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9|回覆: 0

[其他] 賈誼【治安策】詩解7禮義廉恥四維經制正人正言教導太子敬孝度仁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24 15:1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治安策】詩解7禮義廉恥四維經制正人正言教導太子敬孝度仁
題文詩: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禮,六親有紀,
人之所設,非天所為.人之所設,不為不立,
不植則僵,不修則壞.管子:禮義廉恥,
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使管子也,
愚人則可,管子而少,知治體則,是豈可不,
為寒心哉!秦滅四維,而不張故,君臣乖亂,
六親殃戮,奸人並起,萬民離叛,凡十三歲,
社稷為虛.今四維猶,未備也故,奸人幾幸,
眾心疑惑.豈如今定,經制,君君臣臣,
上下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奸人,
幾幸,群臣,是不疑惑!此業一定,
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若,經制不定,
是猶度江,維楫,倘若中流,而遇風波,
船必覆矣.可為長太,息者此也.夏為天子,
十有餘世,而殷受之.殷為天子,二十餘世,
而周受之.周為天子,三十餘世,而秦受之.
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
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哉?
其故可知.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
使士負之,有司於是,齊肅端冕,見之南郊,
見於天也.過闕則下,過廟則趨,孝子之道.
自為赤子,教固已行.昔者成王,幼在襁抱,
之中召公,太保,周公太傅,太公太師.
保保身體;傅傳德義;師道教訓;此三公職.
為置三少,皆上大夫,曰少保,少傅少師,
是與太子,宴者故乃,孩提有識,三公三少,
孝仁,禮義道之,逐去邪人,不見惡行.
於是皆選,天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
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生,
而見正事,聞正言也;正道,左右前後,
皆正人也.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
長於齊不,能不齊言;習與不正,人居之不,
能毋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楚言.
故擇所嗜,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
必先有習,乃得為之.孔子:成若,
天性習慣,如自然也.太子少長,及知妃色,
則入學館,所學之館.學禮:帝入東學,
上親貴仁,親疏有序,恩相及矣;帝入南學,
上齒貴信,長幼有差,民不誣矣;帝入西學,
上賢貴德,聖智在位,功不遺矣;帝入北學,
上貴尊爵,貴賤有等,下不;帝入太學,
承師問道,退習考於,太傅於是,罰其不則,
匡其不及,則德智長,治道得矣.此五學者,
既成於上,百姓黎民,化輯於下.及太子,
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記過之史,
徹膳之宰,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敢諫之鼓.
瞽史誦詩,工誦箴諫,大夫進謀,士傳民語.
習與智長,切而不愧;化與心成,中道若性.
三代之禮:春朝朝日,秋暮夕月,以明有敬;
春秋入學,坐國老執,醬親饋之,以明有孝;
行以鸞和,步中采齊,趣中肆夏,以明有度;
其於禽獸,見其生不,食其死,聞其聲不,
食其肉,故遠庖廚,所以長恩,且明有仁.
