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85|回覆: 0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15指武詩解8朝廷有禮眾親民畜伐枉伐過出師必義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27 17: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魯哀公問,仲尼曰吾,欲小則守,國大則攻,
其道若何?仲尼曰若,朝廷有禮,上下有親,
民之眾皆,君之畜也,君將誰攻?朝廷無禮,
上下無親,民眾皆為,君之讎也,君誰與守?
公曰善哉.於是乃廢,澤梁之禁,弛關市征,
以為民惠.文王問曰:吾欲用兵,誰可伐之?
密須氏也,昔疑於我,可先往伐.管叔曰否,
其君也乃,天下明君,伐之不義.太公望曰:
臣也聞之,先王伐枉,而不伐順;伐險而不,
伐易伐過,不伐不及.文王曰善.伐密須氏,
遂滅之也.文王伐崇,先宣言曰:聞崇侯虎,
蔑侮父兄,不敬長老,聽獄不中,分財不均,
百姓力盡,不得衣食,予將來征,吾唯為民,
乃伐崇國.既入其境,文王又令,毋殺人民,
毋壞其室,毋填水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
有不如令,者死無赦.崇人聞之,因請降之.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吾欲小則守,大則攻,其道若何?』仲尼曰:『若朝廷有禮,上下有親,民之眾皆君之畜也,君將誰攻?若朝廷無禮,上下無親,民眾皆君之讎也,君將誰與守?』於是廢澤梁之禁,弛關市之徵,以為民惠也。』
參考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慾吾國小而能守,大則攻,其道如何?』孔子對曰:『使君朝廷有禮,上下和親,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將誰攻之?苟違此道,民畔如歸,皆君之讎也,將與誰其守?』公曰:『善哉!』於是廢山澤之禁,弛關市之稅,以惠百姓。
參考譯文魯哀公問孔子說:『我想讓我們的國家做到弱小可以防守,強大也不進攻別國,怎麼才能做到這樣呢?』孔子回答說:『讓您的國家講禮制,君臣上下相親相敬,那麼天下百姓就都成為您的子民了,誰還會攻打您呢?假如違背這種做法,百姓背叛您就像回家一樣迫切,他們都會成為您的仇敵,您與誰一起守御呢?』哀公說:『您說得很好。』於是廢除了禁止百姓上山打柴狩獵和封河流湖泊捕魚的禁令,減輕關卡和交易場所的稅收,以使百姓得到恩惠。
文王曰:『吾欲用兵,誰可伐?密須氏疑於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義。』太公望曰:『臣聞之先王伐枉不伐順;伐險不伐易;伐過不伐不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須氏,滅之也。
注釋密須國(前?——前1057年)
黃帝的後裔姞姓密須氏,遷徙至甘肅靈台繁衍生息,後遷徙至河南新密。
遠在唐虞夏三代時,在今甘肅靈台縣有叫密須古地,至殷商時商武丁王時期,正式封賜密須國。
商末時,聯合崇國,侵占鄰邦阮部落。公元前1057年,密須國為周文王所滅。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封同姓諸侯,密須氏建立密國,經歷了周成王、周康工、周昭王、周穆王四朝後,被周恭王派兵所滅。
後密須氏遷至河南新密境內,重建密國,古城邑在大隗鎮。春秋時,密國被鄭國所滅,成為鄭的附庸。
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予聞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長老,聽獄不中,分財不均,百姓力盡,不得衣食,予將來征之,唯為民乃伐崇,令毋殺人,毋壞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崇人聞之,因請降。
注釋崇侯虎:為崇城(今陝西戶縣)國君,侯爵,名虎。商紂王時代,距今約3100年。紂王任命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的女兒被紂王納入後宮,因為不喜淫樂,紂王就把她殺掉,把九侯也剁成肉醬,鄂侯爭辯幾句,也被做成肉乾,『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史記·殷本紀】)。以上源自史料,或誤。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中,在商王武丁時代,涉及崇侯虎(侯虎、崇侯)的記錄有30多條,從中可以看到歷史上真實的崇侯虎。崇侯虎的封地,位於王都以西,和望乘、沚戓一起,是商王武丁的三大征伐戰將。曾參與對周、髳、邛等方國的征伐。在保衛商朝邊境安寧方面做出了貢獻。
背景意譯 【史記·殷本紀】載『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那麼上述這句話就是什麼意思呢?就說啊,紂王殺了人,文王嘆息,然後崇侯虎就把這件事告知了紂王,紂王聽後,感覺西伯侯對自己有意見,就把他囚在羑里。
【率師討伐崇侯虎】
在輔佐文王進行武力擴張方面,姜太公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華。他首先率兵滅亡了西方的犬戎等國,鞏固了後防,接着向東伐黎(今山西長治西南),又打敗了邗國(今河南沁陽),穩固了自己的根基(具體位置都看參考前圖)。
接着文王便和姜太公商議,決意出兵崇國(今陝西戶縣)。
出兵前,文王先發動政治攻勢,向崇國百姓宣布道:『崇侯虎諂媚國君,欺侮父兄,不敬長老,不憐弱小,分賜不均,小民盡受剝奪,無衣無食,今天我要討伐他,替天行道。』
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攻勢,保證師出有名。
西周軍隊攻打到崇國境內後,文王又下令:『傷害無辜百姓,損毀民房,填塞水井,砍伐樹木及強掠牲畜者,施以重刑。』西周軍隊紀律嚴明,受到了崇國百姓的愛戴。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