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回覆: 0

[其他] 【鹽鐵論】卷20相刺詩解2大夫:儒言不實要在安國利民文學:諫而不聽雖賢不治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2-10 16: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20相刺詩解2大夫:儒言不實要在安國利民文學:諫而不聽雖賢不治
題文詩:
大夫:文學言治,尚於唐虞,言義高於,
秋天,華言矣未,見其實也.魯穆公時,
公儀爲相,子思子柳,爲之卿然,北削於齊,
以泅爲境,南畏楚人,西賓秦國.盂軻居梁,
兵折於齊,上將軍死,而太子虜,西敗於秦,
地奪壤削,亡河內外.仲尼之門,七十子徒,
去父母捐,家室負荷,而隨孔子,不耕而學,
亂愈滋故,玉屑滿篋,不爲有寶;詩書負笈,
不爲有道.要在安國,家利人民,不苟繁文,
眾辭而已.文學曰不,用百里奚,謀虞而滅,
秦穆用之,以至霸焉.不用賢則,亡而不削,
何可得乎?孟子適梁,惠王問利,答以仁義.
趣舍不合,是以不用,而去懷寶,而無語故,
有粟不食,無益於飢;睹賢不用,無益於削.
紂時內有,微箕二子,外有膠鬲,棘子,
不能存.言而不用,諫而不聽,雖賢惡得,
有益於治?明君聖主,選賢任能,黜陟幽明.

   【原文】
  大夫曰:文學言治尚於唐、虞,言義高於秋天,有華言矣(1),未見其實也。昔魯穆公之時(2),公儀爲相(3),子思、子柳爲之卿(4),然北削於齊,以泅爲境,南畏楚人,西賓秦國(5)。盂軻居梁(6),兵折於齊(7),上將軍死而太子虜(8),西敗於秦(9),地奪壤削,亡河內、河外(10)。夫仲尼之門,七十子之徒,去父母,捐家室,負荷而隨孔子,不耕而學,亂乃愈滋。故玉屑滿篋(11),不爲有寶;詩書負笈(12),不爲有道。要在安國家,利人民,不苟繁文眾辭而已(13)。
  【注釋】(1)華言:華麗的辭句。
  (2)魯穆公:戰國時魯國國君,名顯,魯元公子。
  (3)公儀:即公儀休,魯穆公時爲博士,奉法循理,百官自正,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事見【史記·循吏傳】。
  (4)『子柳』原作『子原』,明初本,華氏本作『子柳』,今據改。盧文弨曰:『'子原」【說苑·雜言】篇作'子庚」,仍泄柳字。』案【孟子·告子下】:『魯穆公之時,公儀子爲政,子柳、子恩爲臣,魯之削也滋甚。』『子柳』就是『泄柳』。
  (5)賓:服從。
  (6)孟柯:解見【論儒篇】注釋。
 (7) 兵折於齊:公元前344—前343年,魏與齊在馬陵(今河南省范縣)兩軍相峙,結果,魏軍中了齊國孫臏的計謀,大敗。魏將龐涓被擒,太子申被俘。
 (8) 上將軍:即魏將龐涓。太子:即太子申。
  (9)西敗於秦:指公元前341年,商鞅率秦軍攻魏,公元前330年,秦公孫衍攻魏,公元前290年,秦將白起攻魏,魏割讓黃河兩岸的土地給秦。
  (10)河內、河外:指山西、陝西兩省交界處南段黃河以東和以西的地方。【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這裡有些事是在孟子到梁以前就發生的,但都記在孟軻的帳上,是因爲在會議發言時記憶不太準確的原故。
(11)玉屑:玉石的碎末。篋(qie):箱子。
  (12)『詩書』原作『誦詩書』,當衍一字。盧文弨刪『詩』字,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作『詩書』,無『誦』字,則『詩』讀爲『持』,【詩譜序·正義】引【詩含神霧】:『詩者,持也。』是『詩』字有『持』義,『持書』與『負笈』對文,意較明白,張、沈、金本可從,今據刪改。或原文本作『持書』,轉寫誤爲『詩書』,又以『詩書』與『負笈』對文不妥,遂於『詩書』上加『誦』字也。笈(ji),書箱。
  (13)『繁文』原作『文繁』,今據黃季剛說乙正。
【譯文】大夫說:文學說起治國的道理比唐堯、虞舜還要高明,談及禮義來比秋天的天空還要高,空有華麗的言辭,卻見不到實際的效果。過去魯穆公當政時,公儀休爲相,子思、子柳爲卿,然而還得把北邊的土地割讓給齊國,以泗水爲界,南邊懼怕楚國,西邊屈從秦國。孟軻在梁國時,梁國的軍隊被齊國打敗,上將軍龐涓被殺,太子申被俘,西邊又被秦國打敗,領土被占領,疆域被削割,丟掉了黃河東西兩岸的大片領土。孔丘有七十多個門徒,他們離別了父母,拋棄了妻子兒女,背著行李、扛著書箱,跟隨孔丘,不去耕田而去學儒術,於是天下亂得越來越厲害了。所以,有滿箱的碎玉,不能算有珍寶;背著滿箱【詩經】、【尚書】,也不能算懂得治國之道。關鍵在於能使國家安定,對人民有利,而不是隨隨便便說很多空話就行的。

【原文】
  文學曰:虞不用百里奚之謀而滅,秦穆用之以至霸焉。夫不用賢則亡,而不削何可得乎?孟子適梁,惠王問利,答以仁義。趣舍不合,是以不用而去,懷寶而無語。故有粟不食,無益於飢;睹賢不用,無益於削。紂之時,內有微、箕二子,外有膠鬲、棘子,故不能存。夫言而不用,諫而不聽,雖賢,惡得有益於治也?
  【注釋】【孟子·告子下】:『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趣舍:即『取捨』,這裡指政治主張。
  『懷寶』上原有『夫』字,今據王先謙說刪。【論語·陽貨篇】:『懷其寶而迷其邦』。即此文所本。
  微:微子。箕:箕子。
  膠鬲(ge):商紂王的大臣,後來投奔周文王,成爲周朝的大臣。
    棘子:【莊子·逍遙遊】:『湯之問棘也。』【釋文】:『棘,李云:'湯時賢人。」又云:'是棘子。」』這個棘子,應當是湯時那個棘子的後人。
  惡(wu)得:怎麼能夠。
 【譯文】文學說:虞國不採納百里奚的計謀而使國家滅亡,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而成就了霸業。不任用賢人,國家就會危亡,要想不割讓土地給別國怎麼可能呢?孟子到梁國去,梁惠王問他關於『利』的事,孟子用『仁義』來回答。彼此政治主張不同,所以孟子沒被任用而離去,他雖有滿腹經綸,但是只能沉默不語。所以,有糧食不吃,免不了要挨餓;看到賢人而不用,國家就要被削弱。商紂王時,內有微子、箕子治理,外有膠鬲、棘子輔助,但商朝還是滅亡了。如果不採納賢人的意見,不聽取他們的規勸,雖然有賢人,又怎麼能有助於治理國家呢?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