【原文】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禮,六親有紀,此非天之所為,人之所設也。夫人之所設,不為不立,不植則僵,不修則壞。【管子】曰:『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使管子愚人也則可,管子而少知治體,則是豈可不為寒心哉!秦滅四維而不張,故君臣乖亂166,六親殃戮,奸人並起,萬民離叛,凡十三歲,而社稷為虛。今四維猶未備也,故奸人幾幸,而眾心疑惑。豈如今定經制167,令君君臣臣168,上下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幾幸,而群臣眾信,是不疑惑!此業一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169,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注釋】
166.乖亂:謂不守禮法,胡作非為。乖:不順,不和諧。
167.經制:經理節制;此指治國的制度。
168.君君臣臣:君主像君主,臣子像臣子
169.維楫:亦作『 維檝 』。 繫船之繩和船槳。
【譯文】
至於確立君臣的地位,規定上下的等級,使父子之間講禮義,六親之間守尊卑,這不是上天的規定,而是人為設立的。人們所以設立這些規矩,是因為不設立就不能建立社會的正常秩序,不建立秩序,社會就會混亂,不治理社會,社會就會垮掉。【管子】上說:『禮義廉恥,這是四個原則,這四個原則不確立,國家便要滅亡。』假如管子是個愚昧無知的人也就算了,如果他稍微懂得治理國家的大體,怎麼會不為不講禮義廉恥而寒心呢!秦王朝拋棄禮義廉恥,所以君臣之間關係混亂,六親之間互相殘殺,邪惡之人到處作亂,萬眾叛離朝廷,總共才十三年,國家便被滅亡,如今禮義廉恥還沒有完備,所以邪惡之人僥倖得勢,而民眾心存疑惑,現在就確立根本制度,使君主像君主,臣子像臣子,上下各有等級,使父子六親各自得到他們應有的地位,使邪惡之人無法僥倖得志,使群臣忠信、君主信任臣子!這一制度一旦確立,世世代代長享太平,後代君主有了可以遵循的治國法度。如果不確立根本制度,這就像橫渡江河卻沒有錨繩和船槳一樣,行船到江河中心遇到風波,就一定會翻船,這是值得深深嘆息的。
【原文】
夏為天子,十有餘世,而殷受之。殷為天子,二十餘世,而周受之。周為天子,三十餘世,而秦受之。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使士負之,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見於天也。過闕則下,過廟則趨170,孝子之道也。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171幼在襁抱之中,召公172為太保,周公173為太傅,太公174為太師。保,保其身體;傅,傳之德義;師,道之教訓:此三公之職也。於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與太子宴者也。故乃孩子提有識,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於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後皆正人也。夫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於齊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擇其所耆175,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及太子少長,知妃色176,則入於學。學者,所學之官也。【學禮】曰:『帝入東學177,上親而貴仁,則親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而民不誣矣;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則聖智在位而功不遺矣;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則貴賤有等而下不矣;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退習而考於太傅,太傅罰其不則而匡其不及,則德智長而治道得矣。此五學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輯於下矣。』及太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記過之史,徹膳之宰,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敢諫之鼓。瞽史誦詩,工誦箴諫,大夫進謀,士傳民語。習與智長,故切而不愧;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三代之禮: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春秋入學,坐國老,執醬而親饋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鸞和178,步中【采齊】,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於禽獸,見其生不食其死,聞其聲不食其肉,故遠庖廚,所以長恩,且明有仁也。
【注釋】
170.過闕(quē)則下,過廟則趨:闕: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廟:供奉祖先的房屋。趨:快走。
