
见乎文辞.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
溢于格言.是以孔子,远称唐世,焕乎为盛;
近褒周代,郁哉可从,此政化之,贵文之征.
郑伯入陈,文辞为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宋置折俎,多文举礼:此事迹之,贵文之征.
褒美子产,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
云情欲信,辞欲巧也:此修身之,贵文之征.
然则志足,而言文也,情信辞巧,含章玉牒,
秉文金科.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
思合符契.简言达旨,博文赅情,明理立体,
隐义藏用.春秋一字,故以褒贬,丧服也以,
举轻包重,简言达旨.邠诗也以,联章积句,
儒行也以,缛说繁辞,博文该情.书契决断,
以象夬卦,文章昭晰,以象离卦,明理立体.
四象也以,精义曲隐,春秋五例,微辞婉晦,
隐义藏用.故知为文,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文有师矣.

【原文全文】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原文】分段释解
(一)

  夫作者曰『圣』1,述者曰『明』2。陶铸性情3,功在上哲4。『夫子文章5,可得而闻』6;则圣人之情7,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8;夫子风采9,溢于格言10。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11;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12。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13,以文辞为功14;宋置折俎15,以多文举礼16。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17,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18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19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20,秉文之金科矣21。  

【译文】
 所谓『圣』,就是能够独立创造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继承阐发圣人学说的人。用述作来培养人的性情,古代圣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孔子的学生说:『孔子的著作是可以看得到的。』就是说,在这些著作里,是表达了孔子的某些意见或主张的。古代圣王的教训,在古书上记载着;孔子的言行,都充分表现在他的教导人的言论里。所以,对较远的,孔子称赞过唐尧之世,说那时的文化兴盛焕发;对较近的,他赞美过周代,说那时的文化丰富多采,值得效法。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春秋时郑国攻入陈国,在对待晋国的责问中,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而立下功劳。宋国曾用最隆重的宴会招待宾客,由于谈话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事业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孔子赞扬子产,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很漂亮。孔子谈到一般有才德的人时,就说情感应该真实,文辞应该巧妙。这些都是个人修养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由此可见,思想要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诚而文辞要巧妙:这就是写作的基本法则。 
 【注释】
  1 作者:创始者。

  2 述者:继承者。这两句本于【礼记·乐记】中说的:『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3 陶:制造瓦器。铸:熔炼金属。这里用陶铸比喻对人的教育培养。

  4 上哲:指古代圣贤。

  5 夫子:孔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6 『夫子文章』二句: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的。见【论语·公冶长】。

  7 情:感情。这里引申指意见或主张。

  8 方:木板。册:编起来的竹片。这里泛指书籍。

  9 风采:风度神采。这里引申指言论行为。

  10 溢:满。格言:可以示人以法则的话。格:法则。

  11 焕乎:【论语·泰伯】载孔子赞美唐尧的话说:『大哉尧之为君也,……焕乎其有文章。』焕:有光彩。

  12 郁哉:【论语·八佾(yì意)】载孔子称颂周代的话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文采丰盛。

  13 郑伯:郑简公。入陈:公元前548年郑国军队攻入陈国。

  14 文辞为功:当晋国质问郑国为什么攻打陈国时,郑国大夫子产说明了攻陈的理由。文辞:指子产所作正确有理的回答。

  15 折俎(zǔ组):把煮熟的牛羊等切开放在俎上。这是一种招待贵宾的隆重礼节。俎:盛肉的器具。

  16 多文举礼:在宋平公招待赵文子的宴会上,宾主谈话都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学生记下这次宴会的礼仪。举:记录。

  17 子产:郑国执政者公孙侨,字子产。

  18 『言以足志』二句: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足:成。

  19 『情欲信』二句:见【礼记·表记】。

  20 含章:是说蕴藏着文采,引申指写作。玉牒(dié碟):重要文件。『玉牒』和下句『金科』意同,亦即金科玉律的意思。

  21 秉文:指写作。秉:操持。科:条文。

  【原文】(二)

  夫鉴周日月1,妙极机神2;文成规矩3,思合符契4。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5;或明理以立体6,或隐义以藏用7。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8: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9,【儒行】缛说以繁辞10: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11,文章昭晰以象【离】12: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13,『五例』微辞以婉晦14: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15;抑引随时16,变通会适17。征之周、孔18,则文有师矣。  
【译文】
圣人能够全面考察自然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奥妙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写成堪称楷模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也才能与客观事物相吻合。圣人的著作有时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主要思想,有时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有时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的主体,有时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的作用。如像【春秋】就常用极少的文字来赞扬或批评,【礼记】里常用轻的丧服来概括重的丧服:这就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思想的例子。又如【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结成篇的,【礼记·儒行】也常用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的例子。此外,有的文章讲得像【夬】卦所说的那样决断干脆,有的文章写得像【离】卦所说的那样清楚透彻: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还有【周易】中的四种卦象,道理精深,意义曲折;【春秋】所运用的五种记事条例,也常是文辞微妙,意义宛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作用的例子。根据上述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洋与略、隐与显的区别;所以写文章时,或压缩、或加详,要随不同的时机而定;写作上的千变万化,要适应不同的具体情况。所有这些,如果以周公、孔子的文章做标准,那么在写作上就算找到老师了。

【注释】
 1 鉴:察看。周:全。日月:借以概括整个自然界。

  2 极:追究到底。机神:微妙精深。

  3 规矩(jǔ举):法则。规:画圆形用的器具。矩:画方形用的器具。

  4 符契:完全符合。符:古代作为凭信用的东西,以两者相合为凭。契:约券。

  5 该:兼备。

  6 体:主体,指文章的主要部分。

  7 藏用:隐藏其作用,即不明显地表示文章的作用。

  8 丧服:居丧之服。古代丧礼,根据与死者关系不同而着轻重不同的丧服。举轻包重:【礼记】中的【曾子问】和【檀弓】两篇,都讲到以轻的丧服概括重的丧服的用法。

  9 【邠(bīn宾)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全诗由八章组成,每章十一句,是【诗经】中较长的一首诗。邠:同豳。

  10 【儒行】:指【礼记】中的【儒行】篇。缛(rǜ人):繁盛。【儒行】中把儒者分为十六种来论述。

  11 书契:文字,引申指著作。【夬】(guài怪):【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夬』表示决断。

  12 昭晰(Xī西):清楚。【离】【周易】六十四卦之一,『离』表示像火光一样明亮。

  13 四象:【周易】中的卦象,有实象、假象、义象、用象四种,叫做四象。见孔颖达【周易正义】卷七。

  14 五例:【春秋】记事的五种条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汙(yǘ迂,纡曲)』,『五曰惩恶而劝善』(见社预【春秋左氏传序】)。晦:不明显。

  15 术:方法,这里指表现手法。

  16 抑:压止,这里是精减字句的意思。引:延长,这里是加详的意思。

  17 会适:应为适会。适:适应。会:时机。

  18 征:征验。周、孔:周公、孔子。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