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97|回復: 0

[其他] 【黄石公素书】第1章原始诗解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至道不灭真情永恒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2-8 13:4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黄石公素书】第1章原始诗解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至道不灭真情永恒题文诗: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一体也.道者蹈也:
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大道简易,
易知易行,百姓日用,而不之知.至道不灭.
德者得也: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君子喻义,财散情聚,真情内守,至德自得;
小人喻利,财聚情散,虚情假义,情假病随.
仁者爱也,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
遂其生成.亲亲仁民,仁以爱人,仁无不在,
情生天地,天地生人,有情有爱,正己正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义者宜也: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以立功事;宜者适也,合于情理,
义者正也,赏罚分明,公平正义,公者千古,
私者一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义不取.
礼者理也:人之所履,夙兴夜寐,成人伦序.
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有纲有常,纲常不废,
尊卑有序,贵贱有别,有礼无礼,人兽以分.
五者人本,不可无一.五位一体,至道至情,
情生万物,万物有情,真情恒常,常在常再.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原始章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不可分离,缺一不可。虽然五位一体,但层次有别,所以分而用之则误,合而用之则吉。

道,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万事万物都遵循着道的约束,道也寓于万事万物之中,因此我们身在其中反而感觉不到道的存在。也就是说,道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万事万物虽受制于道(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但又无法清晰追溯其发展的轨迹。好比是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但空气的的确确在我们的周围甚至身体内存在着。好比是任何圆形均有圆心存在,但圆心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大小,不可见。

德,是人对于道的心得,也是万事万物受制于道的表征。德是在人的身上具体体现道的存在,是道的感化,是道的一种人格化。道如规矩,而德如方圆。得道深则德也深,得道浅则德也浅。所以,德有深浅之分,德有贤愚之别。有所求必有所得,只是得之深浅,视造化之功而定。尽管如此,毕竟鱼有鱼途,虾有虾道。依德而行,人可使自己的欲求得到满足;符合德的要求,自然界万事万物也因此各得其所。故曰,道者如河流,德者如堤岸,德高者能得上道,德弱者能得下道,各有所得也。道者如三千弱水,德者如瓠瓢,举水几何,视瓠瓢之器量而定。故德有上德与下德之分。

仁,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亲近融合之心,如水入海,如雨润土。有仁慈、聪慧、善良的情怀是促成仁的基础条件。

义,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义中蕴涵着理,所以人们根据义中之理奖善惩恶;以义的原则作为建立功业的基础条件。

礼,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法则。人人遵循礼的规范,才能兢兢业业、勤奋努力,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以上五个方面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缺一不可。

凡是贤明能干的人物以及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够看清国家盛衰的规律,也懂得存亡的道理;既了解治理乱象的途径,更知晓隐退仕进的方法。其中的奥妙在于:盛衰有其规律性,成败有其定数,治乱在于能分清势之正逆,去留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因此,当条件不成熟时,甘心隐伏,静守正道,加强准备,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来临而有所行动,则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看破玄机,顺势而为则能成就绝世之功。假如生不逢时,只不过无闻于世而已,不会有大的损害。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智慧就比别人高,名气也比别人大。

张商英(宋)注解:
注曰:【道不可以无始。】

王氏曰:'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的道理。」

释评: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者统而言之囊括了东方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若用自然规律来代替古人之所谓'道」,仍不足以明其精微玄妙;用文明礼貌来代替'德」,不足以明其瑰伟高超。以道为体为因,以德为用为果,济世以仁,处事以义,待人以礼,可以说这就是经世治国之根本,谋钍、权变之准绳,涉世、立身之起点。

1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释评:道、德、仁、义、礼,本质上是一个原始本体的五个范畴之外化,无论三教还是其他用于治国兴邦的思想体系,无不将道德作为改造世界的根本。老子说:由于世风日下,人们距离天道本有的和谐、完美越来越远,人心日益丧失先天的淳朴、自然,矫情、伪饰成了人们必备的假面,所以才不得不用伦理道德教育世人,当用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时候,只好提倡仁爱。当人们的仁爱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时,就呼吁要用正义,在正义感也丧失殆尽后,就只能用法规性的礼制来约束民众了。
因此,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天道因时因势之不同而权变使用的结果,实际上是一而五、五而一的不同说法、解释罢了。

