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0|回復: 0

[其他] 【盐铁论】卷56申韩诗解1御史:善为政者弊则补之文学:礼义乱原刑措无为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3-18 21:1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盐铁论】卷56申韩诗解1御史:善为政者弊则补之文学:礼义乱原刑措无为
题文诗:
御史曰待,周公为相,世无列国.待孔子而,
后学则世,无儒墨家.夫衣小缺,憏裂可补,
而必待全,匹而易之;政小缺,法令可防,
而必待雅,颂乃治之;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治病,废污池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
迂而不径,阙而无务,如此是以,政令不从,
而治烦乱.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故吴子以,法治楚魏,申商以法,强秦韩也.
文学:有国者而,选众任贤,学者博览,
就善,是周孔!故曰法之.今商鞅反,
圣人之道,变乱秦俗,后政耗乱,而不能治,
流失不复,愚人纵火,于沛泽也,不能复振;
蜂虿螫人,放死不能,息其毒也.烦而止之,
躁而静之,上下劳扰,而乱益滋.故圣教化,
上与日月,俱照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
御史: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
则日益滋.大河之始,决于瓠子,涓涓及,
其卒泛滥,为中国害.灾梁,破曹,
城郭坏沮,蓄积漂流,百姓木栖,千里无庐,
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也.是故先帝,
闵悼其灾,亲省河堤,举禹之功,河流以复,
曹卫以宁,百姓戴其,功咏其德,歌宣房塞,
万福来焉,犹是如何,勿小补哉?防微杜渐.
文学曰河,决若瓮口,而破千里,况礼决乎?
所害亦多!今断狱,岁以万计,犯法兹多,
其为灾岂,特曹卫哉!知塞,宣房福来,
不知,原而,天下治也.周国用之,
不用,民若四时,各终其序,天下不孤.
诗经颂曰: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此天为福,
亦不小矣.诚信礼义,如宣房,功业已立,
垂拱无为,有司何补,法令何塞?圣主真情,
情真自觉,礼本法辅,以道驭术,事半功倍.

【题解】申,即申不害,战国时韩人。相韩昭侯15 年,内修政治,外应诸侯,终其身无侵韩者。其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与韩非并称申韩,后世并奉为法家之集大成者。本篇就『礼治』和『法治』的问题展开辩论。文学在上篇末尾攻击韩非『非先王而不遵,舍正令而不从』,本篇又攻击商鞅『反圣人之道,变乱奏俗,其后政耗乱而不能治』,提出『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妄图以『礼治』代替『法治。御史则认为『法治』是『奸邪之所恶而良民之福』,『无法势,虽贤人不能以为治』,并举『吴子以法治楚、魏,申、商以法强秦、韩』为证,肯定『法治』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巨大作用。
【原文】
御史曰:待周公而为相,则世无列国。待孔子而后学,则世无儒,墨。夫衣小缺,憏裂可以补①,而必待全匹而易之;政小缺,法令可以防,而必待雅、颂乃治之②;是犹舍邻之医,而求俞跗而后治病③,废污池之水④,待江海而后救火也⑤。迂而不径⑥,阙而无务⑦,是以政令不从而治烦乱。夫善为政者,弊则补之⑧,决则塞之。故吴子以法治楚、魏⑨,申、商以法强秦、韩也。【注释】
①『憏(chi)原作『襟』,今据孙诒让说校改。憏裂:即小块的布。
②雅、颂:【诗经】中的【小雅】、【大雅】和【颂】,这里指礼治。
③俞跗(f&):上古良医,见【史记·扁鹊传】。
④废:弃置不用。污池:水停聚的地方,即蓄水池。
⑤【韩非子·说林上】:『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美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
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义与此同。
⑥迂:曲折,绕远。径:直。
⑦阙:同『缺』,缺陷。务:措施。
⑧弊:破败。
⑨吴子,即吴起,见【非鞅篇】注释。
【译文】
御史说:如果要等待周公来做宰相,那么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了。如果都等待孔子来指教,那么世上就不会有儒家和墨家了。衣服破了,找块小布就能补好,却一定要等待用整匹布来换;政事上出现小问题,用法律和禁令就可以弥补,却一定要用【雅】、【颂】那些诗里面讲的礼义来治理;这就像有病不找附近的医生,而往远处去找俞跗治病一样;(失火后)弃置不用附近池塘里的水,而硬要等待从大江大海取来水再救火一样。绕弯子而不走直路,有缺点不务修补,这就会使人们不服从法令,秩序越来越混乱。好的执政的人,一发现弊病就立即进行补救,一有漏洞就立即堵塞。所以吴起用『法』把楚、韩治理得很好,申不害、商鞅用『法』使秦、韩强盛起来。
【原文】
文学曰:有国者选众而任贤,学者博览而就善,何必是周公、孔子!故曰法之而已①。今商鞅反圣人之道②,变乱秦俗,其后政耗乱而不能治③,流失而不可复,愚人纵火于沛泽④,不能复振;蜂虿螫人⑤,放死不能息其毒也⑥。烦而止之,躁而静之,上下劳扰,而乱益滋。故圣人教化,上与日月俱照,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⑦!【注释】
①法:效法。
②『商鞅』下本有『吴起』二字,今据郭沫若说删。
③『治』,原作理,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今改正。
④愚人纵火于沛泽:指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领农民起义。沛泽:水草积聚的沼泽地。
⑤虿:蝎子类毒虫。
⑥放死:至死。
⑦【孟子·尽心篇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译文】
文学说:掌握政权的人要从很多人当中选用贤能的人,有学问的人要从博览群书中学到好的东西,何必一定等着周公、孔子呢!不过效法他们罢了。商鞅违反圣人之道,把秦国的风俗改坏了,从此以后秦国朝政昏乱而不可治理,礼崩乐坏而无法恢复,这就使陈胜、吴广这样的愚人在大泽乡玩火,秦朝再也不能复兴了;人被毒蜂、蝎子螫了,虽把蜂、蝎放跑弄死,也不能消除它的毒害。烦躁不安时就要静止,国家上下都劳苦烦扰,而乱子就越来越厉害。所以说圣人的教化,如同日月一样照耀,好像天地一样长久,怎么能说是小补呢!
