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7|回復: 0

[其他] 【盐铁论】卷29散不足诗解9古圣履德行仁天歆始皇信禨求仙巡幸劳民国聚不足政怠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2-20 17: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盐铁论】卷29散不足诗解9古圣履德行仁天歆始皇信禨求仙巡幸劳民国聚不足政怠
题文诗:
古者庶人,麁菲草芰,缩丝尚韦.及其后则,

綦下不借,鞔鞮革舄.而今富者,革中名工,

轻靡使容,纨里紃下,越端纵缘.中者邓里,

闲作蒯苴,蠢竖婢妾,韦沓丝履.仆走者亦,

茸芰絇绾.古者圣人,劳躬养神,节欲适情,

尊天敬地,履德行仁.上天歆焉,永其世丰,

其年故尧,秀眉高彩,享国百载.及秦始皇,

览怪迂说,信禨祥事,乃使卢生,求羡门高,

徐福入海,求不死药.当此之时,燕齐之士,

释其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

以千数且,言仙人乃,食金饮珠,然后寿与,

天地相保.皇于是数,巡狩五岳,滨海之馆,

以求神仙,蓬莱之属.数幸郡县,富人赀佐,

贫者筑道,于旁其后,小者亡逃,大者藏匿;

吏捕掣顿,不以道理.名宫之旁,庐舍丘落,

无生苗树;百姓离心,思怨十半.书曰享多,

仪不及物,曰不享也.故圣人非,仁义不载,

于己且非,正道不御,于前是以,先帝之诛,

文成五利,诸人等宣,布建学官,亲近忠良,

欲以绝怪,恶之端昭,至德之途.宫室奢侈,

林木之蠹.器械雕琢,财用之蠹.衣服靡丽,

布帛之囊.狗马食人,之食犹如,五谷之蠹.

口腹从恣,鱼肉之蠹.用费不节,府库之蠹.

漏积不禁,田野之蠹.丧祭无度,伤生之蠹.

堕成变故,伤功工商,上通伤农.故一杯棬,

用百人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为害亦多.

目脩五色,耳营五音,体极轻薄,口极甘脆.

此功积于,无用财尽,于不急也,口腹不可,

为多故国,病聚不足,即政乃怠,人病聚不,

足则身危.丞相问曰:治聚不足,为之奈何?

至聚情聚,以农富民,非奢非侈,勤俭建国.

【原文】

  古者,庶人麁菲草芰,缩丝尚韦而已。及其后,则綦下不借,鞔鞮革舄。今富者革中名工,轻靡使容,纨里紃下,越端纵缘。中者邓里闲作蒯苴,蠢竖婢妾,韦沓丝履。走者茸芰絇绾。



  【注释】麁,原作『鹿』,今据张敦仁说校改。菲,借为屝,芰,同履。三者均为草鞋。缩丝尚韦:用绳子加皮条系着鞋。
  綦(qi):鞋带。不借:麻鞋。【方言】:『丝作之者谓之履。麻作之者谓之不借。』鞔(man)鞮(di)革舄(xi):三者都是皮制的鞋。
  紃(x*n):用丝、麻编成的绦子。
  越端,越,同绒,即以彩色的绒布装饰鞋的前后。纵缘:纵,绒的一种。即以绒布装饰鞋的边沿,即缘鞋口。
  孙人和认为:『'里」当作'■」,邓、■并在今河南南阳境。』南阳境内,苞草质优,邓、■用来做草鞋。蒯苴,把蒯草垫在鞋中。
  蠹竖,原作秦坚,今改正。孙人和认为:『'坚」疑当作'竖」。'秦」未详。』孙校『竖』字是,今从之,『秦』即『蠹』字之误。
  韦沓:即革鞜。【汉书·杨雄传】:『革鞜不穿。』注:『履,革履。』就是皮鞋。走者:仆人,跑腿的人。茸芰:细软的鞋。絇绾,原作『狗官』,今据王绍兰说校改。絇绾:即鞋头上的装饰。
【译文】古时候,老百姓不过脚上穿草鞋,最多加上丝和皮的鞋带。到了后来,普通人穿麻鞋或皮鞋。今天,有钱的人家用有名的鞋匠做鞋,轻软美好,样式美观,用素绸子做鞋里,鞋底上镶绦子,鞋头和后跟都加了绒布装饰,鞋口也是绒布沿边。中等人家,常穿邓、■用苞草制作的鞋,并把蒯草垫在鞋里。蠹竖、奴婢、妻妾,穿着皮鞋或丝鞋。仆人也穿着鞋头有装饰的柔软的鞋子。
【原文】
  古圣人劳躬养神,节欲适情,尊天敬地,履德行仁。是以上天歆焉(1),永其世而丰其年。故尧秀眉高彩(2),享国百载。及秦始皇览怪迂(3),信禨祥(4),使卢生求羡门高(5),徐市等入海求不死之药(6)。当此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于是数巡狩五岳(7),滨海之馆,以求神仙蓬莱之属。数幸之郡县,富人以赀佐,贫者筑道旁。其后,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吏捕索掣顿(8),不以道理。名宫之旁,庐舍丘落,无生苗立树;百姓离心,思怨者十有半(9)。【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10)。』故圣人非仁义不载于己,非正道不御于前。是以先帝诛文成、五利等(11),宣布建学官(12),亲近忠良,欲以绝怪恶之端,而昭至德之涂也。
 【注释】(1)歆(xin):感动。
  (2)【淮南子·修务篇】:『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意林】引许慎注:『眉理八字也。』【白虎通·圣人篇】亦说『尧眉八彩』,和这里所说的『尧秀眉高彩』,都是儒家学派编造的神话。
  (3)怪迂:怪诞迂腐,指燕、齐方士神仙之说,见【史记·封禅书】。
  (4)禨(ji)祥:事先占卜吉凶的迷信活动。
  (5)使卢生求羡门高: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到河北碣石山巡视,派燕人卢生找仙人羡门高在碣石刻石碑。
  (6)徐市(fu)等人海求不死之药:徐市,即徐芾、徐福。【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齐(山东)人徐市等人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上书秦始皇,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住在那里,有不死之药。后来始皇同意,让他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人,结果一去不复返。
  (7)巡狩:古代天子帝王巡视。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8)掣顿:又见【救匮篇】。掣,拉,牵引。顿,停止。【史记·滑稽传】:『当道掣顿人车马。』就是说车马走时,就顿之使止;车马停时,又拉之使行。在本文中,掣顿是强制人服从自己的意思。

