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37魯問詩解1聖忠利民大國攻小過必返國自受不祥 題文詩: 魯君謂曰:吾恐齊之,攻我也者,其可救乎? 墨子曰可,昔者三代,聖王禹湯,文武百里, 之諸侯也,悅忠行義,故取天下;三代暴王, 桀紂幽厲,讎怨行暴,而失天下.吾願主君, 之乎上者,尊天事鬼,之於下者,愛利百姓, 厚爲皮幣,謙卑辭令,又亟遍禮,四鄰諸侯, 驅國事齊,患可救也.非此則顧,無可爲者. 齊將伐魯,子墨子謂,項子牛曰:伐魯者也, 齊之大過.昔者吳王,東伐越國,棲諸會稽; 西伐楚葆,昭王於隨;北伐齊取,國子歸吳. 諸侯報讎,百姓也者,苦其勞而,弗爲之用. 國爲虛戾,身爲刑戮.昔者智伯,伐范氏與, 中行氏兼,三晉之地.諸侯報讎,百姓苦勞, 而弗爲用.國爲虛戾,身爲刑戮,用是也故, 大國之攻,小國也是,交相賊也,過必返國. 子墨子見,齊大王曰:今此有刀,試之人頭, 倅然斷之,可謂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 多試人頭,倅然斷之,可謂利乎?大王曰利. 子墨子曰:刀則利矣,孰將受其,不詳也哉? 王曰刀受,其利試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 並國覆軍,賊殺百姓,就將受其,不祥也哉? 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不祥.咎由自取. 【原文】1 魯君謂子墨子曰:『吾恐齊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三代之聖王禹、湯、文、武,百里之諸侯也,說忠行義,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紂、幽、厲,讎怨行暴,失天下。吾願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愛利百姓,厚爲皮幣,卑辭令,亟遍禮四鄰諸侯,驅國而以事齊,患可救也。非此,顧無可爲者。』齊將伐魯,子墨子謂項子牛曰:『伐魯,齊之大過也。昔者,吳王東伐越,棲諸會稽;西伐楚,葆昭王於隨(2);北伐齊,取國子以歸於吳。諸侯報其讎,百姓苦其勞,而弗爲用。是以國爲虛戾,身爲刑戮也。昔者智伯伐范氏與中行氏,兼三晉之地。諸侯報其讎,百姓苦其勞,而弗爲用。是以國爲虛戾,身爲刑戮,用是也。故大國之攻小國也,是交相賊也,過必反於國。』子墨子見齊大王曰:『今有刀於此,試之人頭,倅然斷之,可謂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試之人頭,倅然斷之,可謂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則利矣,孰將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試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並國覆軍,賊敖百姓(3),就將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注釋】
(1)本篇各段記載了墨子與諸侯、弟子等人的一些談話,其中比較重要的內容,有墨子提出的遊說諸侯,『必擇務而從事』的原則;文中多處申明『兼愛』、『非攻』的主張;也有幾處專門申說『義』的重要性。所有這些內容,體現出墨子嚮往國家富強、天下安寧、人民安居樂業的理想。(2)葆:通『保』。(3)敖:古『殺』字。 【譯文】 魯國國君對墨子說:『我害怕齊國攻打我國,可以解救嗎?』墨子說:『可以。從前三代的聖王禹、湯、文、武,只不過是百里見方土地的首領,喜歡忠誠,實行仁義,終於取得了天下;三代的暴王桀、紂、幽、厲,把怨者當作仇人,實行暴政,最終失去了天下。我希望君主您對上尊重上天、敬事鬼神,對下愛護、有利於百姓,準備豐厚的皮毛、錢幣,辭令要謙恭,趕快禮交遍四鄰的諸侯,驅使一國的人民,抵禦齊國的侵略,這樣,禍患就可以解救。不這樣,看來就毫無其他辦法了。』
齊國將要攻打魯國,墨子對項子牛說:『攻伐魯國,是齊國的大錯。從前吳王夫差向東攻打越國,越王勾踐困居在會稽;向西攻打楚國,楚國人在隨地保衛楚昭王;向北攻打齊國,俘虜齊將押回吳國。後來諸侯來報仇,百姓苦於疲憊,不肯爲吳王效力,因此國家滅亡了,吳王自身也成爲刑戮之人。從前智伯攻伐范氏與中行氏的封地,兼有三晉卿的土地。諸侯來報仇,百姓苦於疲憊而不肯效力,國家滅亡了,他自己也成爲刑戮之人,也由於這個緣故。所以大國攻打小國,是互相殘害,災禍必定反及於本國。』 墨子對齊太公說:『現在這裡有一把刀,試著用它來砍人頭,一下子就砍斷了,可以說是鋒利吧?』太公說:『鋒利。』墨子又說:『試著用它砍好多個人的頭,一下子就砍斷了,可以說是鋒利吧?』太公說:『鋒利。』墨子說:『刀確實鋒利,誰將遭受那種不幸呢?』太公說:『刀承受它的鋒利,試驗的人遭受他的不幸。』墨子說:『兼併別國領土,覆滅它的軍隊,殘殺它的百姓,誰將會遭受不幸呢?』太公頭低下又抬起,思索了一會兒,答道:『我將遭受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