【原文】
御史曰: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益滋。大河之始决于瓠子也①,涓涓尔②,及其卒③,泛滥为中国害。灾梁、楚④,破曹、卫⑤,城郭坏沮,蓄积漂流⑥,百姓木栖⑦,千里无庐,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故先帝闵悼其灾⑧,亲省河堤⑨,举禹之功,河流以复,曹、卫以宁百姓戴其功,咏其德,歌『宣房塞,万福来』焉⑩,亦犹是也。如何勿小补哉?【注释】
①瓠(h))子:地名,约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 年),黄河在此决口。事详【史记·河渠书】及【汉书·武帝纪】。
②涓涓:细小的水流。
③卒:终了,结果。
④梁、楚:指战国时属于魏国和楚国的土地,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及山西省西南部和
长江、淮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⑤曹、卫:指原属春秋时曹、卫两国管辖的地区,约在今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省东北部地区。
⑥蓄积:这里指财产。
⑦木栖:居住在树木上。
⑧闵悼:怜惜。
⑨省:视察。
⑩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 年),使汲仁、郭昌将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并亲省河堤,以
示鼓励,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因歌中有『宣房塞兮万福来』语,故曰『歌'宣房塞,万
福来」』。事详【史记·河渠书】。
【译文】
御史曰:衣服破了不补,就会越破越厉害,河堤漏水不去堵塞,就会越漏越大。黄河在瓠子那地方决口时,开始不过是涓涓细流,到最后竟泛滥成灾,成为中原的祸害,使梁、楚受淹,曹、卫受害,城墙被毁坏,财物四处漂流,百姓只好居住在树上,千里之内不见房舍,使孤儿寡妇无所依靠,老弱的人找不到归宿。所以先帝(汉武帝)怜惜受灾的百姓,亲自视察河堤,像大禹那样致力治水,使黄河得到修复,曹、卫等地才得到安宁。百姓爱戴他的功绩,歌颂他的恩德,歌中说:『宣房决口一堵塞,千福万福一齐来。』事实的确是这样,怎么不要小补呢?
【原文】
文学曰:河决若瓮口而破千里①,况礼决乎?其所害亦多矣!今断狱岁以万计②,犯法兹多③,其为灾岂特曹、卫哉!夫知塞宣房而福来,不知塞乱原而天下治也④。周国用之,刑错不用⑤,黎民若四时各终其序,而天下不孤。【颂】曰:『绥我眉寿,介以繁祉⑥。』此天为福亦不小矣。诚信礼义如宣房⑦,功业已立,垂拱无为,有司何补法令何塞也?
【注释】
①瓮,盛水或酒的陶器。瓮口破千里:比喻决口虽小,破坏甚大。
②断狱:审理和判决案件。
③兹:同『滋』,增益。
④原:同『源』,根源。
⑤错:通『措』,搁置。刑错:是说民不犯法,刑无所用。史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
四十余年不用』。见【史记·周本纪】。
⑥这是【诗经·周颂·雍】文。绥:安抚。眉寿:长寿。人年老时,眉有毫毛突出,故称人长
寿为眉寿。介:给予。祉(zh!):幸福。
⑦诚:如果。
【译文】
文学说:黄河开始决口时只有瓮口那样大小,后来竟冲到千里之广,何况礼义废弃呢?它的危害必然更大了!现在每年审理的案件数以万计,犯法的越来越多,危害所及岂止是曹、卫地方呢!你们只知道堵塞宣房决口而万福来,却不知道杜绝乱世的根源会使天下安定。周朝用礼治国,刑罚弃置不用,百姓像四季一样自然变化,各守其本分,普天下没有孤寡的人。【诗经】上说:『保祐我平安长寿,赐给我很多幸福。』上天造的福也是不小了。如果信仰礼义,像对待宣房那样真诚努力,功业就能够建立,皇上可以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官吏还去补救什么,法令还去堵塞什么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