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2|回覆: 0

[道學研究] 【​漢書·志·刑法志】詩解13五聽三刺三刺三宥三赦輒讞近古便民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4-6 17: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書·志·刑法志】詩解13五聽三刺三刺三宥三赦輒讞近古便民題文詩:
禮也,五聽八議,三刺三宥,三赦之法.
五聽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八議也者:
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
三刺一曰,訊群臣也,二訊群吏,三訊萬民.
三宥也者,一曰弗識,二曰過失,三曰遺忘.
三赦也者: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蠢愚.
上罪,梏拱而桎,中罪梏桎,下罪梏之;
王同族拱,有爵者桎,以待弊判.七年,
制詔御史:獄之疑者,或不敢決,有罪者久,
而不論,無罪者也,久系不決;縣道,
官獄疑者,各讞所屬,二千石官,以其罪,
名當報之;不能決者,皆移廷尉,亦當報之;
所不能決,謹具爲奏,所當比,律令以聞.
上恩如此,吏猶不能,奉宣,孝景五年,
復下詔曰:諸獄疑雖,文致於,而於人心,
不厭輒讞.其後獄吏,復避微文,遂其愚心.
至後,又下詔曰:重事;人有愚智,
官有上下;獄疑者讞,有令讞者,已報讞而,
不當,讞者.自此之後,獄刑益詳,
近於五聽,三宥之意.三年復詔:高年老長,
人所尊敬;鰥寡不逮,人所哀憐;其著令年,
八十以上,八歲以下,及孕未乳,師侏儒,
系者,散禁.至孝宣帝,元康四年,
詔曰朕念,耆老之人,發齒墮落,血氣既衰,
無暴逆心,今或罹於,文法執於,囹圄不得,
終其年命,朕甚憐之;自今來諸,年八十也,
非誣告,殺傷人者,它皆勿坐.成帝鴻嘉,
元年定令:未滿七歲,賊斗殺人,犯殊死者,
廷尉,聞得減死.合於三赦,幼弱老眊,
之人此皆,法令稍定,近古便民.義通古今.
【原文】
   【周官】(1),有五聽、八議、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五聽(2):一曰辭聽(3),二曰色聽(4),三曰氣聽(5),四曰耳聽(6),五曰目聽(7)。八議:一曰議親(8),二曰議故(9),三曰議賢,(10)四曰議能(11),五曰議功(12),六曰議貴(13),七曰議勤(14),八曰議賓(15)。三刺:一曰訊群臣(16),二曰訊群吏,三曰訊萬民。三宥:一曰弗識(17),二曰過失(18),三曰遺忘(19)。三赦:一曰幼弱(20),二曰老眊(21),三曰蠢愚(22)。凡囚(23),『上罪梏拱而桎,(24)中罪梏桎,下罪梏;王之同族拱(25),有爵者桎(26),以待弊(27)。』高皇帝七年(28),制詔御史:『獄之疑者(29),吏或不敢決,有罪者久而不論,無罪者久系不決。自今以來,縣道官獄疑者(30),各讞所屬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當報之(31)。所不能決者,皆移廷尉,廷尉亦當報之。廷尉所不能決,謹具爲奏,傅所當比律令以聞(32)。』上恩如此,吏猶不能奉宣(33)。故孝景中五年復下詔曰(34):『諸獄疑,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35),輒讞之。』其後獄吏復避微文(36),遂其愚心。(37)至後年(38),又下詔曰:『獄,重事也。人有愚智,官有上下。獄疑者讞,有令讞者已報讞而後不當(39),讞者不爲失(40)。』自此之後,獄刑益詳,近於五聽三宥之意。三年復下詔曰(41):『高年老長,人所尊敬也;鰥寡不屬逮者(42),人所哀憐也。其著令(43):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及孕者未乳(44),師、朱(侏)儒當鞠(鞫)系者(45),頌(容)系之(46)。』至孝宣元康四年(47),又下詔曰:『朕念夫耆老之人(48),發齒墮落,血氣既衰,亦無暴逆之心,今或羅(罹)於文法(49),執於囹圄,不得終其年命(50),朕甚憐之。自今以來,諸年八十非誣告殺傷人,它皆勿坐。』至成帝鴻嘉元年(51),定令:『年未滿七歲,賊斗殺人及犯殊死者(52),上請廷尉以聞,得減死(53)。』合於三赦幼弱老眊之人。此皆法令稍定,近古而便民者也(54)。
