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科學原理研究
第三章 人體內部生理平衡與發病原理
第二節 人體內部生理系統及平衡關係
一、中醫陰陽之說的全解析 1、現代社會對『陰陽之說』的理解 (1)說不清的『陰陽之謎』 關於『陰陽』之說,涵蓋中國古代政治、哲學、醫學、易學等方方面面,其影響的深度與廣度在中華文化中可以拔得頭籌。但現代社會常常把陰陽直接與『八卦』聯繫起來,這也是人們誤解『陰陽』就是『迷信』的直接根源;也有些中醫業者試圖把『陰陽之說』搞得神乎其神,製造中醫的神秘性;還有一些搞不懂中醫的『科學人士』竟然將中醫的衰落歸罪於『陰陽之說』。總之曾經風光無限的『陰陽』學說,目前正遭遇無端的非議。 關於陰陽之說的真正寓意,大家的理解各異,直到今天仍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2)現代社會對『陰陽之說』的理解 百度百科對陰陽的基本釋義有六種,引證詳解則多達25條之多。其主要釋義為: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陰陽也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之圖——河圖、洛書、【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理論基礎。簡單說來,從起源上講,中華文明就是從陰陽這一基本要素出發並逐步建立和發展的,經過長期對陰陽的不斷深入認識,形成了中國古代哲學的陰陽論,並從應用的角度出發,引申出一系列涵蓋諸領域的陰陽知識,包括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精神科學等各種範疇。 (3)陰陽之說源於中醫 關於陰陽之說到底是源於『中醫』?還是源於『易經』?我們可以明確的認定,陰陽之說由中醫首創。因為中醫【黃帝內經】的形成年代距今9千年前,而周文王的陰陽六十四卦形成於距今3千年前,因此中醫理論要遠遠早於易經八卦。 (4)陰陽之說的引用 用陰陽之說來表現萬事萬物陰陽的特徵:星球具有對稱性,陰陽具有對稱性,越是高能的陰陽體,對稱性越高。不對稱性的事物,比如:一陣風,石頭,星雲團。陰陽的運動一但停止,萬事萬物都會散開。 用陰陽之說表現中國古代先賢創立的哲學思想:一種本源論,有先天陰陽與後天陰陽之分。古人仰觀、俯察取類比象,將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用陰陽之說表現周易的卦象:孔子所寫的【易傳】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壹體兩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換,不可執一而定象。二者雖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用即出,陰陽即定,二者雖定,亦隨時而變遷。故曰:陰陽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 2、中醫陰陽之說的真正含義 (1)中醫為什麼要引入『陰陽之說』 陰陽之說最早就是中醫的專用術語,其目的就是要描述和定義人體各系統的工作狀態。所謂的『陽』就系統的工作狀態過於旺盛,超出其他器官的需求;所謂的『陰』就是系統的工作狀態過於虛弱,無法滿足其他器官的需求。 陰陽概念的提出是人類首次獲得科學的、規範的對自然進行狀態描述的量化工具。因此中醫引入陰陽之說來描述人體內部各系統的工作狀態,也就是用來描述人體『氣』的狀態。 (2)中醫陰陽之說的實質僅僅是對人體各系統功能狀態進行定性分析 為了科學、準確的形容人體器官各系統的功能狀態,中醫引入陰陽之說描述人體器官各系統的運行狀態。其中正常狀態為陰陽調和,超過正常狀態為陽,低於正常狀態為陰。 至於中醫臨床辯證過程對陰陽的運用,都是在此基礎上的延長。將人體各其他與基本組織,或者對自然界的萬物萬事進行陰陽之分,都是為了中醫師查證、辯證的需要,使中醫診斷與用藥過程更加順暢和便於記憶,沒有其他特定的奇意。 (3)中醫的陰陽之說的數學價值 中醫的陰陽之說的實質就是數學的正數、負數和0。其中陰陽調和就是數學意義上的0,是數學意義上的原點;陽表示正數,但中醫的陽只有趨勢概念;同理陰表示負數,也同樣具有趨勢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雖然認為中醫的陰陽之說的實質就是數學的正數、負數和0,但中醫的陰陽之說並沒有進一步發展為有理數或者實數概念,這是中國古代科學的通病。 (4)中醫陰陽之說的社會價值 陰陽之說從數學原理分析就是推出『0』和正負數的概念,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概念。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陰陽之說不僅僅數學理論,更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源頭。由於陰陽之說比數學概念更加實用,被中國社會廣泛引用、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中醫學界。 