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這是強調了以人為本的原則,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辨證並實踐了、弘揚了『道』。 這個原則直接遏止了神本主義的宗教在華夏文化里的萌芽及發展。 孔子這句話是人文思想里很核心的一項內容。 後面的王道禮法,三綱五常等都是建立在中庸的人本原則之上的。為什麼說是『中庸』的呢?因為不是中庸的人本原則,會走向人本的反面。比如有人會質疑,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是為了人的生命和生活啊,但實際上呢? 科學技術確實對人類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健康都極為重要,但是科學技術的過度發展,就在實踐應用(中庸)過程中,挑戰並違反人本這個原則,比如轉基因,核武器,過度的人工智能。這種科學技術是必須摒棄的。 還有農藥等化工業也極度危害了人類生命健康。 馬列主義也是這樣,不能以『理論』為依據,去不顧實際的創造人類社會的活動方式,比如提倡階級鬥爭,就是違反人本原則的,它直接就破壞了社會各階級的和諧相處。階級的存在是普遍的,但是中國社會的階級是可以對流的,不像西方社會那樣永久固化。現代的『百姓』,在古代就是貴族,當時的貴族才有『姓』。而且中國文化有強烈的革新精神,階級之間從來不是固化的,而是對流的,比如通過科舉方式。 也不能像西方宗教那樣過度提倡『平等』原則,否則過度的平等思想,就直接否定了人性的差異性,否定了人文與野蠻的客觀存在,從而引進未化族群,危害人文族群。平等也未必是法治的原則,比如不同的群體就有不同的適用法制,交通事故導致的生命損失,與刑事性質就不同;民事與行政也區別開來,這些都是法律有差等的直接表現。 諸如此類,都是根據中庸的人本原則,在實踐過程中,辨證的應用『道』『理』的現象,充分證實了孔子說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普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