(9)张敦仁曰:『'半」,当作'六」。(见【史记·淮南王列传】,【汉书·伍被传】同。华本改'九」,更误)』案明初本亦作『九』。
  (10)语出【尚书·周书·洛诰】。亨:奉上。仪:礼节。
  (11)文成:指文成将军。汉武帝时方士齐人少翁封号。以鬼神方术受封,后以伪造牛腹中帛书事被诛。五利:指五利将军。汉武帝时方士栾大封号。以言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受封。后以方多不验被诛。见【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及【武帝纪】。
  (12)张敦仁曰:『'宣」当作'皇」,张之象本改'宣帝」作'陛下」,(撄宁斋钞本、太玄书室本、沈延铨本、金蟠本同)非。』

【译文】古时候,圣人操练身体,保养精神,节制感情和欲望,尊天敬地,实行德政和仁义。因此,感动了上天,使他们长寿,而且年年获得丰收。所以,尧帝眉清目秀,满面红光,治理国家达百年之久。到了秦始皇,他接受怪诞迂腐的方士神仙之说,相信事先求吉凶的迷信活动(到碣石山巡视),命燕人卢生寻求仙人羡门高,派徐市带着童男童女到东海求不死之药。在那个时候,燕地、齐地的人大都丢掉锄头农具,纷纷谈论神仙。方士于是跑到咸阳的数以千计,说什么仙人吃金饮珠,可与天地同寿。于是秦始皇多次巡视五岳,在海滨建立馆舍,以便供人们到蓬莱等仙岛拜访神仙。他多次驾临的郡、县,富人用财物帮助巡狩时用费,穷人被派去在经过的道旁修建驰道和临时宫殿。以后,他再去,穷人就逃亡,富人就躲避;而官吏到处搜捕,强迫人们服劳役,根本不按道理办事。秦朝著名的宫殿旁边,房屋空虚衰败,没有活着的禾苗和竖着的树木;百姓离心离德,十个人有五个怨恨。【尚书】上说:『(祭祀时)献上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有东西而不合礼节,不算上供。』因此,圣人对于不合仁义的事不沾边,不合正道来的东西,摆在面前也不使用。所以,武帝杀了说鬼神的文成将军(少翁)和五利将军(栾大)等,皇帝建立学堂,目的是亲近忠顺有才能的人,杜绝怪事和罪恶产生的根源,开辟达到最高道德的途径。

【原文】

  宫室奢侈,林木之蠹也。器械雕琢,财用之蠹也。衣服靡丽,布帛之囊也。狗马食人之食,五谷之蠹也。口腹从恣,鱼肉之蠹也。用费不节,府库之蠹也。漏积不禁,田野之蠹也。丧祭无度,伤生之蠹也。堕成变故伤功,工商上通伤农。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其为害亦多矣。目脩于五色,耳营于五音,体极轻薄,口极甘脆。功积于无用,财尽于不急,口腹不可为多。故国病聚不足即政怠,人病聚不足则身危。
  丞相曰:治聚不足奈何?



  【注释】蠹:蛀蚀器物的害虫。
  从恣:即纵恣,放纵恣肆,毫无节制。
  故:指老规矩。功:功业。
  上通:指盐、铁官营等项政策。
  杯棬(quan):杯、盘、盆的总称。
  脩,原作修,今据张敦仁说校改。脩(tao):目不明。这里是沉迷的意思。营:沉醉于的意思。
  卢文弨曰:『'薄」疑'暖」。』
【译文】住的宫室奢侈腐化,就像林木的蛀虫一样。用的器具雕琢刻镂,就像财物用品的蛀虫一样。穿的衣服非常华丽,这就像布匹丝绸的蚊虫一样。猪狗牛马吃人吃的东西,这就像鱼和肉的蚊虫一样。嘴和肚子放纵恣肆,毫无节制,这就像鱼和肉的蛀虫一样。开支不节俭,这就像仓库的蛀虫一样。浪费不禁止,这就像田地的蛀虫一样,丧葬祭祀没有限制,这就像伤害活人的蛀虫一样。毁坏成规,变更旧法,这是损害功业,工商业官营,就会妨害农业,所以一个杯子、盘子用上百人去做,一个屏风需要上万人的劳动,它们带来的害处是很多的啊!眼睛迷恋于五色上,耳朵沉醉于音乐里,身体要穿最轻最暖的衣服,吃的总想是又甜又脆的美好吃物。这就是把功夫都花费在无用的工作上,把财物都耗费在不急迫的事情上。人们嘴和肚子不能贪而无厌。所以,国家有财富聚积不足的弊病,就是朝政衰败;人要是患有聚积不足的疾病,身体就危险了。
  丞相说:怎样医治财富聚积不足的弊病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