2道者,人之所蹈(蹈犹走路也),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注曰:【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之间)。大而八纮之表,小而芒(纤)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
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故知道鲜矣!)
王氏曰:'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释评:我们终生奔波,日夜忙碌,人人离不开运用世间万物以成就大大小小的繁杂事务。然而,并不知晓这一切都只不过是道体的本有功用(包括我们人自身在内)而已。如果我们以空灵虚静之心去体味时空之奥妙,似乎恍兮惚兮地能感觉到一些个中之真味,可是一旦忙乱起尘世琐事时,就又变成〝摸象的盲人〞了。

其实,道体对宇宙万物的包融太广阔、太伟大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动静休止,言谈仪表,大到无边际的宇宙,小到纤细的草籽内核,哪里没有道体的存在呢!用'仁」或'智」这类字眼来表述它,那只不过是崇尚'仁」或'智」的人强加给它的名称罢了。至于老百姓,虽然时时刻刻离不开它,事事处处都在运用它,但是却不知晓它到底是什么。
3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注曰:【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

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

求(至)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者)也。】

王氏曰:'陰陽、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

释评:对于什么是'德」,【易经】的解释是'赞助天地之化育」,佛教解释是'慈悲喜舍」,儒家则认为是'博施济众」。可是所谓的'德」,其本意是舍己为人,是效法'天道」以成就世人,恩泽天下,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材。也就是古贤所理想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境界。德之功用,对别人来说是使之得其所欲;在自己来说,则体现为一种崇高伟大的道德品质。

上面张商英从满足万物之欲求的角度解释了'德」的内函。他说:世间万物有所求就有欲望 ,假如其欲望 得不到满足,就是最大的不道德。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道德,欲望 终将落空,只有以道德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才能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君臣父子才会各尽其责,各得其位;鱼虫草木才能各各依从自然规律生息繁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要遵从这样的法则,大欲求必有大成就,小欲求也有小成就,宇宙万物也将充满无限生机。近到个人的生命,远到万事万物,只要顺天道而行,以天下为怀,从政也好、经商也好、处世也好,没有不成功的,而且谋钍越高,功德越大。
4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注曰:【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
慈慧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有心以)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释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伦理关系,这从'仁」字的结构 —二人为'仁」—也可看出古人所赋予仁的至深至广的伦理内涵,天道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只有人方能最生动的弘扬,体现天道。如若相亲相爱,就必须具有仁慈乐施的恻隐之心,常存利人利物的奉献之念,胸怀使天下人民、世间万物各遂其愿的伟大志向。

由此看来,仁的本质如天、如海、如雨露,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滋养。慈惠恻隐是具有仁爱之心的具体表现,真正具有仁德的人,虽然不刻意表现自己爱护民众,但是天下人民无不自觉自愿的亲近他,因为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他的恩惠,种种生灵在他的庇护下都得以安乐生存。正如【尚书】中所说的:'大禹施行德政,在位其间,连鸟兽鱼鳖也不受侵扰地愉快生存;【诗经、行苇】借芦苇温 柔相依地生长在一起来比喻兄弟亲人之间的体贴关怀。这都是充满仁慈友爱之情的生动表现啊!
5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注曰:【理之所在,谓之义;顺理决断,所以行义。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
王氏曰:'量宽容众,志广安人;弃金玉如粪土,爱贤善如思亲;常行谦下恭敬之心,是义者人之所宜道理。有功好人重赏,多人见之,也学行好;有罪歹人刑罚惩治,多人看见,不敢为非,便可以成功立事。」

释评:如果说'仁」是指人与人的亲和关系,那么'义」则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行事适宜,符合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万事要公正。只要衡量办事是否公正,社会的目光自然会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当权者的身上,而有职有权的人公正与否,突出表现是否赏罚分明,是否使有功有过的各得其宜。只有赏罚得宜,才会发挥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使大家争相建功立业,使事业兴旺发达。
理和义是统一的。只有按照真理去判断、处理事务,才会体现为仁义。赏善罚恶,是正义的基本原则;能否建功立业,则是检验正义是否得到落寔的标准。
6礼者,人之所履(履者,言人之举动不出乎规矩),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注曰︰【礼,履也。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
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
王氏曰:'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可成人 伦之序。」
释评:'礼」是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行为之规仪和准则,无论在家在国,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涉及到它。大到国家、社团 的集体活动,小到个人的饮食起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这样,社会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融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一个国家,如果朝野上下,从国家的领导人 ,到基层的人民群众,动静视听,进退休止,都能按照人伦道德规范去做,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产生放荡怪癖、邪恶腐败的不良 现象。

道、德、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