170.赤子:剛生的嬰兒。
171.成王:周成王姬誦,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位君主,諡號成王。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
172.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shì),周武王的同姓宗室。曾輔助周武王滅商,被封於燕,是後來燕國的始祖。周成王時,他出任太保,支持周公旦攝政當國,支持周公平定叛亂。
173.周公:周公:周朝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位周公名叫姬旦,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平定三監之亂後,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與發展周朝統治上起了關鍵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74.太公: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姜子牙後輔佐了西周王,當了丞相,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 。
175.擇其所耆(shì):古同『嗜』,愛好。
176.妃色:即緋色,淡紅色。妃,通『 緋 』。亦稱楊妃色。猶女色。
177.東學:周代五學之一。 周 有東、南、西、北四學,並太學稱五學。
178.鸞和:古代車上的兩種鈴子。【周禮·夏官·大馭】:『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 鄭玄 註:『鸞在衡,和在軾,皆以金為鈴。』
則貴賤有等而下不矣此處少一字,應為『』。釋義:
1.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名義、禮儀或器物。如:僭越
【譯文】
夏朝的天子傳了十幾代,然後由殷商繼承。殷商的天子傳了二十幾代,然後由周繼承。周朝的天子傳了三十幾代,然後由秦繼承。秦王朝的天子只傳了兩代就被推翻了。人的秉性相差並不很大,為什麼三代的君主以德治世維持了長期的統治,而秦王朝的君主特別殘暴無道呢?這個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古代英明的君主,在太子誕生時,就舉行禮儀,讓官員背着,主管該事的官員衣冠整齊莊重肅穆地到南郊相見,這是見天。沿途經過宮門一定下車,經過宗廟一定恭敬地小步快走,這是行孝子之道。所以,太子從嬰兒的時候起,就接受了道德禮義。過去成王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就有召公做他的太保,周公做他的太傅,太公做他的太師。保的職責是保護太子身體安全,傅的職責是輔導太子德義,師的職責是教育訓練太子智慧,這是三公的職責。同時還為太子設置三少,都是上大夫,稱為少保、少傅、少師,他們的職責是與太子一同生活,為太子做出榜樣。所以太子在幼年時期便獲得了並於仁義道德的知識。三公、三少固然明白用孝、仁、禮、義輔導訓練太子,趕走邪惡小人,不讓太子見到罪惡的行為。天子審慎地選取天下為人正直、孝順父母、愛護弟弟、博學多識而又通曉治國之術的人拱衛、輔佐太子,使他們與太子朝夕相處。所以,太子從誕生之時開始,所見到的都是正經的事,所聽到的都是正派的語言,所實行的都是正確的原則,左右前後都是正直的人。一直與正直的人相處,他的思想和行為不可能不正直,就好像生長在齊國的人不能不說齊國話一樣;經常與不正直的人相處,就會變成為不正直的人,就像生長在楚國的人不能不說楚國話一樣。所以選擇太子喜歡吃的東西,一定先為他傳授學業,然後才給他吃;選擇太子高興玩的東西,一定先要他完成練習任務,然後才讓他玩。
孔子說:『從小養成的,就像天賦秉性一樣,經常學習而掌握的,就像天生本能一樣。』等到太子年齡稍大,懂得妃匹女色的時候,便送他到學館學習。學館,就是朝廷貴族子弟就讀的館舍。【學禮】上說:『帝入東學,學習尊重父母,崇尚仁愛,於是有了親疏次序,把恩德推及到平民百姓;帝入南學,學習尊重老人,崇尚誠實,於是有了長幼差別,百姓也不相欺;帝入西學,學習尊重賢人,崇尚恩德,於是由聖賢和有智慧的人出任官職,功業不被遺棄;帝入北學,學習尊重顯貴,崇尚爵位,於是有了貴人和賤人的等級差別,下級不敢越權犯上;帝入太學,跟着老師學習道德原則,學習之後就到太傅那裡接受考試,太傅處罰他的鍺誤,匡正他不完善的地方,於是品德和智慧都得以增長,治國的道理也就獲得了。這五學既然已經被帝王掌握,那麼黎民百姓就可以通過教化和睦相處了。』等到太子成年舉行了冠禮,免除了太保太傅的嚴格管束,便又有負責記過的史官,有負責進食的宰夫,負責進善言的人站在旌旗下面提醒,負責勸諫戒惡的人把他的惡行記錄在木板上,那些敢諫的人還可以擊鼓警戒。盲人史官背誦古詩相勸,樂工彈奏規勸的曲調,大夫進獻計謀,士人傳達人民的言論。習慣與智慧一同增長,所以行為切合規範,沒有羞愧的事情;教化與心思一同成熟,所以所作所為都符合道德,像是天生養成的本性一樣。夏、商、周三代時期的禮儀規定:春天早晨要迎接日出,秋天日落的時候要迎接夕月,這是用來弘揚敬道的辦法;春季和秋季人學時,教室里坐着國家元老,帝王要拿着酰,親自饋贈給他們,這是用來弘揚孝道的辦法;出門遠行則在車馬上配上鈴鐺,慢行則符台【采齊】的音律,快走則符合【肆夏】的音節,這是用來掌握節度的辦法;對於飛禽走獸,見到它活着便不殺它吃,聽到過它的叫聲便不吃它的肉,因此遠離廚房,這是長施恩惠,並且弘揚仁德的辦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