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0|回復: 0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50序志诗解3纲举目张古今同异擘肌分理唯务折衷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0-22 18: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50序志诗解3纲举目张古今同异擘肌分理唯务折衷
题文诗:
剖情析采,笼圈条贯,,图,
苞会,阅声,时序崇替,才略褒贬,
知音怊怅,程器耿介,序志长怀,以驭群篇:
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大衍数,
其为文用,四十九篇.铨序一文,为易弥纶,
群言为难,文心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
其亦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
不可胜数.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
非雷同也,势不可异;有异前论,非苟异也,
理不可同.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
唯务折衷,真情辨同,公正别异,非偏非私.
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几乎备矣.
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茫茫往代,既沉予闻;眇眇来世,倘尘彼观.
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
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原文】全文
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攡【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可胜数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茫茫往代,既沉予闻;眇眇来世,倘尘彼观也。  赞曰∶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  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原文分段释解】
至于割情析采12,笼圈条贯13:摛神、性14,图风、势15,苞会、通16,阅声、字17;崇替于【时序】18,褒贬于【才略】19,怊怅于【知音】20,耿介于【程器】21;长怀【序志】22,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23。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24;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译文】
下面再从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概括出理论的体系:陈述了『神思』和『体性』问题,说明了『风骨』和『定势』问题,包括了『附会』以上、『通变』以下的一系列问题,还考察了从『声律』到『练字』等具体问题;此外,又以【时序】篇论述了不同时代文章的盛衰,以【才略】篇指出历代作家文学才华的高低,在【知音】篇十分感慨地说明正确的文学评论之不易,在【程器】提出道德品质和政治修养对作家的重要;最后,用【序志】篇叙述自己的志趣,作为全书的总结。这样,就在本书下篇里边,把文学创作和评论的种种具体问题都大致讲到了。安排内容,确定篇名,一共写了五十篇,恰好符合『大衍』的数目;其中讨论文章本身的,只有四十九篇。


【注释】
  12 割情析采:本书第三十一篇【情采】,论述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情是感情,采是文采,分析指内容和形式。此外,如【风骨】、【熔裁】、【附会】等篇,也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因此,这里以『割情析采』来概括下篇的主要内容。
  13 笼圈:包举的意思。条贯:条理。这两句是指从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中归纳出理论来。
  14 摛(chī吃):发布,引申为陈述。神:本书第二十六篇【神思】论述创作的构思问题。性:本书第二十七篇【体性】论述作品的风格和作者个性的关系。
  15 图:描绘,引申为说明。风:本书第二十八篇【风骨】论述对文意和文辞的要求。势:本书第三十篇【定势】论述作品的体裁和体势的关系。
  16 苞:通包。会:本书第四十三篇【附会】论述对作品内容和文辞的规划整理问题。通:本书第二十九篇【通变】论述文学的继承和革新问题。
  17 阅:检查。声:本书第三十三篇【声律】论述作品的音节韵律问题。字:本书第三十九篇【练字】论述运用文字问题。
  18 崇替:盛衰,指论述文学的盛衰。【时序】:本书第四十五篇【时序】论述文学发展的盛衰和时代的关系。
  19 褒贬:赞扬与指责,这里指评论。【才略】:本书第四十七篇【才略】论述历代主要作家的创作才华。
20 怊怅(chāochàng抄唱):悲恨、慨叹。【知音】:本书第四十八篇【知音】慨叹知音的难得,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文学批评和欣赏。
  21 耿(gěng梗)介:正大光明的意思。【程器】:本书第四十九篇【程器】论述作家的品质问题。
  22 长怀:申述作者的情怀。长,引长。【序志】:说明作者写这部书的用意和全书的安排。
  23 毛目:指概貌,和上文『纲领』略同。毛:粗略。
  24 大易:范文澜注:『大易,疑当作大衍。』【周易·系辞上】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意为推演天地之数,共有五十。京房认为五十包括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马融认为指太极、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均见孔颖达【周易正义】卷七)。【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除【序志】外,论文的共四十九篇。

  【原文】
 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1。虽复轻采毛发2,深极骨髓3,或有曲意密源4,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5,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6;擘肌分理7,唯务折衷8。按辔文雅之场9,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10,圣人所难;识在瓶管11,何能矩矱12?茫茫往代,既沈予闻13,眇眇来世14,倘尘彼观也15。
【译文】