【注釋】  (1)【周官】:即【周禮】。(2)五聽:指審案的五種方法。八議:『指減免刑罰之八種條件。三刺:經三詢而後判決。三宥:罪犯得到從寬處理的三種情況。三赦:三種可以獲赦的人。參考【周禮·秩官】之【小司寇】及【司刺】。(3)辭聽:觀其辭訟,是否理直。(4)色聽:觀其顏色,是否正常。(5)氣聽:觀其氣息,是否平和。(6)耳聽:觀其聆聽,是否準確。(7)目聽:觀其眼神,是否安然。(8)議案:君主之親族犯罪,可議而減免。(9)議故:君主之故舊犯罪,可議而減免。(10)議賢:有賢德者犯罪,可議而減免。(11)議能:有道藝者犯罪,可議而減免。(12)議功:有功勞者犯罪,可議而減免。(13)議貴:爵位高者犯罪,可議而減免。(14)議勤:爲國盡力者犯罪,可議而減免。(15)議賓:君主之賓客犯罪,可議而減免。(16)訊:徵詢。(17)弗識:不審,即不知法而犯罪。(18)過失:無意,即無意之中犯了罪。(19)遺忘:忽忘,即忘記法令規定而犯罪。(20)幼弱:七歲以下的孩子。(21)老眊:八十以上的老人。(22)蠢愚:病呆無知的傻子。(23)囚:有罪而囚禁者。 (24)上罪:重罪犯。『下罪』則爲輕罪犯。『中罪』則介於輕重罰犯之間。梏拱而桎:即梏、拱、桎加於一身。梏(sù):一隻手上的刑具。拱(gǒng):雙手戴的一個刑具。桎(zhi):腳上戴的刑具。(25)王之同族拱:與帝王同族的人犯了重罪,只是雙手共械。(26)有爵者桎:有爵位的人犯了重罪,只是腳上戴桎。(27)待弊:等待審判。(28)高皇帝七年:前200年。(29)獄之疑:疑獄,疑案。(30)道:漢代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新設的縣級行政區。(31)以其罪名當報之:判定其罪名,並批覆縣、道。(32)傅所當比律令以聞:言附上可以比照的律令上報皇帝。(33)奉宣:奉行,宣揚。(34)孝景中五年:前145年。 (35)文致:舞文弄法:陷入於罪。不厭:不服。(36)微文:隱晦諷刺之文。(37)愚:愚弄。(38)後元年:即景帝后元年,前143年。(39)令讞著:奉令將案件上報覆審的人。不當:指原判不當。(40)讞者不爲失:言不追究上報覆審者的過失。(41)三年:即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42)鰥(guan)寡:鰥夫、寡婦。不屬逮:沒有連繫,這裡指獨身。(43)其著令:應該著明法令。(44)孕者未乳:懷孕未產,指孕婦。(45)師:雙目失明的樂師。侏儒:身材矮小的人。鞫系:審訊拘押。(46)容系:收禁而不戴刑具,即散禁。(47)元康四年:前62年。(48)耆((qi)老:年老。(49)羅:同『罹(li)』,遭受。(50)終其年命:言天年善終。(51)鴻嘉元年:前20年。(52)賊斗殺人:指故意殺人及鬥毆殺人。殊死:斬首之刑。(53)減死:減刑而免處死。(54)近古:近於古代法意。
【譯文】
【周官】有五聽、八議、三刺、三宥、三赦的審案規定。五聽:一叫聽言辭,二叫觀臉色,三叫觀氣息,四叫察聽力,五叫測視力。八議:一叫王的五代以內的親族,有罪考慮減免刑罰,二叫王的故舊,有罪考慮減免刑罰,三叫有德行的人,可以考慮減免刑罰,四叫有技能的人,可考慮減免刑罰,五是有功勞的人,可以減免刑罰,六是爵位高的人,有罪可以減免刑罰,七是爲國事勤勞的人,有罪可以減免刑罰,八是前王朝的後人,有罪可考慮減免刑罰。三刺:一是詢問群臣,二是詢問群吏,三是詢問萬民。三宥:一是不審慎,二是無意,三是遺忘。三赦:一是幼小兒童,二是高齡的老人,三是天生的痴呆。凡是囚犯, 『大罪兩手同時上銬並且銬住腳,中罪銬住手和腳,小罪銬住手;王的同族銬住雙手,有爵位的銬腳,以等待判決。』
    高皇帝七年,下詔御史:『官司有疑問的,官吏有的不敢判決,有罪的很久不加以定罪,無罪的長期關押不判。從今以後,縣和道中的官司有疑問的,各自上報所屬的二千石官審判定罪,二千石官員把犯人所犯的罪及判處的情況上報。所不能判決的,都移交給廷尉,廷尉也把判處的結果上報。廷尉所不能判決的,謹慎地仔細上奏,附上所應參照的法令讓我知。』皇上的恩德如此,官吏仍不能照著去辦。所以孝景帝五年又重新下令說:『各種有疑問的官司,即使是舞文弄法已判人罪,但人心有不服的,立即複議審定。』這之後,司法官吏又開始避開細碎的法律條文,達到自己愚蠢的用心。到後元年,又下令說: 『官司,是國家的大事。人有愚蠢和智慧之分,官有上下之分。官司有疑問被判罪了的,命令審判定罪的已經呈報罪狀而後發現不適當的,判罪的人不爲過失。』
從此以後,刑法更加詳細,同五聽三宥的意義相近。過了三年又下令說: 『年齡高的老人長輩,是人人應尊敬的;鰥寡沒有依靠,是人們應哀憐的。應頒布命令:年齡在八十歲以上,八歲以下,以及懷孕了還沒生產的婦女,樂師、侏儒應當審訊拘捕的,可寬容不帶刑具。』到孝宣帝元康四年,又下詔令說:『朕惦念老年人,頭髮和牙齒都掉落,血氣已經衰弱,也就沒有凶暴叛逆的念頭,現在有老人陷入莫須有罪行之中,被關在牢房,不得善終有生之年,朕很憐憫他們。從今以後,各位年齡在八十歲不是誣告、殺傷的罪犯,其他的都不要判刑。』到成帝鴻嘉元年,制定法令:『年齡不滿七歲,打架鬥毆殺人以及犯下斬首死罪的人,向上請示廷尉,讓他們知道,得以免死。』同三赦幼弱、年老人相合。這些都是法令稍加制定,就和古代相近似而且對百姓有利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