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29|回覆: 0

[其他] 【貞觀政要】卷4求諫詩解3受諫諫人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勉勵終始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0-8 17:0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4求諫詩解3受諫諫人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勉勵終始題文詩:
貞觀三年,太宗謂於,司空裴寂,曰比近有,
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
觀省孜孜,不倦欲盡,臣下之情;每思政理,
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
貞觀五年,唐太宗謂,房玄齡曰,自古帝王,
大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
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
未嘗不以,此為心也,恆欲公等,盡情極諫;
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以人言,不同己意,
便即得以,護短不納?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貞觀六年,唐太宗以,御史大夫,韋挺之與,
中書侍郎,杜正倫及,秘書少監,虞世南與,
著作郎和,姚思廉上,封事稱旨,召而謂曰:
朕之歷觀,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
便宜盡誠,規諫至如,龍逢比干,不免孥戮;
為君不易,為臣極難;朕又聞龍,可擾而馴,
然喉下有,逆鱗卿等,不避犯觸,各進封事;
常能如此,朕豈慮宗,社之傾敗!每思卿等,
此意不能,暫忘是故,設宴為樂.賜絹有差.
太常卿者,韋挺嘗上,疏陳得失,太宗賜曰:
所上意見,極是讜言,辭理可觀,甚以為慰;
齊境之難,管夷吾有,射鈎之罪,蒲城之役,
勃鞮而為,斬袂之仇,小白不以,為疑重耳,
待之若舊;此乃豈非,各吠非主,志在無二;
卿之深誠,見於斯矣;若能克全,此節則能,
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勵終始,
垂範將來,當使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古,
不亦美乎?朕所以比,不聞其過,未睹其闕,
賴竭忠懇,數進嘉言,用沃朕懷,一何可道!

【原文】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①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

【注釋】

①裴寂(570 — 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東南)人。隋末任晉陽宮副監,以晉陽宮所藏米糧、鎧甲、彩帛等,支援李淵起兵。攻入長安後,勸淵為帝。武德年間任尚書左僕射,掌握大權,曾參與制定【唐律】五百條。後改任司空。貞觀三年(629)被太宗免官,放歸故鄉。
【譯文】
貞觀三年,唐太宗對司空裴寂說:『近來有人上書奏事,條數很多,我都貼到臥室的牆壁上,出入時看看想想。之所以要這麼孜孜不倦,是想把臣下的想法都弄清楚。我每當一想到治國大事,有時要到三更以後才睡覺。我也希望你們用心不倦,以符合我的心意。』

【原文】

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①,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②,莫不由此。朕今夙夜③未嘗不以此為心,恆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注釋】

①任情喜怒:喜怒無常,由着自己的性子來。

②喪亂:這裏指喪失國家,混亂朝綱。

③夙夜:早晚,朝夕。

【譯文】
貞觀五年,唐太宗對房玄齡等人說:『自古以來,帝王大都由着自己的性子高興或發怒。高興的時候就胡 亂賞賜,功過不分;發怒時就任意殺戮,是非不明。天下大亂,一般都是因為肆意妄為造成的。因此我非常警覺,無論白天黑夜,無不銘刻在心,希望各位大臣永遠都能夠對我的缺點大膽地提出批評。同時,你們也應當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切不可因為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不一致就不承認、不採納。如果一個人不接受別人的批評,那他又怎麼能去批評別人呢?』
【原文】

貞觀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①韋挺②、中書侍郎③杜正倫④、秘書少監⑤虞世南、著作郎⑥姚思廉⑦等上封事稱旨,召而謂曰:『朕歷觀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盡誠規諫,至如龍逢、比干,不免孥戮⑧。為君不易,為臣極難。朕又聞龍可擾而馴,然喉下有逆鱗。卿等遂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宗社之傾敗!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暫忘,故設宴為樂。』乃賜絹有差。