  评论一篇作品,那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综合评论许多作品,就比较困难了。虽然这本书中对文章的表面细节讲得很少,而对重要的问题深入地进行了探讨,但是仍有某些曲折细微的地方,好像就在眼前,却又溜到远处去了;因而论述中未能表达出来的,也就很多了。至于已经写到书中的意见,有些和前人的说法差不多,并不是有意随声附和,而是事理本身不可能有别的说法;有些和前人的说法不同,这也不是随便提出异说,因为按照道理是无法赞同旧说的。所以,无论与前人相同或不同,并不在于这些说法是古人的还是今人的,主要是通过具体分析,力求找出不偏不倚的正确主张来。作者驰聘在文坛之上,挥洒于艺苑之中,有关问题这里差不多都谈到了。不过语言不易把意思完全表达出来,这是圣人也感到困难的;何况我的见识这样浅短,怎能给别人立起什么法度呢。从历代的著作中,我已深受教益;对于未来的读者,这部书也许能供他们参考。

【注释】
  1 弥纶:这个词全书曾用到六次,如【原道】篇说『弥纶彝(yi宜)宪』,【附会】篇说『弥纶一篇』等。这是由【周易·系辞上】中所说『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来的。弥:弥缝补合。纶:经纶牵引。两字连用有综合组织、整理阐明的意思。

  2 毛发:比喻创作中的枝节,即词藻方面的问题。

  3 骨髓:比喻创作上的根本问题,如文原于道、征圣、宗经等。

  4 曲意密源:指深微隐曲的道理。曲:曲折隐微。密:深密隐曲。

  5 雷同:【礼记·曲礼上】:『毋雷同。』郑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

  6 不屑:不顾、不问的意思。

  7 擘(bai掰)肌分理:张衡【西京赋】中曾说:『剖析毫厘,擘肌分理。』(【文选】卷二)指剖析的精细。擘:剖。理:肌理,指肌肉的纹理。这里是比喻对文学理论的分析。

  8 折衷:即折中。折是判断,中是恰当。

  9 文雅之场:和下句的『藻绘之府』都指创作领域。按辔(pei佩):和下句的『环络』都指在文坛上活动。辔:马缰绳。络:马笼头。

  10 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11 瓶:指小的容器。【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礼也。』杜注:『挈瓶,汲者,喻小知。为人守器,犹知不以借人。』挈,提,用小瓶提水,喻智力短小。管:【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窥:看。从竹管中看天,喻见识极狭窄。

  12 矩矱(yuē曰):指文学的法则。矩:匠人的曲尺。矱:度量用的尺子。屈原【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13 沈:深入,指自己学识的加深。

  14 眇眇(miǎo秒):遥远。

  15 倘:或许。尘:污。这是刘勰自谦之词。
【原文】6
  赞曰:生也有涯1,无涯惟智。逐物实难2,凭性良易3。傲岸泉石4,咀嚼文义5。文果载心6,余心有寄。【译文】

  总之,人生有限,学问却无边无际。要理解事物的真象,的确是有困难的;凭着自然的天性去客观地接触事物,那就比较容易了。因此,要如无拘无束的隐居者那样,才能细细体会文章的意义。如果这部书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意,我的思想也就有所寄托了。

【注释】
 1 涯(yá牙):边际。【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同智)也无涯。』

  2 逐物:指理解、掌握事物。

  3 性:指自然的天性。【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杨倞注:『和,阴阳冲和,气也。事,任使也;言人之性,和气所生,精合感应,不使而自然,言其天性如此也。精合,谓若耳目之精灵与见闻之物合也。感应,谓外物感心而来应也。』刘勰在这里强调『凭性良易』,和他在本篇前面所讲『亦已灵矣』的『秉性』有关,也和其自然之道的基本文学观点有联系。

  4 傲岸:不随和世俗,即任性;这里也有无所拘束的意思。鲍照【代挽歌】:『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鲍参军集】卷二)泉石:指隐居山林生活。

  5 咀(jǔ举)嚼:细细品味。

  6 载心:表达其心意。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