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卷3內篇問(上)詩解3景公問伐魯晏子對以不若修政待其亂(國安民和舉兵征暴)4景公伐斄勝之問所當賞晏子對以謀勝祿臣(民勝益民) 題文詩: 景公舉兵,欲伐魯國,問於晏子.對曰不可, 魯國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 伯禽之治,存焉是故,不可攻之.攻義不祥, 危安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其,德足以安, 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 舉兵征暴.今君好酒,而僻且德,無以安國, 厚其藉斂,隨意使令,無以和民.德也無以, 安之則危,政也無以,和之則亂.尚未免乎, 危亂之理,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 修政而待,其君之亂.民離其君,上怨其下, 然後伐則,義厚利多,義厚敵寡,利多民歡. 景公曰善.遂不伐魯.景公伐斄,勝之問曰: 吾欲賞於,斄者何如?晏子對曰:臣聞之以, 謀勝國者,益臣之祿;以民勝者,益民之利. 上有羨獲,下有加利,君上享名,臣下利實. 故用智者,不偷其業,而用力者,不傷苦此, 古善伐者.景公曰善.於是破斄.之臣東邑, 之卒皆有,加利此是,上獨擅名,利下流也. 【原文】景公問伐魯晏子對以不若修政待其亂第三景公舉兵欲伐魯,問於晏子。晏子對曰:『 不可。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後可以舉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後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公曰:『善。』遂不果伐魯。 【譯文】 齊景公發兵要攻打魯國,向晏子徵求意見,晏子回答說:『不行。魯君好仁義而百姓愛戴他,好仁義的國家安定,愛戴君的百姓和睦,伯禽的教化還存在呢,所以不能去攻打。攻打仁義之國不吉利,危害安定的國家一定會招致困厄。而且我聽說,攻伐他國的人德義要足能安定他的國家,政治足能使百姓和睦。國家安定百姓和睦,然後才可以發兵攻伐暴虐的國家。現在君王嗜酒,行爲邪僻,德義不能安定國家;橫徵暴斂,政令迭出,不能使百姓和睦。德義不能安定國家就危險了,政治不能使百姓和睦就會產生動亂。不能免於發生危險和禍亂,卻想攻伐國安民和之國,不可以。不如修明政治而等著那個國家發生動亂。百姓違離君主,君王怨恨民眾,然後再攻伐它,就會德義重而得利多。義重敵人就少,利多百姓高興。』景公說:『好。』於是就沒有實行伐魯的計劃。【原文】景公伐斄勝之問所當賞晏子對以謀勝祿臣第四景公伐斄,勝之,問晏子曰:『吾欲賞於斄何如?』對曰:『臣聞之,以謀勝國者,益臣之祿;以民力勝國者,益民之利。故上有羨獲,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實。故用智者不偷業,用力者不傷苦,此古之善伐者也。』公曰:『善。』於是破斄之臣,東邑之卒,皆有加利。是上獨擅名,利下流也。 【譯文】
齊景公攻打萊國,取得了勝利,問晏子說:『我想賞賜攻打萊國有功的人,怎麼樣?』回答說:『我聽說以謀略使國家取勝的,提高臣子的祿位;以百姓的力量使國家取勝的,提高百姓的利益。所以君王有豐裕的收穫,百姓利益有所增加。國君享有威名,臣下獲得實惠。所以運用才智的人不會怠於本職,運用力量的人不會抱怨辛苦,這是古代善於征伐的人的作法。』景公說:『好。』因此,攻破萊國的臣下、士卒都有封賞。所以君王獨享美名,下面的人都得實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