二、中醫用陰陽之說對人體器官各系統的活力狀態進行量化標定 中醫用陰陽之說描述人體器官各系統的運行狀態,有定性與定量之分。其中: 中醫用『陰陽』對人體器官與各系統進行定性描述、其中正常狀態為陰陽調和,超過正常狀態為陽,低於正常狀態為陰。 中醫學的陰陽之說有5個狀態,分別為虧、虛、和、火、盛。與之對應的人體器官功能狀態為:嚴重不足狀態、輕微不足狀態、正常狀態、輕微過剩狀態、嚴重過剩狀態。 三、人體內部生理系統平衡與相關制約關係概述 1、人體內部正常運行與三大平衡 中醫認為一個生命體要保持正常成長需要維護三大平衡,任何一個平衡系統被打破,人體運行就會發生異常,如果這種平衡不能及時恢復就將發病、影響人的生命質量甚至生命。這三大平衡系統為: ①人與自然的平衡:中醫專指人對外部世界影響必須有一定的限度,諸如人不可以做超越體力極限的運動、寒冷季節要保暖、炎熱季節要避寒、晚間要睡覺休息、白天要工作活動等,專指人的行為要有限度,否則就會引發人體內部功能失衡。 ②人的心態平衡:中醫專指奇恆之腑可以調整人體各系統的功能變化、影響人體內部功能平衡,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防止人體內部功能出現失衡。因此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可以促進內心協調,確保生命體身心健康 ③人的臟腑平衡:中醫專指人體內部各系統功能平衡,這是人體的基本平衡,前文所述的兩個平衡關係如果失衡也會影響臟腑平衡。人的臟腑失衡會引發各種疾病,中醫理論的核心就是保持或恢復這個平衡。 2、人體內部生理系統平衡與相關制約關係概述 根據中醫理論,人體是由臟腑、基本組織和其他器官所組成,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這些功能各異生理功能是人可以成為現代人類基礎。這也決定了人體機能的整體統一性,決定了它們彼此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繫、相互制約,以維持其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在病理上相互影響而產生複雜的病理反應。這種整體的聯繫或影響,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氣、血、脈的聯繫而實現的,具體表現在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等各個方面。其中: (1)在生理上相互聯繫、相互制約 中醫學認為五臟六腑和皮、肉、脈、筋、骨等形體組織,以及口、鼻、舌、眼、耳、前後二陰等官竅組織之間存在着有機的聯繫,形成一個整體,共同完成人體統一協調的機能活動。而且臟腑組織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是相互分工合作,相互制約調節的不可分割的關係。 (2)在病理上相互影響、相互傳導 病理上的整體觀,主要表現在病變的相互影響和傳導方面。如臟腑功能失常可以通過氣、血、脈而反映於體表;而體表組織器官的病變亦可以通過氣、血、脈而影響臟腑。同時,髒與髒、髒與腑、腑與腑之間,也可以通過氣、血、脈而相互影響,發生疾病的傳導。 3、五臟循環系統相互依存與制約關係 中醫的五臟循環系統是中醫理論的基石,其他所有人體器官與基本組織、對人體施加影響的內外因素、中藥材藥性分析,都是此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五臟循環系統相互依存與制約關係,是中醫理論的核心基礎,體現了人體內部各系統的相關依存與制約關係。 五臟循環系統是由五臟(心、肺、肝、脾和腎)組成的血氣循環系統,其相關依存關係為:心—脾—肺—腎—肝—心。當人體五臟功能都處於正常狀態時,中醫定性為『陰陽平衡』或者『陰陽調和』。其相互依存與制約關係為: (1)五臟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為心→脾→肺→腎→肝→心,也可以理解為五臟功能不足(陰虛)狀態下的相互影響。其相互依存關係為心氣虛則影響脾臟功能,脾氣虛則影響肺臟,肺氣虛則影響腎臟,腎氣虛則影響肝臟,肝氣虛則影響心臟。 (2)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為心→肺→肝→脾→腎→心,也可以理解為五臟功能過強(陽火)狀態下的相互影響。其相互制約關係為心火抑制肺氣,肺火抑制肝氣,肝火抑制脾氣,脾火抑制腎氣,腎火抑制心氣。 四、人體內部生理系統平衡與相關制約關係圖解 五臟循環系統相互依存與制約關係用文字敘述或記憶很複雜,但用圖示表述則非常簡潔明了,便於記憶和應用。因此中醫學在數千年之前都發明了圖示記憶工具,這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陰陽五行圖』。陰陽五行圖同樣也經歷了由簡到繁的過程,歷經數千年的演變直到現代,中醫人賦予其無限的功能,但其本質仍未改變。 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圖見下圖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