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很多人緩解皮膚瘙癢的訣竅是——使勁撓、一直撓。但是卻發現越撓越癢,越癢越撓,可謂撓癢無休止。今天帶來2首驗方,一方止外在皮膚之癢,一方解『癢到骨子裡』的體內之癢,均可一至兩劑止癢。 止癢湯是黃煌老師的高徒梁佑民博士治療皮膚病的常用經驗方,本方由越婢加術湯、麻杏苡甘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方加減而成。 組成:麻黃5g,杏仁10g,生石膏20g,甘草10g,生蒼朮20g,生薏苡仁20g,連翹20g,赤小豆20g,白鮮皮10g,大棗20g。 黃煌老師認爲,越婢加術湯與麻杏苡甘湯均可以治療皮膚癢,兩方均可以除濕,但麻杏苡甘湯證病位較淺,僅僅是汗後當風,是風濕在表,故麻黃僅用半兩,微微發汗即可,而越婢加術湯證是濕熱在里,表有風寒,故汗多,水腫明顯,而且汗多而腫不退。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用於體格壯實,皮膚瘙癢或滲液黏稠發黃,浮腫者。 止癢湯爲三方之合體,故內外表里之濕熱均可祛除。據梁博士經驗,符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或越婢加術湯體質,食慾佳或旺盛、基礎健康良好、無麻黃禁忌證者均可應用。 其加法爲:皮膚紅、乾燥、脫屑、捫之熱燙(他覺)且食慾與消化功能良好不受影響者,加生地黃20~100g;便秘而大便干硬者,加制大黃或生大黃5~10g(後下);皮損嚴重或修復緩慢,心腎功能健全無水腫者,生甘草可加至20~30g;小便黃者,加滑石10~20g;麻黃證明顯(不易出汗、浮腫等)且心功能良好無心慌、心悸者,麻黃可逐步加量至10~15g;瘙癢感嚴重者,白鮮皮加量至15g,赤小豆加至30g;兼見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與皮炎同時加重者,可異病同治,口鼻分泌物(痰涎、鼻涕)多而清稀者,可加乾薑5g,五味子5~10g;對嬰幼兒患者,應從小劑量用起,麻黃1~2g即可起效,無需大劑量。 【典型病案】 吳某,男,41歲,患者素有痛風,體格健壯,右拇趾紅腫熱痛反覆發作,於2020年5月6日診,查血尿酸649mmol/L,肌酐128μmol/L,余令其口服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兩月余,痛風止,血尿酸及肌酐恢復正常。 2021年7月22日患者因蕁麻疹而來就診。患者訴痛風一直未發,近一個月,身上泛發皮疹,時起時落,色紅,已打抗過敏及激素類藥10餘日,打針後緩解,藥力一過即發,現仍口服西替利嗪。 診見:患者面色微紅,四肢胸背均有皮疹,色微紅,舌質紅,苔膩,舌下瘀紫,脈沉。 處以止癢湯:麻黃8g,杏仁15g,生石膏30g,甘草10g,蒼朮10g,生薏苡仁40g,連翹30g,赤小豆30g,白鮮皮20g,大棗20g,赤芍30g,路路通15g,5劑,水煎服。 2021年8月3日複診:服上次藥2劑後皮疹消失,前天吃魚,現右脅下及頸部起皮疹,色紅,舌質紅,苔稍膩,脈沉。上方5劑。 2021年8月12日患者微信告知,藥後皮疹已消,未再癢。 近來我們應用本方治癒了許多蕁麻疹、濕疹及各種頑固性瘙癢症,我們體會,本方對於熱性體質、實性體質者效佳,舌下瘀紫或靜脈充盈者,可加赤芍30g,癢甚者加路路通10~15g。 化癢湯見於【石室秘錄·卷四·奇治法】,原文曰:『如人覺腸胃中癢而無處扒搔者,只覺置身無地,此乃火鬱結而不散之故。法當用表散之藥,方用柴胡三錢,白芍一兩,甘草二錢,炒梔子三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即愈。(批:化癢湯)』 詳審本方,實爲從肝火鬱結論治,白芍養肝,柴胡疏肝,梔子清肝,甘草緩肝,用天花粉可以清火化痰,因爲陳士鐸認爲『清火而加入消痰之藥者,有火必有痰也』。我們曾用本方治療過多例體內癢而搔抓不到者,均獲良效。 【典型病案】 1992年2月3日,這天是大年三十,本家的一個奶奶(我們稱之爲二奶奶)來家裡找我看病,當時她已年近八旬。她向我訴說了她的苦惱,原來她自覺兩手骨內奇癢已有月余,經中西醫多方治療未效。 就診時兩手有抓傷痕跡。自訴骨內奇癢,抓不著,異常痛苦。觀其面色紅潤,舌紅苔薄,我診爲肝經有鬱火,當火郁發之,遂處以化癢湯:白芍30g,柴胡6g,天花粉9g,梔子9g,甘草6g,5劑,水煎服。 次日早上,也就是大年初一,我出診去給村裡的一位老人做針灸,路過二奶奶的家門口,二爺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到了屋裡,我沒敢問效果,我只是問二爺抓藥沒有,二爺說:『你的藥非常管用,昨天晚上熬了你二奶奶吃了一次,今天早上已經不癢了。』 這的確超出了我的想像,對初入醫林的我真是莫大的鼓舞。因爲這次經歷,使我更加喜歡讀陳士鐸的書,如【辨證奇聞】【洞天奧旨】【本草新編】等,確實學到了許多很獨到的東西。 我用本方加減曾治療過咽癢、食道癢、膝關節內部癢、肛門癢等多種疾病,只要是肝鬱化火引起的,大多可獲良效,本方尤其適用於身體內部癢,抓之不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