【注釋】

①御史大夫:唐制,掌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的官職,為御史台之長。

②韋挺:京兆人。起初曾為隱太子宮臣。武德七年,因與太子謀逆被流放。貞觀初,由王珪推薦,拜御史大夫。

③中書侍郎:官名。唐制,為中書省長官的副職。

④杜正倫:相州(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人。貞觀初年,由魏徵舉薦,任兵部員外郎,後遷中書侍郎。

⑤秘書少監:唐制,秘書監下的官職。

⑥著作郎:唐制,秘書省的屬官。掌修撰碑誌、祝文、祭文等事。

⑦姚思廉(557 — 637):唐初史學家,字簡之。本吳興人,陳亡,遷關中,為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少時從父習 漢史,得其家學。在隋為代王侑侍讀,入唐,為秦王文學館學士。貞觀時官至散騎常侍。

⑧孥(nú)戮:連同妻兒被殺戮。

【譯文】
    貞觀六年,唐太宗因為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杜正倫、秘書少監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所奏的事很合心意,召見時對他們說:『我曾把從古以來臣子盡忠的事跡一一看過,如果遇到聖明的君主,自然就能夠誠心規諫,但如像關龍逢、比干那樣的處境,就不免身遭殺戮株連家人。做君主不容易,做臣子也難。我又聽說龍可以馴養得聽話,但喉下有逆鱗。你們就敢於犯逆鱗,各自進上奏書。常能這樣,我難道還怕宗廟社稷會傾覆!每想到你們一片忠心,一刻也不能忘懷,所以設宴共享歡樂。』還給每人賞賜了數量不等的絹。
【原文】

太常卿①韋挺嘗上疏陳得失,太宗賜書曰:『所上意見,極是讜言,辭理可觀,甚以為慰。昔齊境之難,夷吾有射鈎之罪,蒲城之役,勃鞮為斬袂之仇②,而小白不以為疑,重耳待之若舊。豈非各吠非主③,志在無二。卿之深誠,見於斯矣。若能克全此節,則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勵終始,垂範④將來,當使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古,不亦美乎?朕比不聞其過,未睹其闕⑤,賴竭忠懇,數進嘉言,用沃朕懷,一何可道!』

【注釋】

①太常卿:唐代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的官職。

②勃鞮為斬袂之仇:勃鞮,晉人。曾奉晉獻公之命去殺重耳,重耳逃走,勃鞮追上斬其衣袖,重耳奔狄。後重耳歸晉,即位為晉君(晉文公),他不念舊惡,仍重用勃鞮。

③各吠非主:狗見不是自己的主人就咬。

④垂範:把好的風範傳至後人。

⑤闕:缺點,錯誤。

【譯文】
太常卿韋挺曾經上書唐太宗,指出他治理國家的功勞與過失。太宗寫了一道詔書送給他說:『你所呈上的意見極其珍貴,裏面的言辭和道理都值得稱道,我對此感到十分欣慰。春秋時齊國發生內亂,管仲的箭曾射中齊桓公;晉國蒲城的爭鬥,勃鞮曾用劍斬斷晉文公的衣袖。但齊桓公重用管仲,沒有猜疑;晉文公對待勃鞮仍一視同仁,沒有什麼差別。這是臣子心懷坦誠,為他們的君主效勞。你的忠誠,從行文中就可以看出來。如果你能一直像這樣實事求是,剛正不阿,那麼你的好名聲就可以永遠保全了。如果你在這方面懈怠了,那將是多麼可惜呀。我希望你能自始至終地做後人的表率。這可以使後來的人看今天所發生的事,就像今天的人看古代所發生的事一樣,這難道不是很好嗎?我過去沒有聽說過我所犯下了哪些過錯,也沒看見我所做過的一切事中存在哪些缺陷,這些功績都是依靠你們這些忠信、誠實的人的結果。你們不斷地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議,用來告誡提醒我,豐富我治國的思想,如果僅僅依靠我個人的能力,哪裏值得一提呢!』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